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修心|菩提心起

raw-image

📘學習範疇

菩提心起: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文獻筆記

第五章 成為菩薩

■ 我愛執與我執無明

◆ 我愛執是下劣障,我執無明是煩惱障

我愛執與我執雖然會阻礙我們在菩薩道上的進步,是成佛的障礙,但根本上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我愛執看重我們自身享有快樂甚於他人,而我執則是執取「我」為自性有。

我愛執與我執並不存在某種因果關係——其中一方並未造成另一方的產生。兩者的本質也不相同,如果其中一方存在於人的心續中,另一個並不必然現起。

我愛執與我執無明也有各自不同的對治力。菩提心與細分我愛執對立,而了證空性的智慧則是根除我執無明的對治法。乍看之下,菩提心要比理解空性來得簡單,不過,我們要在心裡了證與完全融入它,那其實是更為困難的事。理解空性雖然較為困難,然而在我們獲得適度的理解後,了證空性將比了證菩提心來得更加容易。對於聲聞而言,儘管理解並推崇菩提心的價值,他們並不具備培養菩提心的安忍、精進與勇氣。

◆ 我愛執是進入菩薩乘的主要障礙

在大乘教法中,關於我愛執的過患已經被長篇大論地討論,原因在於它的確是生起菩提心的障礙,阻撓我們證得正等正覺以及利益一切眾生。我愛執是進入菩薩乘的主要障礙,在此處,那比無明還要更糟糕。


■ 菩提心的分類

◆ 依名稱而分類

在此,菩提心可被歸納為「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兩種:

一、世俗菩提心:是以持有兩種發心為主要之心的利他意樂,一是希望利益一切眾生的發心,二是為了以最有效方式達成上述目標,因而想要證得正等正覺的發心。它們通常被稱為「菩提心」或「利他意樂」。在接下來的分類中,大多數提及的也是以闡述世俗菩提心而呈現的分類方式。

二、勝義菩提心:這是存在於菩薩聖者或佛之相續中的無漏智,它能直接知覺自性空。換句話說,勝義菩提心是對世俗菩提心所揭橥的正等正覺本質的直接知覺。以聲聞而言,他們已經現證空性,然而其了證並非由世俗菩提心所揭示或依止,因此不具有勝義菩提心。十地菩薩才是區分勝義菩提心的範圍。


第十章 修心

■ 修心法門——修心的七個要點

這個為藏傳佛教所有傳承所採納的「修心」法本,是以增長兩種菩提心——懷抱利他意樂的世俗菩提心與了證空性智慧的勝義菩提心——為中心。兩者尤其強調藉由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等方法培養菩提心,以一種精闢而直接的風格,直球對決我愛執與我執這兩項菩薩的首要敵人。

由恰喀瓦格西寫成的《修心七要》,這應該是「修心」教法中最為人所知的法本。我是從我的親教師林仁波切獲得口傳與教授,並且將其視為畢生修持的教法。這個教法已經為我的心帶來極大的利益,也使得我所接觸的人們同樣受益。這七個要點分別是:

  1. 修持前行;
  2. 正行修持兩種菩提心;
  3. 轉違緣為菩提道用;
  4. 歸結畢生的修持;
  5. 「修心」圓滿的標準;
  6. 「修心」的誓願;
  7. 「修心」的學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