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顛倒樹手札雜記:舊文呢喃(一)「呼嚕」


(舊時空的某處,轉載請註明出處)


呼嚕


最近站樁有一個新的體驗。專注感受呼吸的氣流,起先是從喉嚨開始些微發出振動,如果能繼續維持放鬆與中軸的挺立,它能慢慢共振到胸腔,乃至腹部、會陰、周身。我直覺聯想到,這好像貓咪的呼嚕,因此有種舒服的安全感,但其實要發生且維持這種狀態不容易,似乎並非像貓咪看起來很本能地放鬆就能做到。我在自己身上習來的心得是,可以先將意念放在大椎的位置,從那裏集中收緊,進而帶動對面一側的咽喉、鎖骨乃至膻中的伸張放鬆;而在此之前,更要先達到站樁落跨、下盤穩定下沉與腹部一定程度的放鬆。不只是放鬆,還要有十分的專注與挺拔,總覺得這似乎就和印象中貓咪自在的呼嚕有些不同。


也許脫離原始狀態後的人類,就是一種必須靠有意識的練習來接近動物那種渾然天成狀態的奇異物種。胎兒在子宮中的身體姿勢,就是抱身蜷曲的,而成長之後,抱起前胸、埋頭縮腹、蜷縮著正面的姿勢雖然給我們很大的安全感,卻是最容易造成身體張力歪曲的習慣。而練習拉挺身體中軸,那樣的姿勢卻可以被聯想為與天地交通而合一,像是「巫」字的字型,上下兩極透過中間的軸線而連通,這在人體內達到體驗上的實現,也因此可以體會「巫」咸與萬物交感的深意。(咸即是無心之感,周易下經第一個卦,澤山通氣、男女相感)


如此具有某種「逆」向意味的修行,是丹道修煉的某種核心概念,「順為人,逆為仙」,逆的是人類社會的慣習模式,也可以是特定時空原有的指向性:逆著從出生至老死的時間軸而追求養生;逆著呼吸氣流的實際方向而著注意念煉炁;逆著生物本能原欲而修道成仙,等等。


這麼一想,這個站樁得來的呼嚕與貓咪本能的呼嚕似乎差異頗大。貓咪的「踏踏」和「呼嚕」,當中的安全感和幼獸時期與母親的親密體感有關,而在我的呼嚕體驗中,卻是要去擺脫某種身體與心情上倚賴依靠的狀態,才能觸發、維持這種呼嚕聲與自在感。也許人類的出生成長,就是擺脫掉對母親依賴的身體模式與心理狀態的歷程,我想這在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身上都是一樣的,只是人類文明世界的框架,讓它成為一個人生中必須在心智上經歷死亡與重生的困難關卡;而現代社會的節奏更讓它得以一再拖延,即使身體已成人,心靈上卻可能仍未跨過成年的檻。


在現代化以前,我們還有成年儀式等生命禮俗來協助我們在心靈上度過它(想必屆時身體的狀態也可能過渡,成為「抬頭挺胸」、「頂天立地」的成年人)。想想為何「抬頭挺胸」(另一說「不要駝背!」)對於我們社會中為數不少的青少年來說如此困難?答案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因為原本能幫助他們的心理狀態真正成年的儀式,已經被我們的社會貶斥為落後而棄之不顧,只剩下現代化所留下的、咄咄逼人的種種標準化與競爭排行。而如何找到個人能夠接受的成年禮,只能在自己未來的際遇中孤獨地找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