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懂的一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理財是現代生活的必須,但理財的另一面—課以環境的負擔卻少有人提。就像眼睛需要光線才得以看見,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容易被人眼忽視。這也不是人眼的錯,就只是它的設計侷限。


人類的生活方式從採集、狩獵到農耕、遊牧,商業文明也從以物易物隨之進化到錢幣發明有利交易、銀行出現便於儲蓄、再有股市能向陌生人募集資金,便於開發投資。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沒有什麼不對勁。雖然我也是想財富自由的一員,但有了自由而沒了自然的「幸福」,對我來說也是難以想像。


就個人的消費而言,我們會關心價格/成本與價值;就投資來說也會看股票的EPS和產業的前景。但投資理財的成本除了股價,還涉及了環境。AI時代能耗需要的水、電都被「忽略」不計了。雖然聯合國推動SDG,但我沒什麼信心地說,這些概念或口號或增加了工作的類型,然而人人關心的還是戶頭裡數字的增減,對於切身相關但不易有感的空品、水質或氣候變遷能有什麼實質的改變?畢竟吃不起一碗火雞肉飯更讓人「立即」有感啊﹗


看運動賽事時,通常是旗鼓相當的比賽好看。我發現我不太有明星/國家情結,傾向於為落後的隊伍加油,這不是為唱反調而唱反調或牆頭草兩面倒。雖然說the more the merrier,但是這句話有種「不必獨立思考」的意味,因為快樂時有一群人一起快樂,而難過時也不會只有一個人難過。我認為一定有多數人的行為裡光線沒照到的地方,所以我為落後的隊伍加油,也可以說是一種想看到「更多可能性」的期待吧。更何況,感動人心的往往也是努力拼搏後仍以極小的差距落敗的運動家精神﹗


「理財的另一面」並不是我想太多…而是光線「還」沒照到的地方。但是在沒有分配與重分配的機制前,人人自求多福也是必然。於是,想不懂的事也只能落於無解了。


#i think, therefore, i am.



