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讓畫在土塊上慢慢成形:捏塑創作課

raw-image


最近對將畫的東西「立體化」感到莫名的憧憬,加上各種天時地利,開啟了我的陶土捏塑之旅。

︵︵︵︵︵︵︵︵︵︵︵︵︵

日日慢慢|捏塑創作課

講師|陳琦婷 老師

地點|學學教育機構

︶︶︶︶︶︶︶︶︶︶︶︶︶

🌟𝟜/𝟚𝟙 第一週:草稿&塑形

首先就是決定要捏什麼?來之前有想過幾個方案,但不敵當天的靈光一閃:夏天、游泳池、泳圈,很任性地畫了一個坐著小鴨游泳圈的女孩。

大概課前五分鐘前生出的粗略草稿🤣

因為很瞭解自己慢吞吞的手腳,所以決定製作偏小的尺寸,看別人的都有我的兩倍大左右,土剩超多,不過聽說加水就可以重複使用,但要把裡面的空氣揉出來是個技術活。

此時的土非常柔軟,先大概捏出形狀,再進行細部調整,要盡量把空氣壓出來,不然燒製的時候可能會爆炸。在製作的過程中,尺寸小的缺點就顯現出來了,像是凹進去的地方(像身體跟泳圈之間)特別難刻!


🌟𝟜/𝟚𝟠 第二週:雕出細部

經過了一週土稍微變得比較硬一點,雕一些細部會比較容易,在刻頭髮還是衣服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平常畫畫習慣的影響,很糾結一定要有一條很明顯的分界線,聽了老師的建議把分界線的兩邊用雕刻刀順過,製造出平滑的曲線,立體帶來的效果真的很神奇。

這次的一大亮點(自己說)是小朋友後腦的突起,其實是延續鴨鴨後腦勺的呆毛,設計了一樣的元素,也給鴨鴨戴一頂泳帽。

*後面的小土塊是「試色片」,之後上色的時候可以把顏料先塗在上面測試效果。

噠啦!之後就是等作品風乾後送去素燒(兩個禮拜後見~),作品小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很容易乾,如果是稍大一點的作品,為了防止陶土的乾燥程度不一而讓作品在燒製的過程中出現裂痕,最好把中間的地方挖空,上半部也很厚實的作品,還會進行「開顱」手術🤣

另外,等作品稍乾後,可以先用砂紙打磨,這樣燒出的作品就會超級光滑!來自其他在燒製前還特地加工的同學的作品成果(露出羨慕的眼神🥺)。


🌟𝟝/𝟙𝟚 第四週:砂紙打磨&上色

燒出來是淺淺的淡粉色!然後如你所見到處都坑坑疤疤,這時候就要拿出砂紙打磨,不過老師說要注意不要過度打磨,不然上色時會像狗皮膏藥(?)一塊一塊,個人覺得燒製後再打磨的效果十分有限,到底要到什麼程度,我自己是磨得相當迷茫。

磨下來的粉記得收集起來,可以跟顏料混在一起讓效果更自然。

再來就是上色,這次很不怕死的帶了很不熟的粉彩,因為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帶,所以蹭了老師白色的膠彩(這個剛塗上去後過一陣子白會開始顯現出來,如果一不小心下狠手很容易太白!),用剛剛的砂紙當調色盤,混著粉彩粉末畫完的。

*圖片是跟老師借用的PanPastel粉彩餅,超級顯色,輕輕一抹就是鮮豔的深紅色,輕輕推開拿來畫腮紅很好用(但要小心下手不要太重🤣)。

最後360°展示一下成果,老師同學說頭髮很像烤麵包,配色像檸檬糖霜🍋而頭上的泳帽,我越看越覺得跟義美泡芙有幾分神似,難道我做得時候肚子餓了嗎🤣

結語:

捏陶真的很好玩!每次4小時的上課時間咻咻咻就過去了,很喜歡這種實際下去「玩」的課,推推這堂課的老師!很溫柔,會像巡水田(?)一樣關心每一個同學,在你有困難的時候解救你,還有各種工具可以給你嘗試✨希望在土乾掉之前還有機會多做幾個,但要找到可以燒的地方好像不太容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繪本、書籍、展覽分享。 在圖書館、書店、網路書城各個角落出沒的尋寶獵人,因為上癮於每個發現感動的瞬間,所以今天仍持續尋找著,樂此不疲。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