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時報出版
頁數:383頁
🍎這本書我打算一個月閱讀完,
一個月內寫4則內容分享,
希望讓大家在之後的4則心得分享中,可以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點。
4/18目前讀到83頁。
🍎
我們原以為「飢餓」是很簡單理解的事,肚子餓了就吃,是人類的本能和生存機制,但是很多人的「飢餓感」是一種的「解救方式」,當感到焦慮、寂寞、生氣、背叛、疲勞、悲傷、不安,甚至是無勞、疲勞,這些情緒會產生吃東西的渴望,
不用懷疑,這些渴望跟你餓不餓完全沒有關係,這就像連接大腦與胃的線路跟「情緒」線路錯配在一起,就像是身體與大腦之間失聯了。
就讀耶魯大學的崔西,壓力和焦慮導致他在上生物統計課,必須同時吃胡蘿蔔。
崔西覺得吃紅蘿蔔可以安撫自己。在坐立難安時,會感覺一股力量催我們去吃東西,即使一點也不餓,這就是用「餵養情緒」的方式讓自己有安全感。
化學家與食品研究員發現所謂「極樂點」(bliss point)亦即鹽、糖、脂肪的最適平衡,能夠讓我們大腦迸發慾望和快樂。食品業發現訴求便利與自主感讓吃零食容易形成「習慣」所以當吃零食可以在心情難過時給予我們短暫撫慰,大腦就會把吃零食跟情緒線路掛在一起,這種行為就會變成習慣。
關於食物,生存腦有一個使命:讓身體活下去。
以穴居祖先來說,這意味著提供快速、容易消化熱量的食物才是首選。
例如:嬰兒第一次吃到冰淇淋,臉上馬上露出驚奇的表情,立刻想搶過甜筒多吃一點,那個驚奇的時刻觸發嬰兒大腦的獎勵中心的多巴胺大量分泌,大腦發出訊號:「記住你剛剛吃到的東西,它好消化並且有著高密度脂肪與糖份,要多吃一點」,在數秒之間嬰兒便學到了這件事。
當我們悲傷或生氣時,生存腦會開始搜尋讓我們振作起來的的辦法,可惜他只有寥寥無幾的招數,其中之一就是用美味的食物來使我們振作,讓我們暫時好過一些。生存腦記得冰淇淋很好吃,吃冰淇淋的愉悅好過於沉溺在悲傷情緒,大腦會筆記下來供日後使用,這是大腦將食物和情緒連結的重要方式。原本你計畫要吃健康的食物或減少吃零食,卻反被「習慣」的安撫力量誘惑。
我們天生的傾向會抗拒不悅情緒,因為我們大腦想避免情緒造成的痛苦。
眶額皮質的一個主要職責是設定獎勵層級,如果A比B更具獎勵性,在供選擇時,便選擇A。
在花椰菜對上冰淇淋的時刻,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眶額皮質會比較花椰菜和冰淇淋的熱量,在穴居時代,熱量=生存,所以眶額皮質會選擇冰淇淋。問題是這個選擇沒有考慮到「世界已經改變了」,原始洞穴沒有冰箱、便利店、餐廳,但現代人取得食物非常方便,而且我們也不像穴居祖先隨時會被野獸襲擊,所以為了有力氣逃跑必須補充熱量。
🍎
#林沛勳中醫師
#中醫
#針灸
#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
#時報出版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 賈德森.布魯爾
#心理勵志
#情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