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宇宙觀:無政府末世世界的寂寞、機油與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我的手機殼背面,就是《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Fury Road,2015)的劇照,因為本片以短短兩小時展現人類的極限與張力,也呈現人性的多種面貌,是我在二十一世紀最愛的電影。《憤怒道》是部美麗的史詩俱作,不僅有壯麗的沙漠車戰(充滿想像力與華麗的拼裝改裝車)、瘋狂的勇士戰鬥(英靈精神)、深邃的神話象徵(出埃及記與北歐神話的瓦爾哈拉)、極致的人性展現(善、惡、自私、大愛)、人類文明的變遷(集權、人權、女性),還有生命議題的探討(環境、資源、能源與文明)。

《瘋狂麥斯:憤怒道》手機殼/希米露 提供

《瘋狂麥斯:憤怒道》手機殼/希米露 提供

瘋狂麥斯系列的宇宙觀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常常超越單一時間範疇,穿梭於過去、現在和未來,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時空宇宙,也宛若有著無盡長廊的神話迷宮。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瘋狂麥斯》系列便是極具代表的其中一例,從 1979 年的開啟到 2015 年的重啟,這套系列以其獨特的世界觀與時間維度,塑造出一個殘酷駭人卻也動人心弦的電影宇宙,由一位獨行沙漠的主角麥斯(Max Rockatansky)開展,到另一位女性主角芙莉歐莎(Imperator Furiosa)的加入,無一不展現位於澳洲大陸充滿機油味的沙漠風情,以及決心戰勝惡劣環境的堅毅。

《瘋狂麥斯》(Mad Max)首集(台灣譯名為《迷霧追魂手》)誕生於 1979 年的澳大利亞,當時正值伊朗伊斯蘭革命而產生的能源危機,因為伊朗減少原油輸出,導致油價暴漲,使得各國開始擔憂能源短缺的問題。此時,喬治米勒創造出一個充滿暴力與無政府狀態的後末世世界(post-apocalyptic world)。

在《瘋狂麥斯》的宇宙,主角麥斯原本是位盡忠職守的警員,卻連續歷經摯友與妻兒受到嚴酷無情的暴力殺害,因此失去對於體制的信賴,決定摘掉警徽,抽離體制、並獨身走入荒蕪,他以獨行的寂寞,向好友和至親的愛贖罪,同時實行以暴制暴,直接狠處惡人。麥斯孤獨的行事風格,與極端環境的掙扎生存,使得《瘋狂麥斯》超越一般動作片,宛若社會寓言,反映於二十世紀末,人類對於環境污染、能源危機、以及人性惡化的擔憂。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二十世紀的經典麥斯

隨後,麥斯宇宙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瘋狂麥斯 2:公路勇士》(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台灣譯名為《衝鋒飛車隊》)於 1981 年上映,這部電影將麥斯宇宙推向高潮,不僅定調《瘋狂麥斯》的宇宙觀,將此系列推向經典,也為喬治米勒獲得首座導演獎(澳洲學院最佳導演)。

在尚未看過二十世紀的《瘋狂麥斯》系列之前,我以為《憤怒道》與米勒的三部前作沒有太多關係,畢竟麥斯已經由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更換到湯姆哈迪(Tom Hardy),且故事還多了一位由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所飾演的芙莉歐莎,甚且,相較之下麥斯在《憤怒道》的戲份也部分減少。

然而,在看過這三部《瘋狂麥斯》之後,對於第二部《衝鋒飛車隊》真是敬佩不已──感動故事的戲劇性、也驚嘆畫面營造的極致張力,無法想像這是在 1981 年就已經上映的電影。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顯然,米勒自己就是位瘋狂的創作者(米勒原本是位外科醫生,於是,在第一部《瘋狂麥斯》所呈現的外傷,都是寫實的血肉模糊與焦黑),極盡展現車跑速飆、鋼鐵拼裝、與機械車戰的美感。在無政府的沙漠,疾駛著武裝改裝車、在車頭暴虐展示人質、裝備著令人不寒而慄的可怖面具與尖銳鉚釘黑色皮衣,這些幾近野蠻的暴戾元素,無不一一再現於 35 年之後的《憤怒道》,這些,都是讓我們在 35 年之後的戲院為之震撼的原因,也是為《憤怒道》黑白加映版創造出犀利銀光的要素。

