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什麼要睡覺?》談睡飽睡好是基本人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昨天有睡飽嗎?有睡滿7.5小時嗎?據研究,睡眠時間7.5小時是保護大腦和抵銷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最佳時間。本書副標題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作者為沃克(Matthew Walker),為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本書核心所要探討或扭轉的,是我們一般對於睡眠的忽視及嚴重低估睡眠而導致的後果。例如:為了明天的考試(報告)熬夜到通霄、視上課(班)遲到的學生(員工)學習(工作)懶惰、態度不佳、有睡眠問題者吃安眠藥即可解決、平日熬夜假日再補回來就好等,忽視、低估睡眠作為佔據一生1/3時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首先,睡眠是如何運作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即前一天熬夜到通霄,隔天早上精神卻比熬夜時還好。其背後的原因在於,主導我們睡眠的機制有二:即清醒驅力的「近日節律」(circadian system)與睡眠驅力的「腺苷」(Adenosine),此倆機制是互相獨立的。


  近日節律,顧名思義,是「接近」日光的作息。經實驗,在一個沒有時鐘、沒有開窗、全黑的環境下,人們的自然作息會較24小時長一些,但還是接近太陽(日光)的升降規律。在太陽下山後,腦內松果腺會釋放一種荷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其作用為「宣布」睡眠開始(不參加睡眠競賽),如同比賽鳴槍的裁判。褪黑激素在清晨4點左右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太陽上升,松果腺踩下剎車,停止褪黑激素的釋放。故我們如同光合作用般隨太陽保持清醒。然而,隨著夜間照明及3C產品的普及,人們的「白天」也隨之延長,如此便連帶影響了褪黑激素釋放的時間與數量,導致延後睡眠甚至壓縮睡眠時間。


  在想睡的時候,我們會來杯咖啡等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飲料提神,背後是透過咖啡因的作用;即搶奪了腦中本該接收腺苷的位置(受體)。越久沒睡會累積越多的腺苷,讓人產生睡眠壓力、越想睡覺。咖啡因的作用便是一時的阻擋腺苷作用,然而,當咖啡因的效果退去後,反而會比原先更想睡,因為除了原先累積的腺苷外,受體被搶奪期間又累積了新的腺苷。


  故隔天早上精神比熬夜時還好的原因在於,此兩條線(晝夜節律與腺苷)的距離越大,越不想睡,雖然熬夜腺苷不斷累積,然而,日光又導致松果腺停止了褪黑激素的釋放。此作用亦如飛機往東飛較往西飛其時差更難調適,一方面往東飛必須提前睡覺(晚睡可靠意志力,早睡則無法),另一方面我們天生的近日節律較24小時長一些,故晚睡一點較早睡容易調適。


  接著,睡眠的作用為何?睡眠有兩個時期,即1. 快速動眼期與2. 非快速動眼期(作夢)。我們清醒時接收的重要資訊,先透過非快速動眼睡眠反思,在透過快速動眼睡眠整合,彼此不斷輪替。除了將每日的事件自動「更新」到記憶網路中,另將記憶與人生自傳的目錄「融合」,產生創造力(似曾相似與眾不同)。然而,快速動眼睡眠與非快速動眼睡眠的比例非一陳不變的,在出生前最後一周,快速動眼睡眠每日達12小時,是人生中的巔峰(孕婦飲酒會讓胎兒快速動眼睡眠的強度降低、呼吸次數降低、及母乳出量暫時減少)。出生後,快速動眼睡眠在發育中的角色,讓腦建立平衡的突觸連結,到3、4個月大才開始稍微顯現近日節律。直到青少年晚期,非快速動眼睡眠和快速動以睡眠才穩穩落在8:2的比例分配上。


  再者,我們睡得夠嗎?英國牛津大學學者Paul Kell於2017年的調查研究發現,10歲的孩子自然醒的時間是6.5小時、16歲是8小時,18歲則是9小時,顯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睡眠的需求。然而,已開發國家中,卻有2/3的成年人無法滿足每晚8小時的建議睡眠量。


  台灣最近亦有在研議是否延後學生上學的議題,如:高雄某國小在11月開始,將試辦為期2個月「延後上學時間」的新方案,學生只要在8點前到校即可。然而,筆者認為應該直接延後至9點上學,因為青少年除了需要較多的睡眠(9小時),其生理時鐘與成年的父母不同外,青少年的近日節律又較成人往後推1~3小時。故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早上7點叫醒他們,相當於4點半叫醒50歲的老師。又睡醒前的2小時正好是大腦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最豐富的時間,睡眠紡錘波之電流傳輸,將暫存記憶(海馬迴)移到長期記憶(皮質),故睡眠紡錘波越多者,隔天學習能力、記憶力越好,過早的上學時間正好妨礙了睡眠紡錘波豐富的階段。


