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階級差異、角色還原度與文化造就《八戒》

如果去搜尋台灣動畫,看到的或許是台灣動畫師的實力如何如何,為動畫大國日本與好萊塢、迪士尼等動畫電影代工,3D建模技術成熟等等。

但要提出台灣的動畫作品,有點年紀的人脫口的可能會是《魔法阿嬤》,但除此之外呢?又有多少作品能留下如此鮮明的印象?

✍️【2024年的《八戒》】

作為2021年電視動畫《未來宅急便》的續作電影,《八戒》電影中呈現了一個架空的賽博朋克世界,能掌控都市命脈的企業巨獸,逐漸被淘汰的老舊街道,人民的認知差異與階級劃分,這些陌生又熟悉的要素,組成了這次的電影作品。

另外,整部電影環繞著「生命」與「家人」兩個核心,誰能決定命運?奉獻的生命是否有價?何謂家人?你又願意為家人做出什麼?

老生常談的一些觀念與文化通過飽滿的色彩畫面,精緻的動作表現再次呈現在觀眾眼前,雖然不能說是枯燥乏味,但確實有些了無新意,難讓人看到該作品在創造力上的亮眼表現。

✍️【角色的還原度呈現】

從角色設計上,反能看到製作團隊的用心,即便成長經歷不同,我們仍能從角色上看到孰悉的西遊記元素。

八戒的小聰明與怯懦。

悟空的獨斷專行與躁氣。

三藏的耿直與弘愛。

小淨的無私與追求認可。

這些古典名著西遊記上的角色特質,在電影的角色上仍能顯現端倪,甚至於連牛魔王這樣亦正亦邪的角色,通過鋪陳,你都能看到其身上的閃光點。

作品中沒有全然的惡,那發明了涅槃系統的三藏又真的能稱為是善嗎?

✍️【文化造就的差異性】

在未來的想像上,東西方差異似乎格外明顯,我們從遊戲《電獄叛客2077》,電影《駭客任務》、《銀翼殺手》等作品中能看到,歐美對於未來世界是更為大膽、殘酷、分層更為明確與不可跨越的。

而《統夢》、《阿基拉》等亞洲作品則更為在探討底層甚至於高層對於過往的追求與留念。

一方面追求未知,一方面則緬懷過往。這樣的選擇從來不分對錯與善惡,充其量只能說是選擇的不同。

而《八戒》電影中則更讓人感受到明顯的階級感,這樣的階級感令人意外的與《西遊記》不某而合。位於天上的新世界如同天庭,而留在地上的舊城區就像是凡間,即便是頂端的牛魔王,也欠缺著前往新世界的入場券,如同天命,殘酷卻又真實。而三藏則像是天庭的代言人,在凡間撰寫傳播著天庭的美好,卻也是造就憤恨與不平等的核心推手。

從畫面表現來看,《八戒》再次讓我體會了一把台灣動畫的精緻細膩,而從故事豐富度來說,只能期待能遇上足以匹配的劇本,即便現實告訴我們,在這個小小的島國上,想要推動著種近乎無底洞的吞金產業是非常艱難且看不見曙光的,但這樣的想法,可能是我作為動畫愛好者的一點點希望吧。

資料參考:

動畫電影《八戒》導演邱立偉:台灣很難做科幻原創IP,西遊記的轉譯是對未來的另一種想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不靠譜的人寫的個人觀點 歡迎討論
內容總結
八戒:決戰未來
3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