從《柏格森主義》談如何在綿延中創造進化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關於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論及柏格森對問題、差異、傳統哲學、時間的看法,及直觀如何作為一種精確的方法,可參閱筆者〈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及〈論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詳下方連結)。本文想討論的是,何謂綿延?以及如何在綿延中創造進化?


  傳統認為時間是空間的一個維度,即時間是第四度的空間。然而,如此推論,將導致空間先於時間,空間成為時間的必要條件,且空間與時間的關係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在愛因斯坦與柏格森的時間辯證中,柏格森認為,相對論是將時間視為客體、透過「測量」說明時間,而非說明時間「本身」,即時間的本質是什麼。那麼,何謂時間的本質?柏格森認為是─綿延(duration),而在綿延下的時空關係又是如何?


  首先,德勒茲將柏格森的差異分為兩種,即性質(kind)上的差異與程度(degree)上的差異。認為時間屬於性質上的差異,空間則屬於程度(數量)上的差異。然而,如何將此種二元的差異轉為一元的差異,如:性質上差異的回憶-影像(recollection-image)與知覺-影像(perception-image),便是將現在視為過去最凝縮(contraction)的層次(圓錐圖式的點S)。由此,透過緊縮解決心物二元、解答記憶,兩者成了程度上差異,產生了新的一元論的可能性。如此,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便成為,知覺、運動、擴延先於空間。透過身體運動過程所產生的知覺,空間才被鋪陳出來的(關於綿延下的空間將再擇篇詳細討論)。


  接著,綿延是一個還是很多個?其意義為何?《柏格森主義》開頭便說,無直觀(intuition)便無法認識綿延。直觀與綿延未一致的話,無法實現本性性質上的差異。何謂本性?柏格森將記憶的綿延(Memory- duration)分為物質與生命,而只有生命才能夠在綿延中產生複多性(multiplicity),即各個生命體間綿延的差異。而複多性又分兩種:一種與「量」有關、不連續的,如:兩本書之間固體跟固體的不連續性,透過觸覺可區分;一種與「質」有關、虛擬的、連續性的,如:「知覺在綿延中成為記憶」的綿延便是虛擬的複多性。


  當我在岸邊看著流動的水與飛行的鳥時,我的綿延包含水的流動與鳥的飛行,我具有彰顯其他綿延的能力。三者在佔據同樣綿延的潮流下,彼此掌握住對方、相互作用著,如:鳥的飛行的空氣流動影響著水氣,水的流動影響著船行,是「狀態」上的改變,而非「物體」上的改變。故本性就是綿延的複多性、一元的多元主義;各自生命體的綿延(不同特殊風格的綿延),都在時間的綿延下進行著。


  再者,何謂直觀?柏格森將人分為三個部分,即本性、智能(intelligence)與直觀。本性,即與生俱來的適應能力,如:爬、呼吸、吃喝拉撒等。智能,即後天學習的知識,如:邏輯、理性、語言、文化等。直觀則是非知識的、非本能、抵抗、不形成內容、擺脫內容、擺脫存有觀念的行動、簡單的行動。而智能與直觀的關係是,智能必須有直觀在前、先行動,即「行動先行」。若從智能出發,從存有或秩序出發,則無法處理變化(becoming)與運動(movement)的關係。


  故柏格森在《思想與運動》開頭便說:「哲學最缺乏的就是精確性」。因為傳統哲學皆是從智能出發,而未考慮綿延、未在綿延中思考哲學。柏格森認為,形上學是一種假設的建構,它聲稱要超越經驗,事實上它只是用一個固定的、枯燥的、空虛的摘要,以及一個抽象的、一般的思想系統替代了運動的完整經驗。簡單說,形上學不過是人為假設的觀念,而非在綿延中實際的經驗。正因為運動是不斷變化的,在形上學追求普性、本質性、永恆性、目的性的世界下,是無法創造的,因為其將在綿延中離目標越來越遠。


  最後,何謂綿延與創造進化的關係?科學家或哲學家建立的連貫性,現象或事件,由過去的條件(原因)造成,使得未來只有一種展開,而沒有進化、自由的可能(決定論),因果律將時間排除在外。柏格森並不反對因果律,只是要考慮時間的問題在裡面。前面提到,柏格森將記憶的綿延(Memory- duration)分為物質與生命,物質沒有生命,是可測量的、不會有變化的、無創造機會的。而活著的生命是本質性地綿延著,它之所以綿延,是因為它不停的製造新事物。時間正是這種遲疑(延續)本身(事物變成其他東西),或者說時間什麼也不是,時間沒有提供想出新東西的內容,時間本身只是「支持」著我在時間的流當中。故時間是一種創造的必要條件,生命在綿延中才創造進化。 


