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摩擦力》這本書由David Schonthal(大衛·尚塔爾)和Loran Nordgren(洛蘭·諾格倫)撰寫,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本書原文書名是《The Human Element》,我想就是作者把這2種吸引力和4種心理摩擦力,看作是人們在做選擇、決策或是開始改變的根本阻力,唯有當人們向前的動力能大於這些阻力,才有辦法「開始」。作者在書中舉出大量的歷史案例和研究結果,提供了減少這些心理摩擦力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察覺這些阻力的存在,進而有效地推動個人、組織,甚至國家的改革與創新。
推薦程度:★★★★★
輕鬆閱讀:★★★☆☆
消耗腦力:★★☆☆☆
需要記憶:★★☆☆☆
總結:作者精闢的將與人類心理有關,多元且豐富的個案分析濃縮於本書,讀者可以很自然的「讀完便理解完」作者要表達的重點。其實書中案例所提到人類心境狀態,不好用文字表達,但是這本書作者精準的透過譬喻、延續前面章節的論述,讓讀者可以很自然的被作者引導,漸進式的擴張前面章節所讀到的論點。
本書開頭就用「為何子彈可以飛得又快又遠?」的議題探討作為破題,並直接用這樣的意向貫穿全書的核心概念。
為何子彈可以用每秒1300英尺(=時速約1,427公里)的速度飛離槍管? 而且如果以拋物線角度45度射出的話可以飛到2英里(約3.2公里)遠?
我們直覺可能會想到子彈中的火藥,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因為槍枝還有一連串精密的設計,讓子彈在飛行過程中能夠輕易的突破風的阻力,包括槍管壁的螺紋、子彈本身流線型設計,能讓子彈飛行時持續旋轉、突破風的屏障和保持穩定的飛行軌跡。
我們在做一個商品、一個創意題目,或是一次溝通的說服他人時,在亮點本身(子彈)足夠吸引人之餘,常常忽略了發射時看不見的風阻,且一昧的訴說火藥多有威力,只要火藥夠強,用了火藥一切問題就能解決。
作者舉出一個人們太在意亮點(或是吸引力)的實際案例,有一間傢俱行的老闆發現,明明顧客都很喜歡他們家的設計,也都會親自到家具行,討論自己對於未來美好空間的規劃,但總是會在下單最後一刻止步,直到認真探索這個問題之後,才發現問題不在設計不好或是品牌魅力出了問題,而是上門顧客最常遇到我們直覺不會想到的問題:「家裡的舊傢俱該怎麼處理?」,進而導致顧客可能覺得麻煩,或是想到還要花一筆垃圾清潔費,不如就等到家裡的沙發、床真的爛掉的再說吧!
了解吸引力思維的陷阱,更能幫助你知道該如何正確的克服心理摩擦力。人們常常會直覺的以下幾種正向吸引力來判斷事情,或是認為只要掌握這些吸引力,顧客自然就會乖乖買單:
Note: 書中上所列出的延伸7P與網路上行銷人員所用的稍有不同(“or”後面的便是行銷人員慣用項目)
美軍的招募,是書中針對推進型吸引力無法發揮作用的案例之一。人人都知到加入美軍的好,可以受人尊敬,又有優渥的薪資和國家資助栽培的機會,但為何就是沒有辦法有效提升招募率?作者又再往下探究,將受眾為:「這不是我的菜」(not for me)類型的人,本身就是不嚮往美軍生活,這些人自然不會是美國政府該努力招募的族群。而另一種「好歸好,但是」(yeah...but)的人,是美軍特別想觸及的受眾。美軍也拍了很多鼓舞人心的廣告,但結果顯示效果不佳,原因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跟爸媽開口,深怕爸媽一聽到孩子要上戰場就心慌。這些廣告都只是在宣傳大家已經知道的事情,卻沒有解決他們真正遇到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其實在生技醫療領域也一直存在者,大家都知道健康的重要、疾病的可怕,但疾病所帶來的問題卻從來沒有減少過。大多數好的構想的優點都很明顯,當別人不接受我們的論述時,都會直覺的認為要強調好處,或是找正向吸引力給予一些甜頭,但這樣帶來的效果通常十分有限。
另一種是反向的吸引力,透過威脅、Fear of Missing out(FOMO)、厭惡失去、群眾心理的方式抓住人性的弱點,利誘客戶買單:
針對避險型吸引力,作者舉出1970年代,美國紐澤西州曾執行過一個以恐嚇勸人從善的計畫(Scared Straight Programs),原先目的是希望減少青少年犯罪的問題,構想很簡單,就是讓青少年去監獄住個幾天,希望能藉此嚇阻他們犯罪,但結果不減反增,數據呈現出參與這項計畫去入住監獄的青少年們,平均犯罪機率反而提升了13%。其實恐懼就跟其他激勵因素一樣,當下行得通,卻很快就會消散無蹤。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壞事比好事更令人刻骨銘心:在最新的研究裡,當病患遇到醫生問你「我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一個?」大多數的人(78%)都會選擇壞的。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在同等強度下,一個負面消極的事物,足以抵銷所有前面發生的正向事物。而心理學,也將負面偏誤用於婚姻相處的研究上,結果發現,夫妻間的1次的負面互動,大概會需要5個正面的互動,才能重獲伴侶的好感,顯示了兩性在相處之間的負面經驗衝擊,比同等強度的正面時光還要強上5倍。
若不是想法不夠誘人或是吸引力不足,其實就是心理摩擦力擋住了去路,人類的負面偏誤心理,意味著探索和排除心理摩擦力的重要。
其實本書探討心理摩擦力的精隨,真的需要親自閱讀才能在腦中留下化學反應後的產物,我這邊僅列出一些要點:
要克服上述心理摩擦力,作者提出了各種對策:
本書中探討的內容,呼應我在不同的職涯工作階段中,都曾會不斷自問自答的,我總是覺得人們進到職場中,在職場上所追求的,好像都與實際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關鍵脫鉤,在我心中的畫面大概就像是一群人繞著火,等著用手捧著天上下下來的雨接滿後灑往中心滅火,人數一多看似有效,實際上只是歪打正著。雖然我十分認同這本書提及探索問題和解決辦法,但要在真實世界中執行有很大的挑戰。正因為這些事情雖然簡單,卻也很容易被人忽略,而且不論是哪一種心理摩擦力的克服方法,都不是立竿見影可以看見或是量化改變的成果。另外,不論是找到關鍵問題,還是找到對策,這都仰賴一群願意用理念做事的人們,基於每一次探索的結果進行迭代,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
不過,如你是路過看完我這篇心得,或是已經讀過這本書的人,我想我們還是可以從自己做起,從今天起開始觀察我們周遭的吸引力、洞察身邊的人、客戶、合作夥伴的心理摩擦力在哪裡,結合自己的專業或長才,把問題好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