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背叛】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端午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大唐天子的避暑之行,也隨著緊鑼密鼓的安排著。

為了宣示國內的和平,李淵決定持續如去年一般,前往終南山太和宮。

當然,只有少數人知道真相。就像仁智宮做為對抗突厥的前線指揮鎮,終南山太和宮則是以防萬一的避難所。大唐天子李淵,實是懼怕突厥再臨。

邊疆各地的警備與巡邏,也較往日更加嚴密。毫不意外的,就在五月季日,長安收到了突厥兵馬正逐步往馬邑集結的消息。

為此,李淵召集了對突厥第一戰將,長安人眼中的護國戰神……太子李建成進行初步商議。

李淵道:「突厥的動向,已有眉目。不過與往年相比,人數似乎較少,建成,你怎麼看?」

李建成道:「據兒臣所知,這些年突厥多半兵分兩路,由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分別率領。馬邑這邊的情況看來,很可能僅是其中之一。」

李淵點點頭:「塞外情報不足,往年皆由你與世民分頭迎戰。世民臨敵經驗豐富,擅長應變,不過難以控制也是事實。朕以為,此次或許讓他在仁智宮備戰指揮即可。」

李建成道:「父皇深謀遠慮,突厥小丑不足為患。只是世民近來身子不比從前,兒臣只怕他難當此大任。」

年初李世民中毒一案,最終以「秦王不勝酒力,禁赴夜宴收場」。李建成不希望鬧大,陳叔達同樣在報告李淵之後,請李淵把事情壓下來。

給的說詞是避免恐慌,實際上陳叔達私下把秦王在太子宮中遇害一事慢慢散布出去。李淵那邊越是粉飾太平,朝中大臣越是認為李淵跟李建成皆不可信。

南朝皇室出身的陳叔達,比起李氏父子這些新手還要明白:要扳倒太子,那得先扳倒皇帝。

李建成頓了頓,又道:「若以元吉代世民為將,與我及父皇三方配合,應也有奇功。」

李淵略為思索了一下,道:「也好,我這便下詔,先讓元吉接管天策府將士,整兵備戰。」

詔命未發,李建成已經將消息告知李元吉。

李元吉立刻迫不急待的去尋天策府中,他最中意的大將。

尉遲恭。

「皇上詔命將發,但小王自知,天策府諸將未必能服。」李元吉道:「若能得將軍相助,定是事半功倍。」

尉遲恭對於這樣的發展,並不感到意外。這幾個月來,皇上太明顯要架空秦王兵權。對於朝中的鬥爭,尉遲恭也是了然於胸。

如今看來,秦王這棵大樹是倒了。

良禽,自應擇木而棲。

尉遲恭道:「齊王素待小將不薄,能效犬馬之勞,乃小將夢寐以求之事……不過咱們明人不說暗話,只要秦王還在一日,局勢隨時可能生變。」

李元吉臉色微變,道:「太子有公卿支持,我有將軍撐腰,還怕他翻起什麼浪不成?」

尉遲恭道:「別的不說,要是太子與齊王遠征之際,小將僭越,皇上突然駕崩,遺詔秦王登基……扶蘇胡亥故事,想必齊王也是聽得熟的了。」

確實是這個理,大哥跟封倫怎麼就沒想到呢?李元吉的神色,漸漸變得怨毒。

不論是魏徵還是封倫,當然都計算過:以李世民在楊文乾之亂中的表現,他根本不可能去做弒帝假詔之事。

君子度君子,小人眼中皆小人,如此而已。

李元吉道:「將軍果然足智多謀,若有良策,還請告知元吉。」

尉遲恭若非胸有成竹,又怎會出言挑撥?

