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蔬菜共好讓自己更好,永續農法增加社會參與——函漾股份有公司

函漾股份有公司創辦人陳詣函和郭甫鋒,兩位研究生畢業後卻捲起袖子,走入農地開始當起農夫。當農夫不是看到農業背後的金錢利益,更多的是兩人在商管背後,看到農業和環境議題之間的牽絆,從地到食到人再到地球,函漾不只是感性的綠色思維更要理性的企業化管理。

raw-image


研究所高學歷,捲起袖子當農夫

從書桌到農地,對於函漾股份有公司創辦人陳詣函和郭甫鋒這兩個研究生來說,絕對是生命的大轉彎。作為商業管理研究生,兩位創辦人在唸書期間接觸到農業和綠療相關議題,剛好也在進行以相關的投資專案,在理念相同之下,兩人就開始思索要如何以社會創新的商業解決方案,解決農業的議題。

永續農業、ESG願景企業為函漾的中心思想,並結合水耕農業的販售,結合企業體贊助的商業模式,去解決目前社會上農業和環境的相關議題。


蔬菜共好讓自己更好,吃好背後的價值

函漾股份有限公司是相對年輕的公司,但在理念和概念上卻非常完整,或許和兩位創辦人陳詣函和郭甫鋒商業管理背景有關。

「蔬菜共好讓自己更好」是他們兩個人共同的目標,展現在他們呈現的商業模式上,兩人談到水耕農業好處在於,從耕種到收割除可以流程化更可以排程化。因為受外在天氣因素少,故可以建立非常有效率的工作SOP,週一收割、週三栽種,再加上訂閱制的週期性服務,不只能保障穩定的收益、穩定採收,在人力的分配上也能更有彈性,更有效率;解決「剩食」議題之餘,對於降低環境負擔、人力分配上更有正面影響力。

You are what you eat,在全球環境充斥著剩食和食物分配不均的議題上,顯示出現今商業掛帥下過度飲食消費的病幣,函漾提倡吃好更勝於吃飽,創辦人陳詣函和郭甫鋒表示函漾希望通過食農體驗的方式,藉由學校、機構和農會,從小培養如何在「食」上面抱有正確的態度。

當然,綠色療癒也是函漾兩位創辦人想要推廣的服務之一,兩位創辦人除本身就擁有相關證照之外,也積極開設綠色療癒師的課程,希望能讓綠色幸福在各地開花結果。


不被認可,用成績證明理念

兩位創辦人一提到創業所遇到的困難,不約而同說到在創業過程中,所受到外界批判聲浪和不被認可的挫折感。

「大家會覺得你商管研究所畢業,應該到企業去工作啊!」兩人早上四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月亮都下班,卻不是穿上西裝到企業準時打卡上下班,而是捲起衣袖到農地裡「當農夫」。甚至在和傳統的農業前輩和專業老師溝通想法時,更常常被打槍「沒有在這樣做的啦」,兩個人只能藉由實績去證明,種種打槍和溝通不在一條線上,都是讓兩人不斷覺得受挫和沮喪的點。

有挫折也有鼓勵,一次受邀,兩位創辦人把食農教育帶到學校裡,迥異於一般食農栽種體驗,函漾更希望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從心開始喜歡並了解食農議題,「你們真的不一樣」用心的規劃讓函漾被農會看到,於是各地農會紛紛釋出善意,希望可以看到食養教育和綠療的可能性,這樣的效果是函漾始料未及,也替兩個創辦人打下一劑強心針。



建構全台的綠色幸福基地,遵循對的理念生命就會找到出路

從去年由中小企業開始推廣的讓愛發生,獲得正面迴響之後,今年兩位創辦人也將目標放大,持續推進把綠色療癒帶入,進入讓愛培養階段,一步一腳印深入台灣各地,把綠色療癒和水耕技術引進成立蔬菜中心全台開花,不只在台灣本島,更要栽種到外島地區。最後,也將開設更多綠色療癒課程,培養更多綠色療癒師,讓每個地方都可加入綠色療癒的行列。


在創業路上只有0.1%才會成功,函漾股份有公司創辦人陳詣函和郭甫鋒覺得創業路就是處在莫名絕望的道路上,但是只要是對的,那條道路終會通往你的願景,而遵循那條對的道路,就是生命給你最大的犒賞。

在這條路上,函漾已經獲得了那個生命最棒的饋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獨角傳媒以紀錄、分享各大行業的奮鬥史為企業使命,每一季遴選200家具有潛力的企業品牌參與創業故事專訪報導,節目專訪製作以「NEXT TAIWAN STARTUP」媒體形象,獨角傳媒已經累積專訪超過1000家企業主,我們深信每一位創業家都是自己品牌的主角,有更多的創業故事與夢想值得被看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