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做了改變,最後總是在原地打轉?也許是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心理舒適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變的越來越好,甚至希望我今天改,明天馬上就變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不可能的嘛!既然不可能馬上就變好,我們可以知道原因,好好的跟自己相處,讓改變慢慢發生,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什麼是心理舒適圈?

心理舒適圈指的是我們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我們面對生活中,那些困難的事情,所產生的行為與內心情緒上的應對方式。

舉例來說:我們工作遇到困難任務時,以心理層面來說,下意識會想要逃避,是因為我們不想感受到,任務失敗時,老闆對我們的指責、失望、甚至是有可能丟掉工作的可能性,因此我們行為反應可能會出現逃避、拖延這項任務,以避免這件事可能會失敗,所需要承擔的結果,因為事情沒做,就不需要承擔失敗的可能性。(但以現實層面來說,擺爛也是非常有機會被炒魷魚的。)


人不是根據現在的生活去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而是會根據熟悉的方式來建構現在的生活。

舉例來說:我們都聽過很多人旅居國外多年,卻只會少少幾句生活用語的英文句子,面對生活在異鄉的焦慮與恐懼,讓當事人傾向尋找在異地同語言的人進行交流,逃進屬於他的心裡舒適圈,自然而然時間久了,只會少少的英文生活用語,也就非常合理了。

明明生活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卻堅持它還是原來的樣子,由於我們熟悉原來的應對方式,就牢牢的抓著他不放。慢慢地,我們害怕的事情就真的發生了,這也是很多悲劇的來源。

*覺得自己配不上好東西,也是一種心理舒適圈。

為什麼我們舊有的經驗會如此的根深蒂固?

我們都認同外面的世界要比監獄裡舒適,但電影【刺激1995】裡的老布可不這麼認為,他被關了50年,幾乎在監獄裡耗盡了一生,當他知道自己刑滿要被釋放時,非但沒有滿心歡喜,反而差點精神崩潰,因為他已經熟悉監獄了,離不開監獄,為此老布不惜舉刀殺人,以求在監獄裡繼續服刑,再次出獄時,他甚至選擇了自殺,監獄雖然不舒服,但它是老布的心理舒適圈,走出熟悉的環境,並不意味著走出了心理舒適圈,只有改變應對方式,才是真正走出屬於自己的心理舒適圈。

有時候,人們即使處在很痛苦、很艱難的環境中,仍然不願意改變,這也是一種心理舒適圈,因為人們熟悉它。


心理舒適圈會帶來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來源。

我們大部分的應對方式,最初都是用來應對焦慮情緒的,越是感受到威脅、焦慮,就越需要控制感,我們也很容易抓著已有的應對方式來對抗。

而走出心理舒適圈恰恰意味著,我們需要放下我們對抗威脅焦慮,所使用的武器(過往所使用的固有的應對方式)。

重新面對焦慮、尋找新的適應方法,是身為情感的大象難以忍受的,所以當我們迴避焦慮和對控制感的需要時,大象就會感到痛苦,回到牠所熟悉的應對方式,這也給行為的改變,造成巨大的困難。

提問

什麼是當前最讓你感到焦慮的事?你用什麼樣的應對方式來處理這種焦慮?



avatar-img
3會員
17內容數
Yi 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 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意識到選擇的重要性,並把控制權拿回自己手中是開始發展和改變的前提。誤以為只有符合理想狀況的選擇才算是真正的選擇,以及不願意承擔對自己的責任,是導致我們無法找到更好的人生選項的原因。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使用子彈筆記系統結合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建立目標設定與執行方法,並藉由視覺化的方式來清晰知道該如何實際做。
當過往策略無法通關時,我們感到不知所措,需要從何開始下手。改變困難的原因在於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改變需要付出代價。成功改變涉及心理、行為和方法上的變化。調整對改變的看法,將改變視為探索,可減輕心理壓力。
練習在生活中找出掌控感,總有一天我會掌舵屬於我的船帆。
我想對我自己說,也許你有很多的恐懼,但很多時候那並不是真的,我會一直陪伴在你身旁,好好聆聽你的恐懼、你的痛苦,我們可以一起哭,我只想和我自己再更靠近一些。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意識到選擇的重要性,並把控制權拿回自己手中是開始發展和改變的前提。誤以為只有符合理想狀況的選擇才算是真正的選擇,以及不願意承擔對自己的責任,是導致我們無法找到更好的人生選項的原因。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使用子彈筆記系統結合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建立目標設定與執行方法,並藉由視覺化的方式來清晰知道該如何實際做。
當過往策略無法通關時,我們感到不知所措,需要從何開始下手。改變困難的原因在於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改變需要付出代價。成功改變涉及心理、行為和方法上的變化。調整對改變的看法,將改變視為探索,可減輕心理壓力。
練習在生活中找出掌控感,總有一天我會掌舵屬於我的船帆。
我想對我自己說,也許你有很多的恐懼,但很多時候那並不是真的,我會一直陪伴在你身旁,好好聆聽你的恐懼、你的痛苦,我們可以一起哭,我只想和我自己再更靠近一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有股茫然感,很想要改變自己,卻又不知道這樣子是好還是不好,時常在內心裡告訴自己,不需要做改變了,安於現狀,這樣就好了。我總感覺自己是在欺騙自己,明明內心很想做點變化,卻又要不斷壓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倘若你對目前所處的環境並不滿意,但你卻不思改變,打算就這麼一直混下去,你認為自己的未來,有機會變得更好嗎?
改變,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行動力, 想要變得更好,想要愛自己,想要擁有平衡健康的關係,就要付諸行動, 是你去做了,會感覺很好,你不會批判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 因為你不是空想,是實際去體驗與嘗試,而你對這樣的自己很滿意。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我們無法控制事情不發生,只能調整自己看待不如預期的心態與適應力。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Thumbnail
能達到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我覺得是自己變好的秘密。 但往往我們的變好,都是在外求,從伴侶身上拿、從家人身上討、花錢買東西滿足,這樣也很好,但除了花錢比較容易做到,若對方不給,難受匱乏的都會是自己。 我好多時候(包含現在也還是會)在追求變好的路上,錯把心神放在外界的證明和努力,很辛苦到底的博取關注,
生活實驗 六八○ 我已經不像我自己, 或許是目前我對自己最大的恭維, 沒有什麼比我還有很多空間改變, 更加現實的現實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有股茫然感,很想要改變自己,卻又不知道這樣子是好還是不好,時常在內心裡告訴自己,不需要做改變了,安於現狀,這樣就好了。我總感覺自己是在欺騙自己,明明內心很想做點變化,卻又要不斷壓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倘若你對目前所處的環境並不滿意,但你卻不思改變,打算就這麼一直混下去,你認為自己的未來,有機會變得更好嗎?
改變,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行動力, 想要變得更好,想要愛自己,想要擁有平衡健康的關係,就要付諸行動, 是你去做了,會感覺很好,你不會批判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 因為你不是空想,是實際去體驗與嘗試,而你對這樣的自己很滿意。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我們無法控制事情不發生,只能調整自己看待不如預期的心態與適應力。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Thumbnail
能達到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我覺得是自己變好的秘密。 但往往我們的變好,都是在外求,從伴侶身上拿、從家人身上討、花錢買東西滿足,這樣也很好,但除了花錢比較容易做到,若對方不給,難受匱乏的都會是自己。 我好多時候(包含現在也還是會)在追求變好的路上,錯把心神放在外界的證明和努力,很辛苦到底的博取關注,
生活實驗 六八○ 我已經不像我自己, 或許是目前我對自己最大的恭維, 沒有什麼比我還有很多空間改變, 更加現實的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