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隨筆|中場休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時間也來到了年中五月底,有點好笑的是,關於是否要離開工作也想了超過半年,雖然因為這份工作才有閒暇整理這一系列資料,不過輪班也確實隨年紀漸增而吃不消。另外,整理這些資料我認為也是種知識焦慮,叔本華說道:

人生的幸福有兩個敵人,一是痛苦,二是無聊。此外,可以這樣說,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成功地遠離了一個敵人,就在同樣程度上接近了另一個,反之亦然。所以,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只是擺動的幅度有大有小。—《人生智慧箴言》

而國分功一郎《閒暇與無聊》又區分「閒暇」與「無聊」。總之,閒暇、無聊、意義、焦慮等相互關聯,我認為這一切源頭還是細微的「存在性焦慮」,叔本華所謂的「存活意志」,佛法中的「俱生我執」,大腦中的「杏仁核」。

關於意義,雖然目前短影片被認為是精神毒品,不過我認為它實際上與人生的意義沒有太多區別,在《無聊心理學》寫到意義需要「投入」的狀態,簡單來說需要入戲而不出戲,而短影音正式投入的、當下的、心流的狀態。人生的意義感,就像在滑短片時感到有趣,可是一旦離開投入狀態,意義感就喪失了,只剩下空虛,不得不再找尋下一個短片刺激、下一個人生意義。

另一個例子是對岸的養芒果核,或者以前的養電子雞,當投入時確實芒果核、電子雞是有意義的,不過在其他人眼中卻是無意義的、無聊的,換句話說,我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並不是悲觀消極的,而只是在說養芒果核、養電子雞,對它產生喜怒哀樂對一些人而言是沒有意義的,人生亦相同。

這裡產生一個問題,如果要感受人生的意義感,似乎是要重新投入養芒果核、養電子雞、刷短影片的癮頭中,人站在客觀的視角覺得無聊,站在主觀的視角覺得痛苦,叔本華總結道:「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也或許會向〈中觀學習筆記〉一樣,著重在「修心」的指導,而減少理論的部分,不過未來也不知是否有閒暇與心力,雖然知道暇滿難得,不過這種想要趕快修行、學習的緊迫感似乎也會成為焦慮,總之,走一步看一步吧!部分看完未整理或未看待整理的簡單整理如下。


蓮花戒大師《修習次第論》


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宗義


宗義(數論派)

  • 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

宗義(道家)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


智慧與慈悲圖書館系列(The Library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


意識

  • 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
  •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 身為自己:人類意識的新科學
  • 意識航行之道:內在旅程的百科全書
  • 自我的本质
  • 我是个怪圈

輪迴


修心

  • 剋毒孔雀:逆境中的鍛鍊(利器之輪+剋毒孔雀)
  • 達賴喇嘛尊者開示佛子行三十七頌
  • 正覺之道.佛子行廣釋
  • 愛上佛子行:佛子行37頌釋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5會員
497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3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2024/06/13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2024/06/12
與死亡的恐懼共處
Thumbnail
2024/06/12
與死亡的恐懼共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Thumbnail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Thumbnail
焦慮不焦慮,對我而言就像問候三餐一樣的平常,慢慢開始接受他是我的一部份,當焦慮來襲時,我試著不與他在第一時間對抗,接受吧!擁抱他,其實也不會怎麼樣。記取去年的教訓,我採取了「好累哲學」,發現自己在累得想睡覺的時候,會把事情想得很簡單,而且會自動排除以往我自願累死自己的那部分,因為累,所
Thumbnail
焦慮不焦慮,對我而言就像問候三餐一樣的平常,慢慢開始接受他是我的一部份,當焦慮來襲時,我試著不與他在第一時間對抗,接受吧!擁抱他,其實也不會怎麼樣。記取去年的教訓,我採取了「好累哲學」,發現自己在累得想睡覺的時候,會把事情想得很簡單,而且會自動排除以往我自願累死自己的那部分,因為累,所
Thumbnail
生活裡有數不清的時刻感到焦慮,或許是工作狀態,也可能是日子裡的瑣事,有時候當下的問題解決,心情就會跟著平復,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習慣性焦慮」,一旦這樣的情緒起伏來來去去,焦慮的範圍會隨之擴大,程度也將慢慢上升。 你可能會意識到焦慮的存在,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焦慮,在每個無法坦誠快樂的時刻
Thumbnail
生活裡有數不清的時刻感到焦慮,或許是工作狀態,也可能是日子裡的瑣事,有時候當下的問題解決,心情就會跟著平復,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習慣性焦慮」,一旦這樣的情緒起伏來來去去,焦慮的範圍會隨之擴大,程度也將慢慢上升。 你可能會意識到焦慮的存在,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焦慮,在每個無法坦誠快樂的時刻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心裡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焦慮。 因為這樣的顧慮,我們常常忽視了身邊的美好時刻,遺忘了它們與自己連結的能力。 正是這樣,這裡要奉勸不要讓浪費時間於未知的憂慮成為我們生活的枷鎖,我們應學會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每一刻。 想像一下,當我們過度將注意力集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心裡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焦慮。 因為這樣的顧慮,我們常常忽視了身邊的美好時刻,遺忘了它們與自己連結的能力。 正是這樣,這裡要奉勸不要讓浪費時間於未知的憂慮成為我們生活的枷鎖,我們應學會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每一刻。 想像一下,當我們過度將注意力集
Thumbnail
[蘇絢慧好書嚴選] 最近的你,都安好嗎?最近的你,是不是很疲累呢?或是厭倦了某些不變的日子? 經歷了疫情以來的四年,全球的憂鬱及焦慮人口不斷攀升。自律神經失調及精神衰弱的人也越來越常見,生活在各種壓力中的現代人,一不注意,可能就會走到了心靈懸崖邊緣,感受到力不從心、疲倦不堪。
Thumbnail
[蘇絢慧好書嚴選] 最近的你,都安好嗎?最近的你,是不是很疲累呢?或是厭倦了某些不變的日子? 經歷了疫情以來的四年,全球的憂鬱及焦慮人口不斷攀升。自律神經失調及精神衰弱的人也越來越常見,生活在各種壓力中的現代人,一不注意,可能就會走到了心靈懸崖邊緣,感受到力不從心、疲倦不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