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嘎啦》試讀心得


本次試讀僅書中第一部與第二部,心得將會透露故事劇情






「我好餓啊。 」

我吃了嗎 ?

我實在太想吃豆腐腦了,好餓啊⋯⋯



每一個死去的人要回來,都得要好多個活著的白送。


  故事的起始從四個軍人於邊境撤離展開,因炸橋而和部隊失散的四人迷失在林木間,他們除了內心對未來去向的徬徨外,更嚴重的是如何在因缺乏食物而逐漸陷入飢渴瘋狂中盡量保持理智。而自炸橋後緊跟在旁的緬甸少年看似孤獨無助,實則詭異難測。面對誘導大家前去少年生活的村莊「麻達」與似乎是人肉的食物,牟常在僅留下一本語無倫次的督導日記,見證這段似是瘋癲、又像是見鬼的詭譎經歷。10年後一個緬甸少年帶著這本日記與四人的軍牌,交給當時的雲南人民志願軍的兵員王如根,王如根和該少年一起嘗試還魂4人,而該緬甸少年在儀式中的上吊、肢體扭曲與自我啃食和牟常在四人死前經歷詭異的一致。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王如根最後一次被見到時詭異的以粗紗布裹臉並待在角落一言不發,又和緬甸少年的行為如出一轍。就在整件事情似乎是民國初年的都市傳聞時,建造度假村的建造團隊諸事不順,最後工頭、助理、董事與法師和其家人也紛紛慘死,死去的方式又再次重複牟常在、二馬、潘子與大寶頭的死法對應。串起所有事件除了不停出現的兩顆牙齒和似蛋的神像外,相互若有似無的關聯似乎更應證了禁忌的還魂需要付出的龐大代價:越來越多亡魂都想還魂,所以需要更多活人相抵。不甘心的亡魂們渴求返回陽間,引起另一場殺戮。

  嘎啦,是上下齒列相互碰撞的聲音,也是咀嚼軟骨時的脆鳴,更是妄圖連難以消化的骨都磨碎吞吃的鈍響。第一部分中細細的描寫了飢餓引起的瘋狂。暴食,聖經中人類的七宗罪之一,也是我認為最最根本、難以抵抗的魔鬼。它源自人類生存的底線,潛伏在我們體內。只要被喚醒,再強大的意志力都難以抑制貪婪吞噬一切的衝動。即使不餮食,這個隱藏的惡魔驅使身體開始自我吞噬,分解肉體來充飢。自古以來,遭遇大饑荒中的人們最終常在飢火燒腸感受下瀕臨瘋狂,以易子而食、吞下觀音土等方式嘗試逃避饑渴的苦痛。生存壓力下毫無用處的道德被棄置,所以第一部的牟常在猥褻了隊伍中柔弱可欺的少年,更多次想對最為肥膘的大寶頭下手。一個普通的平凡人在困境下化身成性犯罪者和殺人食人魔,人心遠比鬼神更加恐怖莫測。

  試讀部分僅到第二部分,簡介中探險網紅尚未出現,但其度假村的營建公司卻在建造時發生了難以想像的慘案,一切根本指向在泰緬邊境的詭異村莊。傳說當亡魂佔領活人身體後,因為死氣漸重,身體就會逐漸腐敗。或許這就是麻賴村中總是充滿屍體的酸臭味,被頂替的人也散發著屍臭,並如亡者般常穿著麻衣,或以粗麻遮掩最容易開始潰爛的嘴巴。還有好多疑點並未解答,如咒語般的「阢哞哈拉,啊當嘎殺」和蛋型神像的關聯,和為何亡者如抓交替般不斷渴求還魂,種種謎題有待後續的篇章解答,又或者並沒有神鬼操弄,悲劇僅僅來自人心,誰知道呢?答案只有伴隨著不停止的嘎拉聲,繼續往下讀才能揭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