「小將以為,先下手為強!」尉遲恭道:「刺殺秦王,永絕後患。」

李元吉卻皺起了眉:「秦王長居深宮,如何能得手?」

尉遲恭道:「小將有計,能將秦王誘出……試想,秦王私出禁中,便是出了什麼事,也怪不了東宮,是吧?」

年初給李世民下毒一事,事後李元吉也是被李建成念了一頓。李元吉雖說不上聰明過人,也知道了找替罪羔羊的重要性。

「秦王若逢不測……」李元吉嘆了口氣:「我這做弟弟的,只能重用他生前的心腹,繼承他的遺志了。」

尉遲恭聞言一笑。他自然知道李元吉的考量,同樣的,他也不會傻到自己動手。

「只是秦王武藝高強,若不勞師動眾,恐怕難以制伏。」尉遲恭道,「要是動靜大了,事情怕就不美了。」

李元吉思索了片刻,突然露出了一個詭異的微笑:「我倒是知道,去哪裡借個人來對付他。咱們分頭行事吧。」


當晚,西宮承乾殿中,李世民便收到了尉遲恭的來信。

信中尉遲恭表示,李元吉三番兩次來說服自己,自己皆是大義凜然的拒絕。但近來身邊怪事迭起,只怕李元吉對自己不利,不能再為秦王效力。

如果李世民沒有收到消息,皇上李淵要把天策府兵權轉交李元吉,那這封信的意義其實也不大。此時兩件事交疊起來,李世民不能不推測,李元吉確實打算對尉遲恭下手!

一旦尉遲恭出事,天策府很快就會成為李元吉的私人所有:即使還有人敢違抗李元吉,肯定也會像尉遲恭那樣被收拾掉。

長孫無忌道:「尉遲將軍武功蓋世,一時三刻間應該沒什麼問題。不過,如果要穩住天策府軍心,我怕非得要世民你親自出面不可。」

李世民被軟禁宮中以來,對外聯絡事宜皆是長孫無忌處理。面對世家大族,朝廷公卿,長孫家的面子擺在那裡,倒是沒有問題。

可對於天策府將士而言?今天要是杜如晦房玄齡出面,還有幾分情面。長孫無忌不過就是個書記官,根本沒幾個人買他的帳。

更何況封倫私下做了手腳,若不是尉遲恭、秦瓊、段志玄三人堅持立場,恐怕不用皇上下詔,天策府早已人去樓空。

饒是如此,鼎折一足則不立。就怕太子黨也是看準了,才步步緊逼尉遲恭。

問題是,李世民又怎能出宮?