  睡眠不足所衍伸的問題除了影響學習能力、記憶力、創造力等外,本書還提出以下6點:


  1. 疲勞駕駛;疲勞駕駛每年造成數10萬起交通事故與死亡,在美國每小時就有1人因疲勞駕駛事故而死亡。


  2. 死亡;不睡覺的危險性,甚至已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可,列為危險動作。然而,不睡真的會死嗎?有種罕見的家族性遺傳疾病─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患此疾病者因長時間無法入睡,在持續失眠12~18個月後便會死亡,此已為「不睡會死」提供最有力的證據。


  3. 心臟病發作;每年北半球3月開始,15億人開始日光節約時間,導致多數人少1小時的睡眠,隔天心臟病發作率升高。相反的,秋天多1小時睡眠,心臟病發作率則驟降,類似的升降關係還有交通事故發生件數。


  4. 攝取過多熱量;睡眠短缺時,會增加飢餓感和食慾,讓腦對衝動的控制減弱,增加食物的攝取,降低吃過東西後的滿足感。連續24小時不睡,僅較有睡8小時的24小時多燃燒147大卡,因為睡眠時腦和身體仍處於代謝活躍狀態,如:非快速動眼睡眠時期,腦中教細胞的體積會縮小,程度達60%,使得神經元四周的空間變大,讓腦脊髓亦可以有效清掉一天下來神經活動的代謝廢物。


  5. 罹癌;睡眠時間6小時以下的人,相較於每晚睡眠7小時以上的人,罹癌的機率上升40%。


  6. 撫平傷痛;美國企業家卡斯曼認為:「從絕望到希望的最好橋梁,是一夜好眠。」撫平傷痛的並不是時間,而是花在做夢的睡眠時間。夢,讓痛苦經驗的人,能夠從事件中擺脫。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正是因為導致腦中正腎上腺素過多,阻擋患者進入與維持正常快速動眼睡眠(做夢)的能力。


  最後,睡眠很重要,但就是睡不著時怎麼辦?一般人常見的方法便是喝杯酒或吃顆安眠藥,然而,喝酒與吃安眠藥所獲得的睡眠本質上是不同於真正的睡眠的,酒精的睡眠是片斷化的睡眠,會讓人在夜裡醒來數次,且酒精抑制會快速動眼睡眠,簡單說就是不會做夢。而安眠藥的睡眠,除了安眠藥多屬成癮性藥物外,佐沛眠(Zolpidem,一種安眠藥)的睡眠無法加深記憶,甚至會消除記憶。若有失眠症狀應先從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開始,如:規律的睡眠、運動、遠離咖啡因、睡前少喝東西、不要太晚睡午覺、多曬太陽、睡前少用3C產品等。


  綜上,我們會對工作場抽菸、藥物濫用、道德行為以及預防傷害與疾病等方面提出相應政策,但卻對有傷害性與潛在致死力的睡眠不足普遍容忍。睡眠不足甚至奪走大部分國家超過2%的GDP,不適當的睡眠耗費了美國4110億美元和日本1380億美元。疫情期間,除了在家能救地球,睡好睡滿也能救地球。佔據一生1/3時間的睡眠不是沒有意義的,睡得飽的隔天,我們會吃得比較少、吃得較健康,且頭腦較靈活、心情較輕鬆、較積極樂觀,人際之間的互動較順利,能事半功倍的在短時間完成較多工作。


  改變就從睡飽、睡好做起,並且認知到每個人的作息型態有所差異,如:本書認為成年人的作息型態可分為早睡早起的「晨型」與熬夜夜貓子的「夜型」,背後很大程度是受「遺傳」所決定,兩者相差4小時。在這個以早睡早起為中心運轉的世界,應該讓晚睡晚起的人也能有睡飽、睡好的權利。下一篇將談談,如何扭轉、改變最熱衷熬夜、忽視睡眠的建築人及其生態。