與《憤怒道》一樣,《衝鋒飛車隊》呈現能源短缺的世界,人性同時流露著貪婪與溫暖。明明是在資源不足的世界,卻諷刺地充滿著汽油味與爆炸火焰,有群體掌握到稀缺能源,便會受到貪婪者的覬覦,並以此挾持人質。與此同時,溫馨卻隱隱流露,因為那些仍舊揣懷人性良知的人類,在最危急的時候,不顧自己的人生計畫,願意挺身照顧弱者,並且為眾人付出。麥斯在《衝鋒飛車隊》原本計畫終身特立獨行,只要獲得能源,隨即離開群體,但是幾經輾轉,最後他(被迫)發揮人性中的善與愛,成為一位群體的守護者,保護無辜受挾的群眾,甚至照顧其中一位愛慕他的小男孩,象徵性地彌補他在第一集無法親自保護兒子的遺憾。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二十一世紀的經典傳承與深化

2015 年,《瘋狂麥斯》重啟,《憤怒道》以現代的技術與視角,重新詮釋經典,並且引入新角色與新元素,以麥斯和芙莉歐莎的對峙與合作、逐夢(遠在東方的奶蜜之地)、對抗(不死老喬與戰爭男孩),延續系列精髓,也融合多項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議題──除了二十世紀的能源稀缺,還有土地酸化、植物不生、少子與種母、女性議題(英雄與自救)等等。

延續《衝鋒飛車隊》的主題,《憤怒道》是一部關於人性、生存與堅持的壯麗詩篇,一樣是在充滿暴力與無政府主義的後末世世界。於此,麥斯依舊是位寂寞而無情的反英雄,也是個尋求救贖的迷失靈魂,他不小心介入芙莉歐莎的卡車大逃亡(滿載能源、女性、與一個尚在母親子宮孕育的男嬰),又被扯入一場救贖之旅。最後,麥斯再次成功助人,也在事成圓滿之時,獨自默默離開。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如今,芙莉歐莎已是位深植人心的經典角色。這位女戰士可謂二十一世紀的女性的原型──自律、自信、積極行動、直視困境、戰鬥自救。芙莉歐莎是《憤怒道》的真正主角,她帶領一群代表希望的母親們,試圖逃離來自不死老喬(Immortan Joe,Hugh Keays-Byrne 飾演,他也飾演《麥斯》第一集的重機幫頭目)的殘酷統治與控制,即使身為老喬所建之西方堡壘的指揮官,芙莉歐莎始終懷抱自幼便深埋於心的希望種子,至死追尋自由與正義。

隨著故事前進,我們見證麥斯與芙莉歐莎的狂野冒險,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與鬥智,歷經各種改裝的武裝戰鬥車、飛輪重機、械鬥卡車的追逐,折返在同一峽谷路徑的荒謬與無奈,甚至目睹失去母親與兒子的悲傷(呼應在第一集《迷霧追魂手》麥斯所失去的親人),最後,眾人終於看見曙光,手懷種子,播種綠色的大地,自己創建傳說中的東方奶蜜之地。

承襲《衝鋒飛車隊》,也揣懷著與二十世紀《瘋狂麥斯》系列宇宙的雷同元素,二十一世紀的《憤怒道》有著更寬廣的格局。尤其,米勒為我們具體刻畫出屬於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形象──我們可以無畏困境、可以直視恐懼、可以痛哭、也可以與男性並肩作戰。這個時代的女性,無須再留守後方,而是同時可以成為母親,也可以成為一個世代的英雄。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瘋狂麥斯:憤怒道》電影劇照/IMDb

