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鬥牛士不跳舞,哪來的鬥牛舞?

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文,把國際標準舞拉丁競賽項目的pasodoble 說成「鬥牛舞」?使用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都照寫pasodoble,非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像日本,用他們習慣的「外來語」邏輯,直接說「パソドブレ」。語言文字中都沒有「鬥牛」的意象或影射,為什麼獨獨中文會說「鬥牛舞」?

中文的習慣

中文是個奇妙的語言,面對外來文化時,比較不像日文或韓文,會採取直接音譯的方法。直接音譯的好處是,不失真,但是有看沒有懂是你家的事,是你文化水平不夠。不然好心的作者幫你註釋、介紹,你才能往下閱讀或聽講。

 

民國初年,大量西方文化進來時,許多學者也嘗試過直接音譯:匹克匿克〔picnic,野餐〕已成為絕響、德律風(telephone電話)沒人聽過;倒是議事杯葛(boycott)已成為報章常用字彙,而幽默(humor)更是深入人心!

 

大多時候,中文翻譯外來名詞,傾向於意譯,就是認清該詞的本意,找出對應的漢字意義,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立刻讓人理解,至少有個理解範圍,不至於摸不著頭腦。Television 是電視機,不叫泰勒比;Radio 是收音機,不叫拉吉歐…。好處是很容易融入原有的語言,合情合理、易記易學;壞處是不知原文,不明就裡後不小心就自己腦補造成誤解。

 跋索多布雷 Pasodoble

Pasodoble是一個西班牙字,由兩個單字組成:paso 步,doble 二(倍)。加起來原意是「兩倍步伐」。這是一個音樂類型,特別是軍樂:以兩倍步伐速度演奏的進行曲。軍樂通常是鼓號樂隊,振奮士氣,也振奮人心。許多作曲家會投入創作,也有許多音樂會演出這一類的作品。歷年來,造就了許多膾炙人口,大家耳熟能詳的旋律:El Gato Montes, Amparito Roca, Cielo Andaluz…。

 

又因為這種節奏型態討喜,器樂演出之外,更有人填詞作曲,形成一種演唱的流行歌曲。最有名的,當屬「西班牙葉啟田」Manolo Escobar唱紅的「西班牙萬歲!¡Viva España!」。也許你會想到「中華民國頌」!可是人家的可沒那麼悲情,說甚麼「經得起考驗」!它歌頌西班牙秀麗的山川、豐富的人文,可說是精簡的西班牙旅遊指南,還說來過的人每到離開都要哭泣!(有可能,因為想到假期結束,西班牙的好吃好喝好玩都要化為雲煙…。)

鬥牛場上的跋索多布雷

因為是軍樂,雄赳赳氣昂昂,不知從何時開始,就在鬥牛士進場時,請鼓號樂隊演奏這種音樂。鬥牛士進場,陣容龐大,從入口處走到主席台前,穿過整個鬥牛場。而一場鬥牛賽有三位主鬥牛士,麾下分別有三位助理鬥牛士、兩位騎馬鬥牛士,一組六人,三組就十八人,加上前導的兩位執法官騎士,還有尾隨的馬車伕、清潔組。鬥牛士們各個身穿閃閃發光的鬥牛衣,執法官騎士也穿著菲利浦四世時代(十七世紀下半葉)的官服。這麼盛大的進場儀式,搭配上慷慨激昂的跋索多布雷音樂,誰曰不宜?

 

可是鬥牛士們並沒有在節奏上踩著「兩倍步伐」。他們依各自的耍帥風格,漫步前進,並沒有整齊劃一如同踢正步般的軍容壯盛。換句話說,他們的進場儀式並沒有特意編排,沒有choreographied(編舞)。他們並沒有—觀眾也並不期待—踩著甚麼舞步出來。他們只是散步—paseillo—出來。沒錯,paseillo,跟佛拉明哥舞蹈術語用的踩著12拍節奏舞步一樣的字,但是,鬥牛士真的在「散」步,並沒有踩在拍子上!鬥牛士們的重點是在後面,與猛牛對峙時,能不能保持英挺身形與死亡近身肉搏!就如同世界杯時,球員跑步出場接受歡呼,並不在乎有沒有整齊劃一,重點是後面能不能射門入網奪下金牌。

