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夢中開始產生責任」——瓦當讀書會記錄《海邊的卡夫卡》(1)

我所持有的三本村上春樹,均為新版封面

我所持有的三本村上春樹,均為新版封面

一、五月二十五日的《海邊的卡夫卡》總括了半年來讀書會的主題

到目前為止,每個月的讀書會均照常舉行。只是二、三、四月的讀書會紀錄,尚未整理成文。那麼,跳過前三本書、先把五月的《海邊的卡夫卡》整理成文,是為什麼呢?

在這部上下兩卷的長篇小說裡,村上春樹採用了雙線敘事,講述了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歷險。就我個人讀過的小說裡,村上春樹小說中的奇詭和瘋狂,實在只有拉丁美洲國家的作家,如波赫士、科塔薩爾(主要是他的短篇小說)、卡薩雷斯(寫了《莫雷的發明》)等等...能夠比擬。

《海邊的卡夫卡》(以下我簡稱《海》)可以算是今年讀書會的第一個中繼站,擔負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前幾個月,我們讀了娥蘇拉的〈離開奧美拉城的人〉、〈比帝國緩慢且遙遠〉;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里維的《週期表》。

在《海》中,「書」、「讀書」的意象,和《過於喧囂的孤獨》有所共鳴。包紙工人漢嘉的閱讀書目(《道德經》、《聖經》、康德、黑格爾...)和閱讀心得(他之所以閱讀,是因為他相信閱讀能夠改善他的生活),對「閱讀」和「書」的執迷,貫穿了整本《過於喧囂的孤獨》。而在《海》裡,作者透過書中人物對〈在流刑地〉(卡夫卡)、《礦工》(夏目漱石),以及某本談論艾希曼的書的評述,間接表達了本書的主旨:《海》是一本成長小說,但又不僅止於此,因為作者用一種極為抽象的方式在描述少年的成長,同時又觸及了其他議題:例如對「想像力」的討論,對「惡意」的討論。

我非常欣賞村上春樹討論奧姆真理教的兩本報導文學著作:《地下鐵事件》、《約定的場所》,想必是從此開始,村上春樹開始對人類社會中那「無端的惡意」有所深思。

《海》中有一段,田村卡夫卡在山中別墅閱讀一本談論納粹軍官艾希曼的書,而後藉大島先生的觀點,指出艾希曼的邪惡來自「想像力」的欠缺:

一切都是想像力的問題。我們的責任從想像力中開始。葉慈這樣寫。In Dreams begin the responsibilities——正是這樣。反過來說,沒有想像力的地方或許也不會產生責任。(2019年二版,195頁)

田村卡夫卡讀的,應是這本書。

這裡將艾希曼的邪惡和「想像力」連結在一起,又說是在讀一本與艾希曼有關的書,實在是很明顯地指向了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關於鄂蘭的論述,以我的話來說,如果我擁有足夠的想像力,那麼當我身處於艾希曼的位置時(被賦予權力去處決一群無辜的猶太人),我便有能力去想像他人之苦、想像那些不在場的人會如何看待我的行為。想像力的深淺與思慮的周全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參見戴遠雄在香港哲學01的〈漢娜・鄂蘭論惡的浮淺之處──回應曾瑞明〉,或蕭育和在思想坦克的專欄文〈黨國理論如何殺人?問問忠黨愛國的艾希曼吧〉)

「想像力」典出漢娜鄂蘭。

另外,著名的文評家王德威曾將自己的推薦序和導讀彙整成《可畏的想像力》這部書,這本書之所以用「想像力」作為關鍵字,當然也是出自同樣的理由。他引用鄂蘭的話:

只有那些倖免於肉身凌辱,尚未因種種劫難而成為行屍走肉的人,才得以在見證不義之餘,有能力想像種種恐怖並運用這可畏的想像力。這樣的想像有助於思辨政治情境,啟動政治情懷。

我不打算進行學術上的深究,沒興趣探討「想像力」在德國哲學中的脈絡,只是想指出,對村上春樹而言,「想像力」應是一個重要的元素,於是我們在書中看到大島先生對女性主義者的嘲諷,村上意不在攻擊女性主義者,而是在檢討所謂的「欠缺想像力」的人。

Johnnie Walker之所以犯下殺貓惡行,也是因為他缺乏想像力的緣故吧。這件事在之後的讀書會整理中,會繼續探討。總之,這番對「惡意」的探索,恰恰延續了今年瓦當讀書會對房慧真和里維的閱讀。雖然,單用集中營倖存者回憶錄的方式來閱讀《週期表》,實在是小看這本書了。基於倖存者角度所撰寫的《如果這是一個人》,更具代表性。

好看,但也不好懂的一部片。

因此,儘管村上春樹直言他對動畫片不感興趣,甚至「不喜歡」《神隱少女》。(出自《巴黎評論Ⅱ》,印刻出版,83頁)不過,《海》實在讓我想到宮崎駿的近作《蒼鷺與少年》,同樣是高度的抽象、充滿符號和寓意,主題都是根基於現實的超現實冒險。

其實這系列出了不少,但印刻至今僅譯出兩本。

最後,基於本書的高度抽象性,實在讓我想將村上春樹和娥蘇拉做一個比較。對我來說,娥蘇拉的作品較好入手,娥蘇拉的科幻小說有理可循。然而村上春樹的作品卻充滿了隱喻和象徵:「入口的石頭」是什麼?為什麼是「圖書館」?中田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田村浩一的預言到底是什麼?「烏鴉」到底是誰?...如果以上的問題都無法用常識去解說,我只能斷言這部小說以層出不窮的符號構築而成。

二、村上春樹小說的魅力

接下來我預計將《海》的讀書會紀錄,以連載的方式整理出來。我是根據讀書會當天的錄音為基礎來撰文的,不過,我不會將這個讀書會紀錄視為是「已完成」的。我在讀書會結束的當天晚上,就捧起了《海》,試著重新讀一遍,因為和現場朋友的討論,讓我對這部小說有了全新的問題意識。

例如,前面用了不少篇幅在描寫的「想像力」,我其實在下筆的此刻仍不能明白,這個部分和整本小說的主題「成長」有何關聯性?

我想稱現在是「後村上春樹時代」,因為會將村上春樹作為文藝青年指標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他的文風曾經對台灣藝文界造成空前絕後的影響,但是,在這一堆讚揚與傳頌之中,究竟又有多少人能無視於主流文化的喧囂,直面其作品呢?在迷霧散去後,是時候靜下心來評估村上春樹的作品了。

最後我想以高妍的《綠之歌》做結尾。我相當喜愛這部漫畫,而裡面的故事和村上春樹也頗有關係,例如頻繁出現的《挪威的森林》,以及女主角和男主角相遇的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的作品,是這部青春故事中最恰如其分的點綴吧。

之後我會將《海》的讀書會紀錄繼續連載完畢,這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因為我不僅想把讀書會紀錄整理出來,還打算再多做資料上的爬梳,以便讓最後的成品,更值得拿出來給人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