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說說《沒卵頭家》

今天關於印度象皮病(elephantiasis)防治的新聞,讓我想到1989年的電影《沒卵頭家》。

《沒卵頭家》其實是由王湘琦醫師所寫的小說改編,描述當年盛行於澎湖一帶的象皮病所衍生的故事。

當年看了,其實覺得很驚訝:學校就這樣赤裸裸地將病人的器官、連同真實姓名,展示在實驗室裡面供人參觀。對病人的隱私毫無保護。

但是後來想想,很多我們教科書裡面的病患的照片,都僅僅是將病人的眼睛遮起來,其實認識病人的人,應該一看就知道是他吧?

那個年代,根本沒有所謂的「知情同意」這回事,醫生跑到偏遠地區,看到沒看過的病例,二話不說拿起相機就拍,研討會時想也不想就把照片給貼上去。

事實上,就算有徵得病人同意,由於資訊不對等的關係,很多病人其實也不懂所謂的「同意拍攝」,可能意味著未來會在許多場合看到自己的照片。

象皮病是因為淋巴堵塞造成的水腫、皮膚纖維化,讓腫起來的部位的皮膚看起來像大象的皮膚,所以才得到這個名稱。

有許多原因可以造成淋巴堵塞,進而發展成象皮病;其中在《沒卵頭家》的故事裡的病因,是因為班氏絲蟲(Wuchereria bancrofti)所造成。

班氏絲蟲以人類為最終宿主,蚊子(包括四個屬CulexAnophelesMansonia, 以及 Aedes的蚊子都會傳染)則是中間宿主。蚊子叮咬了有絲蟲病的人之後,絲蟲在蚊子體內發育,然後下次蚊子叮咬下一個人時,就會傳染給下一個人。

在《沒卵頭家》裡面,病人不相信醫師說的,認為蚊子怎麼可能讓他們的器官變得那麼大,這其實也暴露了醫病溝通上的一個問題:有時候因為病人本身的經濟弱勢導致知識不足,所以無法了解醫師提供的資訊。最近剛好看到慈濟大學蕭心怡老師關於醫病溝通的研究,感觸也蠻多的。

其實不只是《沒卵頭家》,早期瘧疾不也一直認為是因為「瘴氣」造成的,所以瘧疾的英文是Malaria,來自於義大利文的「mala aria」意思是「壞空氣」。一直到十九世紀才逐漸被了解原來是由蚊子為媒介的原蟲病。

話說回來,印度的班氏絲蟲病防治,因為氣候暖化,造成蚊蟲變多,所以目前有點問題;其實歐洲也因為氣候暖化,近年來出現了登革熱(Dengue fever),而且有擴大的趨勢。

《沒卵頭家》其實蠻好看,不過現在已經絕版,想看的朋友可能要查詢圖書館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