舞蹈的跋索多布雷

進行曲!那能跳舞嗎?據說西班牙某些村落,會在節慶中搭配這種音樂起舞。男女相擁(哦,不!男左女右手相牽,男右手扶女背,女左手搭男肩,如同一般常見的社交舞 ballroom dance 舞會舞蹈)。這種舞姿全歐洲可見,維也納的華爾滋、波西米亞的波卡polka…,社交舞裡稱為閉式舞姿。兩人面對面,男右女左向側踏,踩著「踏—併—踏—併;回—併—踏—併」,左右來回移動,自在搖擺身軀。有時男士靜止,將女士引導至右側或左側,轉換方向再繼續舞動。在索拉導演拍攝葛帝斯舞團演【血婚 Boda de Sangre】的場景中,參加婚禮的賓客就在演唱的一首跋索多布雷 “Mi sombrero” (我的帽子)樂聲中,兩兩相擁起舞。

 

不過這種鄉村舞會已不多見,大家最常看到的,還是國際標準舞的跋索多布雷。這是由英國皇家舞蹈協會制定的舞蹈比賽項目,因為是比賽,所以設定「標準」,因為要標準化,所以一律採用唯一的一首跋索多布雷:”España Cañi”(吉普賽西班牙)。因為英國是「日不落國」,影響力遍及全世界,全世界的一般人唯一認識的跋索多布雷就是這一首”España Cañi”(吉普賽西班牙)。

跋索多布雷的舞姿

英國人把跋索多布雷變成競賽舞蹈,舞者的舞姿誇大,加上許多炫耀的特技,女舞者一會兒要從男舞者胯下滑過,一會兒又要飛到男舞者頭頂。又因為是西班牙舞,也採用了許多佛拉明哥動作,例如轉腕、跺地、下腰轉…等等。真的是很吸睛的舞蹈表演。男舞者仿鬥牛士的服裝、女舞者鮮紅閃亮的飛裙,種種元素都連結到西班牙的鬥牛。

 

用中文意譯的習慣,稱呼國標舞的跋索多布雷為「鬥牛舞」,好像未嘗不可。但是不小心根據中文字面上意義自己腦補,就會有人誤解,既然鬥牛士是男舞者、那女舞者不就代表牛!這樣女人還會想跳嗎?「做牛」?!我還給你做馬呢!男士模仿鬥牛士沒錯,但女舞者代表的不是牛,而是鬥牛士手上揮舞的斗篷。而且這個斗篷,是鬥牛賽第一階段用的,外面粉紅色、襯裡黃色的capote(嘎播得,音同台語「咬布袋」),不是最後階段用的小塊鮮紅布(加上一根撐桿),那個叫muleta(母累大,音類似台語「沒在踏」)。

鬥牛士「舞」斗篷

揮舞capote的技巧很多,有La Veronica 薇若妮卡式、La Chicuelina 側轉式、El Delantal 迎面式、La Tafallera 翻面式、La Gaonera 後手式、El Farol 燈籠式、Porta gayola 大開牢門式…。看這些招式舞弄時,把斗篷想像成女舞者,好像也可以:斗篷一會兒繞著鬥牛士,一會兒在鬥牛士身後,一會兒在頭頂、一會兒又繞過胯下,甚至還騰空翻一圈!鬥牛士學習這些技巧時,還真的像是在學習舞蹈。在場上面對猛牛的威脅時,運用這些技巧之虞,同時還要顧及姿態優雅、節奏有條不紊,也可以說是在跳舞。不一樣的是,猛牛如果在意料之外的角度攻擊,鬥牛士很可能就戰死沙場,不像跳舞那樣沒有生命危險的威脅。不過話說回來,競技舞的跋索多布雷,設計的舞步如果強調效果,鋌而走險,練得好,成功就博得滿堂彩抱得獎杯歸;萬一失手,也是遍體麟傷,甚者可能中斷職業舞蹈生崖。仿競技舞跋索多布雷的男女雙人花式溜冰,這樣的風險好像更高。

 「跋索多布雷」還是「鬥牛舞」?

說這麼多,並不是主張要將pasodoble譯為「跋索多布雷」。約定已經俗成,很難說改就改。撥亂不是為了反正,而是釐清事實真相:一、鬥牛士不跳舞;二、「鬥牛舞」是音樂類型,而且不是只有常聽到的那一首;三、國標舞跳的「鬥牛舞」只有中文這樣稱呼,遇到外國人時請叫它「跋索多布雷」;四、女舞者不是牛,是象徵鬥牛士手上拿的那一條粉紅色大斗篷(不是紅色那一條喔,中文維基百科說錯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林北腦袋裝史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