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樹手札雜記:《坐忘論》--「敬信」第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3.10.31 鹿港 轉載請註明出處)


司馬承禎,法號道隱,自號白雲子,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


在同時學習易經並統合身體工作的經驗的過程中,眾所皆知的一個事實仍然不斷回到我學習的重點上,那就是身體的不適總和各種情緒或信仰上的糾結有關,用流行一點的話說就是「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而撇除針對心理或信仰上著手,即使只看重身體上的鍛鍊來解決病痛,健身或是一般的運動也比較不是我所學中關注的路徑,往往從站樁打拳漸漸延伸到氣息、意識與細微的身體控制,也觸及丹道的學問修行。所以最近從易學史的梳理,也去試著認識相對陌生的道教、道學的歷史。其中最令目前的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司馬承禎的《坐忘論》。


由老莊道家為源流所發展出的道學思想中,大多琢磨在嘗試描繪無以形貌的「道」,即使論及修道也難跳脫對於境界的描述;而《坐忘論》由《莊子》中的「坐忘」(「墮肢體,絀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觀念出發,卻可說是首次以清楚的概念呈現修道階段次地的著作。七個次序階段也才僅僅五千多字,和《老子》差不多,卻表達得清晰易懂,不玄之又不玄,印證也簡答了許多我正在思考的困惑,非常喜歡。


《坐忘論》中的修道七階次中,第一個階段就是「敬信」。一秒想起剛開始學習易筋導引的時候,師父就強調「相信自己摸到的」。當時真的是完全聽不懂,一個人躺在面前連要做什麼都不知道,是要相信什麼?隨著經驗累積到無法細數,「觸覺」和「即興」的靈感也逐漸養成後,才能體會這句話。


《坐忘論》追求的對象是離形去知才能觸及的「道」,大道至簡,「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在學習沒有招法的這項易筋導引時,也給我同樣的感覺,並非有一種標準的方法,或完美的身體狀態,是我們該去追求的。觸碰、施作與任一個對象交流的當下,不論實際上做了什麼動作,本身就是所學所知經驗的施展,包含一個個體與另一個個體的所有生命積累,當中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互信與互動的不同程度。


在施作調理前詢問身體狀況,有為數不少的人會說不出哪裡不舒服,有一種情況是已經習慣了全身的不適感,一時不知道從何講起;另一種則是真的並不覺得自己身體有任何不適,從外觀談吐上也讓人看起來狀態頗好,就只是單純想體驗。有一個最近接觸的個案,就是這第二類的人。他的肌肉紋理算是清楚,局部之間的張力也算平均而且稍有彈性,許多大部分人有的肩背問題點也都不明顯,乍摸之下真的會覺得是很健康的身體;不過卻有極其冰冷又容易出汗的手腳,像是剛從冰箱拿出來一樣。


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如此明顯的情況卻這麼晚才發現?除了「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句流行金句之外,我自己所延伸出的另一個從身體回推心靈狀態的心得也同樣直白簡單:「身體的傷,就是心靈的傷」。好吧似乎並沒有真的一看就懂,但簡言之,就是把所接收到的身體狀態,簡單直述出來,它就是這個個體心靈習性的象徵縮影。「肩膀放不下來」、「重心總是偏向一側」、「皮膚肌肉質感緊張」、「用眼過度」、「走路太急小腿緊繃」等等,全部都可以如此解讀。


回到這個個案,「末梢手腳冰冷」是什麼意思?我一邊施作一邊感受,漸漸明白這個普遍「略好」的身體狀態,其實有某種開放與消極並存的包容性,卻同時也是一種不接受性,看起來似乎都接受了,卻又似乎沒有真的接受。這種感受實在很難形容,如果用實際的觸感來表達,就好像我所送出的力量比較難感受到這副身體的回饋,沒有接收到痠痛刺激時的鬆緊變化,也沒有呼吸的韻律變化。與外界實際接觸的「手腳末梢」的「冰冷、出汗」,其他「身體軀幹」平均的「健康」狀態,這兩者之間微妙的落差,令我對這樣的身體所對應的心靈狀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認識,也稍微知道可以著手處理的方向。


