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從《運動科學》談超越

raw-image



  「人是必須被超越的,你們做了什麼來超越呢?」─查拉圖斯特拉


  運動科學,係指在運動方面應用到的任何科學方法、知識以及原理,以求提升運動者的運動表現。運動科學不僅幫助「運動員」提升身體與心理強度,突破自我;也可幫助「一般休閒運動者」,提升運動表現與效率、避免發生運動傷害。然而,在「運動科學」下的運動,與「運動家風度」下的運動,兩者的「超越」有何差異?


  首先,在專業學科知識方面,運動科學屬生理學、數學、物理學、工程學、生物學、化學、心理學之分支或應用,分為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運動營養學等以運動為導向的學科。以中華隊亞奧運運動科學小組為例,分為運動生理組(運動訓練強度與訓練之監控)、體能訓練組(針對檢測結果,以及各運動項目特性設計 體能加強課程)、運動心理組(意像訓練)、運動力學組(技術與戰術分析設計)、運動醫學組(運動傷害防護、藥檢)與運動營養組(運動中、運動前後飲食)。


  接者,運動科學作為一門統計的科學;一門統計的、經驗的就是有可能會出錯的科學。永遠沒有最好的訓練方式,如:訓練成世界第一的方式。然而,並不表示運動科學所探討及欲解決的問題就不重要。相反的,正是因為運動科學,凸顯了運動背後看不見的影響因子。


  以運動生物力學為例,2000年雪梨奧運後,國際桌球總會(ITTF)將原來直徑38mm的小桌球,改為直徑40mm的大桌球,重量由亦由約2.5g增為約2.7g,改變後對桌球的飛行有何影響?球的體積變大、重量變重,行進間受空氣的阻力加大,導致球的速度變慢、轉動慣量加大、旋轉數減少、反彈的恢復係數降低(彈性變差)。簡單說,球速變慢,更有利於手長腳長的西方人體型,與觀眾觀賞的樂趣(不再決賽=國內賽)。又不同運動、不同的運動方式(前後左右),其所需要的運動鞋如何設計?如何在追求提高運動表現下又能防止運動傷害?以鞋紋為例,慢跑鞋因運動方向多為前後,故鞋底採橫向紋路設計(垂直運動方向);籃球鞋則因多方向的運動,故鞋底採圓形紋路設計。


  以下分享幾個運動科學介入運動後所帶來的改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跑大隊接力的經驗,在運動科學下的大隊接力,除了比較內圈與外圈的差異外(內圈需抵抗較多向心力),最重要的是如何維持「棒子的速度」。由此可細究換棒的方式(左手接棒右手,右手接棒左手,符合人體工學減少掉棒的機率)。理論上,接棒的最佳時機在前後棒相對速度為「零」時達成,而如何接近理論,便成為影響大隊接力發展的方向(學校的大隊接力如何不掉棒就已是個挑戰)。


  另100公尺短跑是否會持續被突破(目前世界紀錄為9.572秒)?在運動科學下可知,人體是有極限的,一方面必須努力貼近槍聲與起跑的時間,另一方面,依據跑步速率=步頻x步幅的理論公式,在步頻約在20-30公尺之間達到最高值,步幅約在50-60公尺之間才達到最高值之下。由於身體結構的影響,步幅的增加會達到極限,此時速度的增加主要是步頻的增快所造成(著地時間越長,加速度時間越長),故100公尺比的是誰能「維持最大速度的步頻」到最後。


  運動科學除了對「人」的改變外,也帶來對「物」的改變。如:1967年網球選手Conners採用金屬拍擊敗所有持木拍的選手。原先使用金屬桿的撐竿跳,在改用玻璃纖維桿後,讓世界紀錄在1961年間快速增高了0.53m。然而,當科技越發展,科技輔助的問題便逐漸浮現,如:國際游泳總會(FINA)規定自2010年起,全面禁用高科技的鯊魚泳裝。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規定自2024年11月起,田徑場上的比賽,鞋底厚度上限為20mm,其中徑賽800m以上,鞋底厚度上限為25mm。


  科技輔助能輔助到什麼程度?其界線為何?會不會有一天,運動競賽成為了「人造人」的天下?這不只是紀錄的問題,更是何謂運動競賽的問題。奧林匹克的口號是以追求「更快、更高、更遠」為目標,然而,並非所有運動都決勝於零點幾秒的世界,也沒有任何一項運動是既追求快、高又追求遠的。如:一般我們說的「田徑」,其實是「田賽」與「徑賽」的統稱,兩者的差異在於,「田賽」是距離、高度的競爭(跳躍、投擲項目)。「徑賽」則是時間的競爭(跑步項目),兩者各有所追求。故在「更快、更高、更遠」之外,也有射箭項目追求的「更準」、攀岩項目追求的「更穩」或舉重項目追求的「更重」等。各運動所追求的各有所不同,相同的是皆追求「超越」。


  然而,何謂「超越」?即便有了科學的輔助,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彷彿還是隔著一層紗、視之為「對象物」的認識。心理一方面能夠產生身體行動的欲望、動機。另一方面,身體也能反過來帶動心理的感受,進而影響其欲望、動機,如:碰到熱水產生的痛感、四周寧靜產生的安全感、黑暗所產生的恐懼感等。故運動科學追求的更快、更高、更遠等更○,不只是在生理上,更是在心理上的。


  我們都喜歡運動場上勵志的故事,因為背後標誌了運動家風度。然而,何謂運動家風度?羅家倫認為運動家風度包括以下4點:1.要有服輸的精神,要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2.要有超越勝敗的心胸,「勝固可喜,敗亦欣然」,勝敗是人生常有的事;3.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運動貴在忠誠與坦蕩的心胸;4.要有「任重道遠」和「貫徹始終」的精神,運動要表現人類挑戰困難、克服困難之韌性,不屈不撓,盡力而後已。簡言之,運動家要有服輸、超越勝敗的心胸、說到做到的誠信及勇於挑戰與不屈不撓的精神。


  故「運動科學」下的超越是「紀錄」的超越,「運動家風度」下的超越則是「進化」的超越;前者是「程度」上的超越,後者則是「質量」上的超越。真正的超越不是生理上的超越,而是心理、精神上、「進化」的超越。成為一個思想更自由、人格更獨立、更有責任感(知我所能,我所能者盡善盡美)、更有胸襟氣度(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虛懷若谷)的「超人」。

參考資料:

邱宏達,2014,臺灣通識網─《運動與科學》

2022/3/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