全文劇照/IMDb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所有文宣皆著墨這是部關於三人行的情慾之作,實際尺度並沒有想像地大,片中性感、露骨的畫面都在剛剛好的時刻打住,心中的失望程度也代表我們有多想被文宣所「騙」。但電影本就意不在此(也很聰明地理解意淫的力量更強大),而是透過打亂時間序蓄積出決戰的張力,就像慾望橫流按捺不表直至最終高潮噴發賀爾蒙⋯⋯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Justine Triet 曾在 2019 年同樣有 Sandra Hüller 演出的《寂寞診療室》(Sibyl)中,將心理分析、寫作和一樁難纏情事共冶一爐地帶出書寫與虛構之於真實的關係,2023 年的《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將這份關注繼續做了更大的推進
金基德畢生所妄,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2024 年坎城影展開幕,台灣作品也沒有缺席此電影盛會。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單元(Cannes Critics' Week)的台灣電影《蟲》(Locust),是台裔美籍導演王凱民(KEFF)的首部劇情長片,他也將憑此片角逐本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所有文宣皆著墨這是部關於三人行的情慾之作,實際尺度並沒有想像地大,片中性感、露骨的畫面都在剛剛好的時刻打住,心中的失望程度也代表我們有多想被文宣所「騙」。但電影本就意不在此(也很聰明地理解意淫的力量更強大),而是透過打亂時間序蓄積出決戰的張力,就像慾望橫流按捺不表直至最終高潮噴發賀爾蒙⋯⋯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Justine Triet 曾在 2019 年同樣有 Sandra Hüller 演出的《寂寞診療室》(Sibyl)中,將心理分析、寫作和一樁難纏情事共冶一爐地帶出書寫與虛構之於真實的關係,2023 年的《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將這份關注繼續做了更大的推進
金基德畢生所妄,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2024 年坎城影展開幕,台灣作品也沒有缺席此電影盛會。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單元(Cannes Critics' Week)的台灣電影《蟲》(Locust),是台裔美籍導演王凱民(KEFF)的首部劇情長片,他也將憑此片角逐本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瘋狂麥斯》系列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覺風格和激烈的動作場面吸引了眾多觀眾,而其中的女性角色芙莉歐莎,更是以其突破傳統的形象和造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爆紅的電影經常用續集來延續其如日中天的氣勢,但今天這部作品卻反其道而行,在本傳獲得好評的9年後它選擇推出了「前傳」。2015年上映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在「該名角色」特別耀眼的情況下推出了前傳,也正是這部2024年上映的《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
Thumbnail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一部很「男人」的電影,至少表面上看來如此。是否可從中讀出女性元素,甚至讀出一個「女性世界」,關鍵不在於「像男人」的芙莉歐莎,而在於「像女人」的種母。
Thumbnail
麥斯重新接受自己的名字,接受結合的可能性,透過一場非常浪漫的輸血場景,「荒土中不僅能掠奪,也能給予」的價值觀得到迂迴地成立。而就像是伊丹十三《蒲公英》(Tampopo,1985),或是它可能存在的其他西部電影前輩。在終局,麥斯的離開是個必要選擇,只有這種方式......
Thumbnail
瘋狂麥斯系列電影的番外篇, 與原先的憤怒道合成相當完整的作品, 各有各的特色與優點。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作為喬治米勒《瘋狂麥斯:憤怒道》系列的新作,《芙莉歐莎》受到許多期待,也受到多數影評人好評,但票房不如預期。是觀眾不喜歡平頭形象的女殺神嗎?還是排斥看似有倫理意涵的動作片?在我看來《芙莉歐莎》不只是好電影,更是好看的電影。它在狂野和留白之間變換節奏,同時探討希望與復仇等母題。
