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繪本魂︳齊米雷絲卡還有這些作品,你看過幾本?(上)


接下來寫一些齊米雷絲卡作品中最拿手的事吧。

 

形狀的類比

不知看過她作品的讀友們是否知道這本《十個腳趾去旅行》?

 

《十個腳趾去旅行》是齊米雷絲卡早於2004年,第一部在韓國出版的作品,目前有收錄在韓國國語課教科書內,故事裡十隻腳趾的形狀被想像成太平洋的遠島、穿了十個洞的渡橋、又或是十台電視播放喜歡的節目。我知道很多喜歡齊米雷絲卡的朋友是從《眼睛》跟《心的房子》開始,我則是誤打誤撞從這些腳趾開始,還要是多年後才發現這書竟是齊米雷絲卡的作品!一晃眼20年前的印刷,有種未成氣候的原始,故事放大觀察與想像,插畫部份同樣要放大局部才見精彩處(2000年初的出版物真的今非昔比,可見印刷的重要),但這部可算是作者同類型繪本的一個起點。那種對「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刻劃。

 


《會思考的鉛筆》是「鉛筆頭」的狂想,喜歡各種形狀聯想以外也寫「落筆之間」;


《上學的路》以「鞋印」出發,路上總會遇到能跟鞋印重合的事物;


之後的《有麻煩了!》以「燙斗印」開始,後來還出了一部算是續集(但可以分開看沒問題)的《금이 생겼어요! 出現裂縫了!》;



《普通的書》裡以四個碗子作聯想也是依從這軌跡想像。



這之中我比較喜歡《普通的書》,這書中的剪貼材料都是來自圖書館沒人借閱最後報廢的書並加以改造。書中的「四個碗子」可以自由變化,有時是別人的半圓眼鏡,有時則是舉重選手的啞鈴,也許運用的材料一致,這部拼貼看起來,無論色感還是佈局也比較平衡內斂,而且我很喜歡齊米西絲卡的手繪,只是有些作品因為用了大量拼貼而少了繪畫的部份,這部則剛好,而且人物也逗趣,內頁更出現了《愛麗斯夢遊仙境》的愛麗斯跟火烈鳥,相信跟《一半一半》出現的小紅帽一樣是對童話的致敬。(嗯?所以說愛麗斯是沒人在看而報廢嗎?)

 

翻頁的出奇

 


接下這幾部通過翻頁製造驚喜,例如《這樣折起來》這書,我在圖書館借書時發現每一本也充滿折痕,沒法,這書就是要動手摺起來,看來孩子們借閱後也看得起勁。


比對了一下《眼睛》不同封面,最喜歡波蘭的出版,書名用了凹字書寫OCZY 。​


《眼睛》、《心的房子》相對是成熟作品,《眼睛》讓讀者通過每頁出現的一雙雙眼睛,能猜到作者想呈現給讀者一幅怎樣的視野嗎?每次揭頁的豁然開朗,還有背後一再挑戰「視角」跟「視覺」的極限,兩個小洞限制了讀者的視角,但有些事真的單靠眼睛觀看嗎?作者讓我們思考透過眼睛,到底「看得到」和「看不到」什麼,而且不只強調「看見」的重要性,而是進一步拓展了「看見」這件事在非殘疾人和殘疾人之間的界限。


《心的房子》哲學性最強,將抽象的心靈比作房屋,隨空間大小展現不同,這次同樣利用了開合之間製造的距離與動感,如倒下/直立的椅子、打開/關閉的大門、也會看到祖母親吻嬰兒、溫暖的招手動作、鴿子扇動翅膀,文字的意涵結合畫面,不斷仗量人類的心理活動,流露了難得的哲學深度。而且心的房子是當年在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中唯一一本得到全部評審投票選上的佳作。

 

一針與一線

 


《작은 발견 小發現》  、《주머니 속에 뭐가 있을까 口袋裡有甚麼》 兩本以針線為物料,我對《小發現》的發現,就是作者的刺繡很好!(笑)兩本之間我會選《口袋裡有甚麼》,每頁均以不同花布做小口袋,只突出一雙兔耳形狀,讀者看不見口袋背面具體隱藏了什麼,需要翻頁才會看到刺繡的部份。



不過此前作者還有一本《親愛的女兒》,這部2011年首次在韓國面世,2022年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這一年內地似乎為作者一口氣出了多部新舊作品,這部看起來跟前面介紹的兩本好像風格不同,這是因為《親愛的女兒》屬於作者更早期的作品。看著書中一針一線親手完成的布藝拼貼,儘管作者說落針的地方毛毛燥燥甚至開了線,但她希望如實呈現這些狀態,歪斜的針腳就像看見每個人存在著差別一樣,無論如何也值得向人展示,故事看到最後會明白作者所以為何,我就不說穿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閱讀路上|繪本見聞|。。。。。繪本原力的發文因為演算法,經常寫完便沉底了,舊文的一擔心血總有付諸流水的感覺。這裡決定作為新地盤開荒之外,同時結集編輯一些舊文重新推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