回歸本文主旨,「敬信」的「尊敬」和「相信」同樣如此不容易,不免因為所探求之「道」恍惚窈冥、不可言說,而這種體悟想必是在任何技藝的學習與探究之中都將觸及的。神乎其技的境界,之所以神,就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和「怎麼做都對」總是在每個當下並存,如同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而只有對自我與萬物的相信和尊敬能定錨其間。照著時間次序按部就班的做,是我們在無限幻象中寄託現實的一塊浮木,若要觸及超越線性時間的破口,那「敬信」還只是第一步,敬信自己、敬信目前、敬信所感的一切、敬信萬物。但沒有實踐哪有東西可以敬信?沒有敬信的話又怎麼知道真正做了什麼?太難了!難怪太上老子君開宗明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也難怪《繫辭傳》說「陰陽不測之謂神」,在二元對立兩極中飄游不定卻自在逍遙,就是神明之所在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顛倒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4
顛倒樹手札雜記:《坐忘論》--「斷緣」第二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顛倒樹/流波治泰的沙龍
11會員
32內容數
2024/03/30
(舊時空的某處,轉載請註明出處) 呼嚕 最近站樁有一個新的體驗。專注感受呼吸的氣流,起先是從喉嚨開始些微發出振動,如果能繼續維持放鬆與中軸的挺立,它能慢慢共振到胸腔,乃至腹部、會陰、周身。我直覺聯想到,這好像貓咪的呼嚕聲......
Thumbnail
2024/03/30
(舊時空的某處,轉載請註明出處) 呼嚕 最近站樁有一個新的體驗。專注感受呼吸的氣流,起先是從喉嚨開始些微發出振動,如果能繼續維持放鬆與中軸的挺立,它能慢慢共振到胸腔,乃至腹部、會陰、周身。我直覺聯想到,這好像貓咪的呼嚕聲......
Thumbnail
2024/03/04
司馬承禎道長以「斷緣」定位於修道的第二個次地。本文探討了「斷緣」與身體工作的關係,以及如何帶有「保持距離」的藝術眼光來處理緣分。
Thumbnail
2024/03/04
司馬承禎道長以「斷緣」定位於修道的第二個次地。本文探討了「斷緣」與身體工作的關係,以及如何帶有「保持距離」的藝術眼光來處理緣分。
Thumbnail
2022/10/04
泰卦的精髓,從小周天吐納找到中脈的經驗體會,和爻辭與卦氣神奇地契合!
Thumbnail
2022/10/04
泰卦的精髓,從小周天吐納找到中脈的經驗體會,和爻辭與卦氣神奇地契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這兩週,因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和清明節日,使得生活節奏較以往不同,更多的動態變化與互動,以致要回到先前規律的節奏,要花些時間讓自己沉澱。邊整理,越感覺,要踏上新的旅程之前,得先回顧一下前一段路走得如何,自己走得怎樣。
Thumbnail
這兩週,因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和清明節日,使得生活節奏較以往不同,更多的動態變化與互動,以致要回到先前規律的節奏,要花些時間讓自己沉澱。邊整理,越感覺,要踏上新的旅程之前,得先回顧一下前一段路走得如何,自己走得怎樣。
Thumbnail
司馬承禎道長以「斷緣」定位於修道的第二個次地。本文探討了「斷緣」與身體工作的關係,以及如何帶有「保持距離」的藝術眼光來處理緣分。
Thumbnail
司馬承禎道長以「斷緣」定位於修道的第二個次地。本文探討了「斷緣」與身體工作的關係,以及如何帶有「保持距離」的藝術眼光來處理緣分。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不念舊惡,才能化阻力為助力。不退道心,必能轉煩惱為菩提。
Thumbnail
不念舊惡,才能化阻力為助力。不退道心,必能轉煩惱為菩提。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