Thumbnail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火熱上映中,在進電影院觀賞刺激的飛車追逐前,是不是也興起了想再複習一遍《瘋狂麥斯:憤怒道》的想法呢?《瘋狂麥斯》之所以經典,除了在導演、劇本、動作場面、表演、特技和構想等各方面都獲得了廣泛的讚譽,鏡頭中所蘊藏的情感也不容小覷。
Thumbnail
自從澳洲導演喬治米勒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在九年前問世、接著獲得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眾多獎項之後,影迷們無不對傳聞有計畫拍攝的女主角前傳電影引頸企盼,如今終於迎來《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補足芙莉歐莎的成長故事。兩部片的步調與結構不同,但內容完美銜接互補,兩集串聯成完整且自成一格的經典作品。 芙
Thumbnail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是一部由喬治米勒製作的最新電影作品,故事圍繞在荒土世界的角色之間的攻擊、逃生和報復,以及主角芙莉歐莎尋求回歸家園的過程。這部電影保留了《瘋狂麥斯》系列的大多數元素,並持續演化了喬治米勒對末日世界的獨特宇宙觀。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瘋狂麥斯》系列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覺風格和激烈的動作場面吸引了眾多觀眾,而其中的女性角色芙莉歐莎,更是以其突破傳統的形象和造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爆紅的電影經常用續集來延續其如日中天的氣勢,但今天這部作品卻反其道而行,在本傳獲得好評的9年後它選擇推出了「前傳」。2015年上映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在「該名角色」特別耀眼的情況下推出了前傳,也正是這部2024年上映的《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
Thumbnail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一部很「男人」的電影,至少表面上看來如此。是否可從中讀出女性元素,甚至讀出一個「女性世界」,關鍵不在於「像男人」的芙莉歐莎,而在於「像女人」的種母。
Thumbnail
麥斯重新接受自己的名字,接受結合的可能性,透過一場非常浪漫的輸血場景,「荒土中不僅能掠奪,也能給予」的價值觀得到迂迴地成立。而就像是伊丹十三《蒲公英》(Tampopo,1985),或是它可能存在的其他西部電影前輩。在終局,麥斯的離開是個必要選擇,只有這種方式......
Thumbnail
瘋狂麥斯系列電影的番外篇, 與原先的憤怒道合成相當完整的作品, 各有各的特色與優點。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作為喬治米勒《瘋狂麥斯:憤怒道》系列的新作,《芙莉歐莎》受到許多期待,也受到多數影評人好評,但票房不如預期。是觀眾不喜歡平頭形象的女殺神嗎?還是排斥看似有倫理意涵的動作片?在我看來《芙莉歐莎》不只是好電影,更是好看的電影。它在狂野和留白之間變換節奏,同時探討希望與復仇等母題。
Thumbnail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火熱上映中,在進電影院觀賞刺激的飛車追逐前,是不是也興起了想再複習一遍《瘋狂麥斯:憤怒道》的想法呢?《瘋狂麥斯》之所以經典,除了在導演、劇本、動作場面、表演、特技和構想等各方面都獲得了廣泛的讚譽,鏡頭中所蘊藏的情感也不容小覷。
Thumbnail
自從澳洲導演喬治米勒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在九年前問世、接著獲得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眾多獎項之後,影迷們無不對傳聞有計畫拍攝的女主角前傳電影引頸企盼,如今終於迎來《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補足芙莉歐莎的成長故事。兩部片的步調與結構不同,但內容完美銜接互補,兩集串聯成完整且自成一格的經典作品。 芙
Thumbnail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是一部由喬治米勒製作的最新電影作品,故事圍繞在荒土世界的角色之間的攻擊、逃生和報復,以及主角芙莉歐莎尋求回歸家園的過程。這部電影保留了《瘋狂麥斯》系列的大多數元素,並持續演化了喬治米勒對末日世界的獨特宇宙觀。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