「便是趁夜潛出,來去是個問題,誰又能保證一夜之間能解決?」李世民道。

「一夜不能解決,我長孫夜知道怎麼解決。」

長孫夜以手托腮,看著大哥跟丈夫愁眉不展的樣子然後賞他們個痛快,是長孫夜近來最大的娛樂。

李世民跟長孫無忌齊齊轉過頭去,經過這些日子,他們隱約明白,長孫夜的聰明機變,恐怕不下於天策府中任何一個謀士。就是那脾氣,非得等到他們困窘至極才願意開口。

長孫夜看兩人十分配合的露出一籌莫展樣,不由得笑得花枝亂顫。

「明天開始,我就不來啦。」長孫夜喘了口氣:「秦王妃病重,秦王向皇上告假探病,你們說行是不行?」

李世民一拍手,道:「當然行!妳這招怎麼不早拿出來?」

長孫夜伸出一指,輕輕按在李世民胸口上:「你這輩子有比被鎖在這裡更聽我話的時候嗎?我幹嘛放你出去?」

李世民哼了一聲:「我們是為了國家大事操煩,誰有空理妳這些小女兒家心事?」

長孫無忌忙打圓場道:「世民,裝病這招本就可一不可再,你該慶幸之前我們從來沒用過才是。」

長孫夜也不理丈夫微怒的模樣,轉身而去,哼起了小曲:「沒有小女兒心事,誰能有國?誰能有家?」

李世民只是愣在當場,久久不能言語。

avatar-img
255會員
9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陳叔達利用了篤信禪宗的李孝恭,慫恿李淵一次性對大唐國內佛道教發起打擊……為的,便是寺觀中龐大的資產與人力。 這一棍子捅下去,蛇就全跑出來了--李建成率領著仰賴佛道的朝臣,群起反對。 李世民當然是二話不說,站在了李孝恭這邊。 能勝嗎?不能。 不過,當敵人已經攤開了底牌,即使今天輸了,明天還是能贏回來!
李元吉得到封倫相助,正式插足太子之爭。一出手,便是要置李世民於死地,陷李建成於不義。 然而,陰錯陽差之下,卻讓史官陳叔達得知了這個秘密……另一邊,看似孤立無援的李世民,終於迎來了意外的幫手。 看首圖也知道是女性吧?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大唐粉飾太平之際,突厥人發起了奇襲。 有志於太子之位的李世民,安排了謀略以爭功,卻不料掉入敵人的陷阱……這場山西大敗,對於李世民的將來,是危機?還是轉機?
由於杜淹成功攔阻了爾朱煥與橋公山,李世民當即決定,以天策府為主力,加急截回兵器,並於演池駐地建構防禦工事,以應叛軍,並通知州府來援圍剿。 不敢言之必勝,但也算十拿九穩。 然而,李世民哪裡想得到,後方政治場的角力,才要開始。
長安至仁智宮,約莫五百里路程。單人快馬加急,一日可至。 但天子車隊出巡,自然不同。 途中的停駐點,早已派人戒備修築。每日晨起但行二十里,日中便要抵達駐點休息。接著,就是左近官員前來參見天子。 這樣的行程,又能出什麼差錯?
陳叔達利用了篤信禪宗的李孝恭,慫恿李淵一次性對大唐國內佛道教發起打擊……為的,便是寺觀中龐大的資產與人力。 這一棍子捅下去,蛇就全跑出來了--李建成率領著仰賴佛道的朝臣,群起反對。 李世民當然是二話不說,站在了李孝恭這邊。 能勝嗎?不能。 不過,當敵人已經攤開了底牌,即使今天輸了,明天還是能贏回來!
李元吉得到封倫相助,正式插足太子之爭。一出手,便是要置李世民於死地,陷李建成於不義。 然而,陰錯陽差之下,卻讓史官陳叔達得知了這個秘密……另一邊,看似孤立無援的李世民,終於迎來了意外的幫手。 看首圖也知道是女性吧?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大唐粉飾太平之際,突厥人發起了奇襲。 有志於太子之位的李世民,安排了謀略以爭功,卻不料掉入敵人的陷阱……這場山西大敗,對於李世民的將來,是危機?還是轉機?
由於杜淹成功攔阻了爾朱煥與橋公山,李世民當即決定,以天策府為主力,加急截回兵器,並於演池駐地建構防禦工事,以應叛軍,並通知州府來援圍剿。 不敢言之必勝,但也算十拿九穩。 然而,李世民哪裡想得到,後方政治場的角力,才要開始。
長安至仁智宮,約莫五百里路程。單人快馬加急,一日可至。 但天子車隊出巡,自然不同。 途中的停駐點,早已派人戒備修築。每日晨起但行二十里,日中便要抵達駐點休息。接著,就是左近官員前來參見天子。 這樣的行程,又能出什麼差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當時李大王坐著神轎,進入諸羅縣城,因與當時的胡縣令狹路相逢,兩者互不退讓,縣令因此大怒,欲將神轎趕出城外.....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第七章:权力的更迭 终于,李恒的叛变计划进入了最后阶段。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在一个夜晚发动了突袭,迅速控制了皇宫。火精灵虽然早有警觉,但她低估了李恒的决心和力量。 “你竟敢背叛我!”火精灵在被捕后怒斥李恒。 “祖母,您的统治已经结束了。是时候让大唐迎来新的盛世。”李恒冷静地回答。 在李恒的指挥下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上一世祁王向江陵發難時,梁王還在京城把持朝政,他採取趙葉青的建議,派監軍與安昭一起領兵。 其中有梁王抽調的三萬人馬,和安昭向西北借調的數萬北玄軍。 大軍抵達江陵,監軍膽小保守,認爲此時祁王大軍士氣正盛,不肯與其正面交鋒。 安昭與他意見相左,當着衆人的面直言,祁王大軍將士大多來自北方,初到江陵定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接上文,靈帝駕崩,太子少帝即位,太后掌控朝政。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當時李大王坐著神轎,進入諸羅縣城,因與當時的胡縣令狹路相逢,兩者互不退讓,縣令因此大怒,欲將神轎趕出城外.....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第七章:权力的更迭 终于,李恒的叛变计划进入了最后阶段。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在一个夜晚发动了突袭,迅速控制了皇宫。火精灵虽然早有警觉,但她低估了李恒的决心和力量。 “你竟敢背叛我!”火精灵在被捕后怒斥李恒。 “祖母,您的统治已经结束了。是时候让大唐迎来新的盛世。”李恒冷静地回答。 在李恒的指挥下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上一世祁王向江陵發難時,梁王還在京城把持朝政,他採取趙葉青的建議,派監軍與安昭一起領兵。 其中有梁王抽調的三萬人馬,和安昭向西北借調的數萬北玄軍。 大軍抵達江陵,監軍膽小保守,認爲此時祁王大軍士氣正盛,不肯與其正面交鋒。 安昭與他意見相左,當着衆人的面直言,祁王大軍將士大多來自北方,初到江陵定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接上文,靈帝駕崩,太子少帝即位,太后掌控朝政。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