avatar-img
1會員
5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愈陳愈香 的其他內容
時鐘給我的只是與人相同的作息時間,直到練習打坐之後開始有了時間感,也因此明白高僧大德如此境界的人能預看到圓寂之時。對此真不由得佩服身體的智慧﹗ 這份時間感帶給我的是一種從容。在有時間感前,自己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心很忙亂,所以一有機會專注,身體就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而在幾次的調整與練習之後,人
生活中的gaslighting若隱若現。 對話者先以「反問」的方式互動,然後提供「查證」的連結,對提問者「貼標籤」並外延話題後下結論。 本於想討論,依據對話者的話「有問必答」後,對話者不會有後續反思與對話,或許是對話者滿足發話者如此的「反省」,也可能是想緩和,即轉移話題。 留下的是
源起是看了一部德國電影「惡魔的教室」。 故事的的開始是為了一項「社會實驗」。並不容易說初衷好壞…只是過程讓原本是高中生(書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開始「認同自己的角色」扮演。而在主事者(教師以及書中的大學教授身兼獄監)的容許下,事態發展出人性之惡,電影裡後來有位學生因此中彈身亡,而該教師也坐上警車
曾經外婆在確診糖尿病後,便少吃碳水化合物了。好朋友說,「她很聰明,知道不做什麼事。」 通常,我們都是立下目標,做這做那。那次短短對話,讓我收穫很大,原來,「不做什麼」也可以。而且可能更管用,雖然,要改變習慣其實也不比建立新習慣容易。 之前有吃宵夜短暫滿足的習慣,但會出現半夜醒來,而且胃脹
美的體驗,是人生最棒的事了﹗ 書法 記得在歷史博物館前一副超大對聯前感受到的氣場,讓人駐足;在故宮看到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行書:祭侄文稿,沒想到寫得一手肥腴字的顏真卿也寫得一手「我愛看」的字。從中感受到要想有自己的風格前,絕對是不斷臨模的重覆練習。(弘一大師的字也是如此,風格出現後,返璞歸真,字如
我的媽媽有非常燦爛陽光的笑容,似乎什麼難題都不會影響她吃睡,一覺天亮的能力堪比年輕人。 印象深刻是她養生保健—從小我們出外都會戴帽子,物理性防曬;不要太靠近電視/腦,會有電磁波;少吃油炸等等。彷彿她看得見這些隱形物質。雖然小時候並不理解,但成人之後覺得這些作法的確是要從小做起,因為「老化」是不
時鐘給我的只是與人相同的作息時間,直到練習打坐之後開始有了時間感,也因此明白高僧大德如此境界的人能預看到圓寂之時。對此真不由得佩服身體的智慧﹗ 這份時間感帶給我的是一種從容。在有時間感前,自己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心很忙亂,所以一有機會專注,身體就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而在幾次的調整與練習之後,人
生活中的gaslighting若隱若現。 對話者先以「反問」的方式互動,然後提供「查證」的連結,對提問者「貼標籤」並外延話題後下結論。 本於想討論,依據對話者的話「有問必答」後,對話者不會有後續反思與對話,或許是對話者滿足發話者如此的「反省」,也可能是想緩和,即轉移話題。 留下的是
源起是看了一部德國電影「惡魔的教室」。 故事的的開始是為了一項「社會實驗」。並不容易說初衷好壞…只是過程讓原本是高中生(書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開始「認同自己的角色」扮演。而在主事者(教師以及書中的大學教授身兼獄監)的容許下,事態發展出人性之惡,電影裡後來有位學生因此中彈身亡,而該教師也坐上警車
曾經外婆在確診糖尿病後,便少吃碳水化合物了。好朋友說,「她很聰明,知道不做什麼事。」 通常,我們都是立下目標,做這做那。那次短短對話,讓我收穫很大,原來,「不做什麼」也可以。而且可能更管用,雖然,要改變習慣其實也不比建立新習慣容易。 之前有吃宵夜短暫滿足的習慣,但會出現半夜醒來,而且胃脹
美的體驗,是人生最棒的事了﹗ 書法 記得在歷史博物館前一副超大對聯前感受到的氣場,讓人駐足;在故宮看到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行書:祭侄文稿,沒想到寫得一手肥腴字的顏真卿也寫得一手「我愛看」的字。從中感受到要想有自己的風格前,絕對是不斷臨模的重覆練習。(弘一大師的字也是如此,風格出現後,返璞歸真,字如
我的媽媽有非常燦爛陽光的笑容,似乎什麼難題都不會影響她吃睡,一覺天亮的能力堪比年輕人。 印象深刻是她養生保健—從小我們出外都會戴帽子,物理性防曬;不要太靠近電視/腦,會有電磁波;少吃油炸等等。彷彿她看得見這些隱形物質。雖然小時候並不理解,但成人之後覺得這些作法的確是要從小做起,因為「老化」是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從很早以前還沒有金錢的時代開始,人們要生活都是用換物的方式在進行。 有了金錢好方便既定價值的方向,畢竟在每個人心中對單物品或生物(雞、豬等)都有不同程度上來衡量,所以會導致上既定價值的偏差。 有了金錢後,就是要訂製系統來人們在換取該日常生活之用。 但金錢不是憑空下來的,其實最大的根本誘因是「勞
曾以為謀生就會發財~~ 其實不是的 我以為有賺,其實我花"更多"了~~ 所以還是需要"理財" 你說,根本就沒有餘裕可以"理財" 是的,沒有剩餘可以理財 那就理"才" 增加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己對財務的"信心" 在"理財"與"理才"之間游移~~ 我算是養得起自己,
Thumbnail
在行動經濟學上,花力氣就是成本,學習技術是受到利益和成本平衡所推動,惰性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本性上。 觀察我在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裡看了幾次電子郵件,可以合理推論,這是一種想要逃避的慾望,也可以說持續寫作所需要的自制力,高於我能輕易動用的自制力。心流: 一個完全不花力氣得專注狀態,你深陷其中,完全
Thumbnail
人生於世,都要從事一「業」。士農工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乞討亦是一「業」,也是需要『學問』的(此絕非玩笑之語)。有「業」,才有『收獲』、才能『生存』。 即使在現代(已是西元2024年),金錢都不是唯一能支持生存的身外之物。文明圈之外,有少部份人,是不需要金錢度日的——只要有能替代金錢的『收穫
Thumbnail
即使我們身處劣勢,但在台灣這個經濟自由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仍抱有機會。不管身邊的資源有多稀缺,也要繼續投資自己的腦袋。
談到財務自由,第一時間竟想起「物物而不物於物」這句話。
Thumbnail
對於一般人來說,投資理財是學校沒有教的基本常識,但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卻很少人能教導。本文介紹了一些改變了作者理財觀念的經典好書,並分享了對被動指數化投資的看法,期望能種下探索理財的幼苗,讓讀者在未來的某天茁壯成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從很早以前還沒有金錢的時代開始,人們要生活都是用換物的方式在進行。 有了金錢好方便既定價值的方向,畢竟在每個人心中對單物品或生物(雞、豬等)都有不同程度上來衡量,所以會導致上既定價值的偏差。 有了金錢後,就是要訂製系統來人們在換取該日常生活之用。 但金錢不是憑空下來的,其實最大的根本誘因是「勞
曾以為謀生就會發財~~ 其實不是的 我以為有賺,其實我花"更多"了~~ 所以還是需要"理財" 你說,根本就沒有餘裕可以"理財" 是的,沒有剩餘可以理財 那就理"才" 增加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己對財務的"信心" 在"理財"與"理才"之間游移~~ 我算是養得起自己,
Thumbnail
在行動經濟學上,花力氣就是成本,學習技術是受到利益和成本平衡所推動,惰性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本性上。 觀察我在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裡看了幾次電子郵件,可以合理推論,這是一種想要逃避的慾望,也可以說持續寫作所需要的自制力,高於我能輕易動用的自制力。心流: 一個完全不花力氣得專注狀態,你深陷其中,完全
Thumbnail
人生於世,都要從事一「業」。士農工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乞討亦是一「業」,也是需要『學問』的(此絕非玩笑之語)。有「業」,才有『收獲』、才能『生存』。 即使在現代(已是西元2024年),金錢都不是唯一能支持生存的身外之物。文明圈之外,有少部份人,是不需要金錢度日的——只要有能替代金錢的『收穫
Thumbnail
即使我們身處劣勢,但在台灣這個經濟自由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仍抱有機會。不管身邊的資源有多稀缺,也要繼續投資自己的腦袋。
談到財務自由,第一時間竟想起「物物而不物於物」這句話。
Thumbnail
對於一般人來說,投資理財是學校沒有教的基本常識,但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卻很少人能教導。本文介紹了一些改變了作者理財觀念的經典好書,並分享了對被動指數化投資的看法,期望能種下探索理財的幼苗,讓讀者在未來的某天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