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國會改革,你怎麼看?

立法院改革以及藍綠在立法院的矛盾


所謂立法院改革指由國民黨、民眾黨團共提再修正動議主導修正的國會改革法案,主要有《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修法,其中包含開議日議程決定方式、追認緊急命令及正副總統彈劾案採記名表決、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常態化且採即問即答、官員書面答詢時限縮短、強化人事同意權行使、確立國會調查權,以及藐視國會與反質詢可課處行政罰鍰等。


主要值得觀察者,大致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修法過程中,藍綠的政治目的。

二,過程中的程序爭議以及藍白合作常態化。

三,場外的抗議及包圍透露出的意義。


在今年初的總統大選之後,國民黨取得在立法院相對薄弱的多數,經由韓國瑜選院長的磨合與測試,結果合於藍營政治目標;國民黨乃決定,必須擴大國民黨取得立法院多數民意的政治效果,於是有修法倡議。


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內部討論及黨中央授意下,修法方向逐漸明朗,簡言之,就是擴大立委職權,形成更有力的監督力量。


對綠營而言,賴清德是四成民意支持的少數總統,立法院也失去主導權,因此,透過程序訴求,不斷強調「充分討論」,是主要打算延滯此一修法趨勢。但最終不敵藍白合謀,以及韓國瑜藉由議事程序,以舉手表決方式,逐一化解綠軍的表決延宕戰術,修法三讀通過。此為藍白在立法院常態化合作的開始。


換之言,只要藍白合,在立法院法案主導權就屬於藍營。但此一合作態勢可能會隨著接下來的地方性選舉出現變數。


主要原因是,民眾黨的黨團領袖黃國昌,可能投入新北市長選戰。屆時,和國民黨的合作氣氛會不會有所變化,是值得進一步觀察。


實務上,各次黨團協商會議中,黃國昌與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多次爆發針對性口角,相互指斥,不勝枚舉,因此,白營與綠軍合作的氣氛至少在目前幾乎不存在。


程序爭議主要是民進黨團一再強調,上述的修法,牽涉廣大,疑有違憲,應在委員會逐一討論,甚至藉由公聽會等程序,試圖將修法拉長時間,但最終未果。


從法條研修角度言,民進黨團之議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其實這只是藉口,看不出拖長時間就更能取得較佳的修法品質。因為這是高度政治性法案,敵我雙方只有政治立場,看不到妥協空間,因此勢必對決;一旦對決,則取決於票數多寡。綠營乃在表決過程中,一路輸到底,無力回天。


場外包圍和抗議,是民進黨一向擅長的群眾施壓手法。


但複製太陽花運動,則一來時間變化,人事已非,二來民進黨已執政,新民意並沒有給民進黨國會多數,這是事實,三來,太陽花在多年後回顧,正反評價都有,再發動一次的正當性不足,因此,不成氣候也未能阻擋修法。


可視為一次綠營展示政治動員能量和群眾政治肌肉的嚐試。


接下來可以觀察的是,出身花蓮的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提出花東3大建設法案,向花蓮人保證7月16日立法院休會前一定三讀,但黨內傳出不少異音。


此舉可視為傅崐萁個人在蓄積他的地方政治能量。不過,國民黨團似乎並不願為此背書,也沒有意思再為傅個人的政治目的而與綠軍再爆火花。因此,院長韓國瑜乃有暫緩提爭議法案之議。


韓傅二人各自有政治立場,此將成為新一波藍軍內部要處理的議題。


就政治聲望與能量而言,韓國瑜應是略勝一籌,但如果演變成韓傅兩人必須進行政治較量,則勢必是國民黨團一次重大危機。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媒體生涯,見過大山大川和人情冷暖,熱愛閱讀旅行和電影,太少運動,親子和婚姻是當前功課,兩岸與政治是觀察重點,有些想法,欲分享,卻不知久坐對健康的威脅,能不能只當成警告,不要成真。
內容總結
國會改革,你怎麼看?
0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重返榮耀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