2021/11/13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何謂地質公園(GeoPark)?地質公園與國家公園也和不同?差別在於是否將「居民」作為保育的一環。國家公園的概念來自美國,美國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保育時傾向「無人荒野」的概念,當初成立國家公園時也未考慮印第安人的權益。地質公園的概念則來自歐洲,因其地狹人稠的特性,在思考保育時必定要考慮到居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若說環境污染與全球化是沒有國界的,那麼我們如何思考從「我們的島」跳躍到「我們的地球」?如何從當下的全球化資本主義跨時空的思考未來的經濟模式?靠得便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在國、高中的課程裡,地理學時常與歷史放在一起思考。因為地理是由「空間」橫向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何謂地質公園(GeoPark)?地質公園與國家公園也和不同?差別在於是否將「居民」作為保育的一環。國家公園的概念來自美國,美國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保育時傾向「無人荒野」的概念,當初成立國家公園時也未考慮印第安人的權益。地質公園的概念則來自歐洲,因其地狹人稠的特性,在思考保育時必定要考慮到居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學生評價:這篇文章算是在我選定的三篇文章裡頭最容易懂的一篇,其一原因為與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二為我對睡眠感興趣,最後則是文章用字淺白。像是在說明睡覺與腦神經運作理論時,不是死板的講解理論,而是將大票理論按照程序分成三個小結。
Thumbnail
有一堆文章影片說,人一定要睡滿 7-8 小時,否則就會早死,但又有一堆成功人士分享自己一天只睡 3-6 小時,好像不睡這麼少就成功不了一樣。到底要怎麼睡,才能兼顧健康和成功呢 ?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可以增加我們對睡眠真正的認識,本篇文章先短暫的分享對我來說覺得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他有時間會再慢慢分享,因為裡面很多觀念跟一般人所想的不同(我覺得可能是迷思,例如飲酒助眠其實是個迷思),非常推薦給所有人閱讀。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睡眠剝奪」或睡眠時數不足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6 篇文章|9680 字 作息觀|睡眠習慣|健康生活 序 尊敬的讀者: 在現今,我們常為日常瑣事奔波,卻忘了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睡眠,這個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其實藏著健康與精神的秘密。 在此書中,我試圖以簡潔的筆觸探討睡眠的奧秘,希望能啟發您找到屬於自己的睡眠之道。 第一章將介紹
Thumbnail
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都花在睡眠上,但你是否曾經覺得,明明睡很久,但醒來後卻覺得身體疲憊,腦袋昏昏沉沉,感覺沒得到充分休息;有時明明熬夜睡得少。醒來卻覺得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影響「睡眠」品質的關鍵是什麼呢?這本書就為我們提供一套方法,讓我們能夠維持一定的睡眠品質,擁有足夠的精神迎接每一天。
Thumbnail
你知道嗎?睡眠不只是讓我們休息,還能提升免疫力、維護心理健康,讓我們在白天精神飽滿!😊
睡眠-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很多人卻嫌棄它,總是希望睡得越少越好,殊不知缺乏睡 眠其實正在剝奪我們的生命、造成整個社會的災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以科學根據解釋睡眠的重要性。
學生評價:這篇文章算是在我選定的三篇文章裡頭最容易懂的一篇,其一原因為與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二為我對睡眠感興趣,最後則是文章用字淺白。像是在說明睡覺與腦神經運作理論時,不是死板的講解理論,而是將大票理論按照程序分成三個小結。
Thumbnail
有一堆文章影片說,人一定要睡滿 7-8 小時,否則就會早死,但又有一堆成功人士分享自己一天只睡 3-6 小時,好像不睡這麼少就成功不了一樣。到底要怎麼睡,才能兼顧健康和成功呢 ?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Thumbnail
我們呼呼大睡的時候,身體其實忙著幫你修復升級 ? 睡眠不但真的有深淺眠之分,而且還會不斷交替 ? 淺眠、 深眠和做夢其實對身體都超級有用 ? 少睡一些,體內的工作做不完,真的會累積出問題 ?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在做些什麼吧 !
Thumbnail
《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可以增加我們對睡眠真正的認識,本篇文章先短暫的分享對我來說覺得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他有時間會再慢慢分享,因為裡面很多觀念跟一般人所想的不同(我覺得可能是迷思,例如飲酒助眠其實是個迷思),非常推薦給所有人閱讀。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睡眠剝奪」或睡眠時數不足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
6 篇文章|9680 字 作息觀|睡眠習慣|健康生活 序 尊敬的讀者: 在現今,我們常為日常瑣事奔波,卻忘了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睡眠,這個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其實藏著健康與精神的秘密。 在此書中,我試圖以簡潔的筆觸探討睡眠的奧秘,希望能啟發您找到屬於自己的睡眠之道。 第一章將介紹
Thumbnail
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都花在睡眠上,但你是否曾經覺得,明明睡很久,但醒來後卻覺得身體疲憊,腦袋昏昏沉沉,感覺沒得到充分休息;有時明明熬夜睡得少。醒來卻覺得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影響「睡眠」品質的關鍵是什麼呢?這本書就為我們提供一套方法,讓我們能夠維持一定的睡眠品質,擁有足夠的精神迎接每一天。
Thumbnail
你知道嗎?睡眠不只是讓我們休息,還能提升免疫力、維護心理健康,讓我們在白天精神飽滿!😊
睡眠-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很多人卻嫌棄它,總是希望睡得越少越好,殊不知缺乏睡 眠其實正在剝奪我們的生命、造成整個社會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