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恐怕也是龐大負擔,再加上當罪犯是因疾病導致的,若以死刑懲罰是否有意義且公平"。


這本書講述作者從一開始接觸林于如到她開始寫信交流個整個過程,整個過程來來回回但卻充滿不確定性。看了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去往上爬文以及回顧先前的新聞影片,千篇一律的都是將林于如描述成弒親冷血兇殘的驚世媳婦。然後我們這些吸收新聞媒體的百姓觀眾們,只知道一個面向就撻伐是否有失公平正義,因為我們從來不會知道真相究竟是甚麼。


殺人絕對是不允許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隨意奪走別人的生命,但是究竟是甚麼使殺人者殺人才是現實社會優先必須探討並且解決的議題。


內容總結
書籍
4
/5
avatar-img
2會員
10內容數
旅行的意義與安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感同FTS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今天所有事物都隨手可得,或許生活就不會有如此深刻的渴望。我們能一路走到今天,不就是靠著"想要完成的事"把我們踉踉蹌蹌推到了現在。 那些嚮往、那些待完成的清單、那些想見的人,給我們不被現實生活擊垮的一百種理由,好讓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拍掉身上的灰,繼續前進。 前往的路勢必艱難,抵達終點後卻
如果今天所有事物都隨手可得,或許生活就不會有如此深刻的渴望。我們能一路走到今天,不就是靠著"想要完成的事"把我們踉踉蹌蹌推到了現在。 那些嚮往、那些待完成的清單、那些想見的人,給我們不被現實生活擊垮的一百種理由,好讓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拍掉身上的灰,繼續前進。 前往的路勢必艱難,抵達終點後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當年寫了〈血是怎麼冷卻的〉,它聚焦於2012年12月所發生的湯姆熊隨機殺人案,拆解被媒體冠上「人魔」稱號的殺人犯曾文欽,試圖釐到底他的生命旅程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方的?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第二本以有聲書追完的書。在個人的閱讀體驗中,文字(視覺)跟聲音(聽覺)進入大腦後彷彿被分配給不同區塊解讀。太過嗜字,使得面對文字以外的世界常有失去依靠之感,總想要拾回文字作為錨點,因此聽有聲書的時候,要不想同時看字加深印象,要不因內容瑣碎或資訊過多不適合以聽覺吸收而中斷放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手術與麻醉的感受,以及心中的無助與恐懼。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無奈。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當年寫了〈血是怎麼冷卻的〉,它聚焦於2012年12月所發生的湯姆熊隨機殺人案,拆解被媒體冠上「人魔」稱號的殺人犯曾文欽,試圖釐到底他的生命旅程是怎麼走到這個地方的?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第二本以有聲書追完的書。在個人的閱讀體驗中,文字(視覺)跟聲音(聽覺)進入大腦後彷彿被分配給不同區塊解讀。太過嗜字,使得面對文字以外的世界常有失去依靠之感,總想要拾回文字作為錨點,因此聽有聲書的時候,要不想同時看字加深印象,要不因內容瑣碎或資訊過多不適合以聽覺吸收而中斷放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Thumbnail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手術與麻醉的感受,以及心中的無助與恐懼。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無奈。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這陣子連續讀了兩本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是羅漪文的《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另一本是胡慕情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兩本書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她們二人都(像)是翻譯者,將不為我們一般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語言,轉譯過來,成為作品。 而我從胡慕情這本複雜(但易讀)的作品裡,看到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