  綜上,在柏格森的時間下,時間不是空間。當我們說空間無限大、無限長時,是將空間視為不動的、可測量的。然而,時間是流動的,無法測量的,任何測量相關的形容詞都無法說明時間本身。綿延是生命、是記憶、是意識、是自由。我們(生命)在時間的持續綿延中創造出新的觀點,有著永久可能的創造性。然而,現實(actual)本身就是創造。持續的想像(虛擬)為的是遇見現實的實現。如:想像下周預計開的會議,即使已充分了解議程與會議討論事項,其與現實的會議還是不同的,因為現實是獨特的印象。在現實的會議整體中,彷彿由藝術家畫出別緻的輪廓,我們能知覺到輪廓細微的動作、表情等生動的印象,而這是想像所做不到的。故從虛擬(虛擬是實在性而非現實性)到現實產生進化,進化是現實化,現實化是創造。直觀用綿延思考,在綿延中先有了直觀下的現實(運動、創造、進化),才有了智能分析與想像的可能。而綿延正是讓人們得以在跳脫因果、目的的自由下持續創造進化。

2021/6/14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在談論《物質與記憶》前,讀者可先參閱筆者另篇文章〈從《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談影像(image)總合即物質〉(詳下方連結),可對柏格森的問題意識有一初步的認識。其問題意識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
  台劇《火神的眼淚》昨日精彩大結局,印象最深刻的是第4集中,有個在婚宴的場景,雙方親家相互起了衝突。   「嫁給這個沒前途的,以後你等著吃苦了!」   「你在說什麼啊?我兒子好歹是個博士喔」。   「哲學博士有個屁用啊!」   本劇果然真實性十足,除了反映一般人對消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開頭就說:「直觀是柏格森主義的方法,直觀既不是一種感覺、一種靈感,也不是一種混亂的同情,而是一種充分發展的方法,哲學中最充分發展的方法之一。它有其嚴格的規則,構成柏格森在哲學中所說的精確性。」這周有幸聽到東海哲學系潘怡帆老的演講,讓我對於何謂直觀作為一種方法有更清
  本書為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應任職於巴黎建築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的建築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之邀所撰,為作者閱讀空間的紀錄。此閱讀空間非一般認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在談論《物質與記憶》前,讀者可先參閱筆者另篇文章〈從《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談影像(image)總合即物質〉(詳下方連結),可對柏格森的問題意識有一初步的認識。其問題意識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
  台劇《火神的眼淚》昨日精彩大結局,印象最深刻的是第4集中,有個在婚宴的場景,雙方親家相互起了衝突。   「嫁給這個沒前途的,以後你等著吃苦了!」   「你在說什麼啊?我兒子好歹是個博士喔」。   「哲學博士有個屁用啊!」   本劇果然真實性十足,除了反映一般人對消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開頭就說:「直觀是柏格森主義的方法,直觀既不是一種感覺、一種靈感,也不是一種混亂的同情,而是一種充分發展的方法,哲學中最充分發展的方法之一。它有其嚴格的規則,構成柏格森在哲學中所說的精確性。」這周有幸聽到東海哲學系潘怡帆老的演講,讓我對於何謂直觀作為一種方法有更清
  本書為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應任職於巴黎建築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的建築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之邀所撰,為作者閱讀空間的紀錄。此閱讀空間非一般認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思想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深邃和擴展,類似於地球上的演化,一直到宇宙中,思想的力量無所不在。文章探索了思想的力量和深度,表達了在不同時代,不同星系中,思想者對於世界的影響和激發。
轉化習性才是長無邊際的鉅浩工程 沒有見到自性以前都是順在習性裡認知為常態 見到自性之後,才知道路全走反了,所有習性被數列地清清楚楚,還有沒有被列出來的也知道還有很多。 這一世數十年走反了,過去無數世走反了 面對傷痛和快樂的覺知產生翻轉的視角 但是無論再遠、再浩大的工程,
Thumbnail
遠見,讓成功與失敗都能帶來成功,但遠見的形成,卻離不開成功與失敗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緩慢沒有關係,一旦植入種子,總有一天就會找到發芽的路徑,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開心茁壯。🌱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思想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深邃和擴展,類似於地球上的演化,一直到宇宙中,思想的力量無所不在。文章探索了思想的力量和深度,表達了在不同時代,不同星系中,思想者對於世界的影響和激發。
轉化習性才是長無邊際的鉅浩工程 沒有見到自性以前都是順在習性裡認知為常態 見到自性之後,才知道路全走反了,所有習性被數列地清清楚楚,還有沒有被列出來的也知道還有很多。 這一世數十年走反了,過去無數世走反了 面對傷痛和快樂的覺知產生翻轉的視角 但是無論再遠、再浩大的工程,
Thumbnail
遠見,讓成功與失敗都能帶來成功,但遠見的形成,卻離不開成功與失敗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緩慢沒有關係,一旦植入種子,總有一天就會找到發芽的路徑,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開心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