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為何法國這麼多黑人?】



為何法國這麼多黑人?這個問題隨著又一次的歐國盃到來而被提起,法國國內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擁有非裔血統,而在運動員方面比例則更高。這次賽事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法國人口結構和歷史的關注。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法國擁有如此多的黑人人口?本文將從歷史淵源開始探討這個問題。


歷史淵源:殖民擴張與移民潮


法國黑人社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法國商人在非洲沿岸建立貿易據點,開啟了法國與非洲的早期接觸。然而隨著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法國也捲入了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將大量非洲奴隸販運至其在美洲的殖民地。


直到18世紀,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為奴隸制度的廢除奠定了思想基礎。1794年,法國國民公會宣布廢除奴隸制,但拿破崙在1802年又重新恢復了這一制度。直至1848年,法國才徹底廢除奴隸制。


與此同時,法國開始擴張其殖民帝國,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北非、西非和東南亞等地。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非洲士兵為法國而戰(自願被迫皆有),也促進了法國與非洲之間的聯繫,戰後這些士兵有些選擇留在法國,剩下的將法蘭西一脈相承的自由平等思想帶回母國,法國在戰後也開始從其前殖民地大量引進勞工以滿足經濟重建的需求。這些移民主要來自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為法國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領域打下基礎,也奠定了法國未來的強盛。


20世紀60年代,非洲各國紛紛獨立,許多非洲人選擇移民到法國尋求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機會,畢竟語言相通也有文化基礎。此外,非洲的政治動盪和內戰也導致大量難民湧入法國尋求庇護。這些移民潮進一步增加了法國的黑人人口,法屬西非(塞內加爾、幾內亞、達荷美、象牙海岸和蘇丹五國) 、海地、阿爾及利亞(阿拉伯移民為主)等國為主要人口來源(非裔黑人)。


這些非裔族群也在法國深耕,造就法國近半數為黑人的現象(預估)


註: 根據法國法律,大規模統計民族與血統資料是被禁止的(源自1789年的大革命,在1958年憲法中被重申。)


文化融合:黑人社群的文化認同與貢獻


法國黑人社群在保留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也融入法國社會為文化多樣性做出貢獻。法國人為文化融合感到自豪,畢竟比美國還要早實現種族平等(1865南北戰爭後才廢奴),也成了國家開放、包容的象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大仲馬(三劍客、基督山恩仇記作者)的父親仲馬將軍(Thomas-Alexandre Dumas)。他出生於法屬聖多明各(今海地),是白人貴族與黑奴婦女的混血後裔。儘管出身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社會背景,仲馬將軍憑藉過人的才能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嶄露頭角,迅速晉升為將軍,甚至與拿破崙共同遠征埃及,成功在18世紀中葉以有色人種的身分贏得認可和軍銜,足以體現法國在種族平等上的建樹。而他的兒子,法國文豪大仲馬,更以無人能敵的才華縱橫19世紀的法國文壇,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一方泰斗。這絕非僅是個人成就的體現,而是反映了法國社會對黑人社群的包容與接納,也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法國黑人,為法國的文化多樣性做出了卓越貢獻。


當代挑戰:黑人社群面臨的問題與未來展望


儘管法國在種族平等方面取得了相對較早的進展,但黑人社群在融入法國社會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挑戰,涉及社會經濟、身份認同、種族歧視和司法不公等多個層面。


• 社會經濟不平等: 雖然法國在法律上禁止種族歧視,但黑人群體在就業、住房和教育方面仍面臨著系統性的障礙。這導致了黑人社區的貧困率和失業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法國黑人的失業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此外,黑人移民更集中在低技能勞動領域,如建築業、清潔業等,這也加劇了他們的社會經濟劣勢,想要翻轉社會階級似乎只剩下成為頂尖運動員,是殘酷的社會體現。


• 身份認同與文化歸屬: 許多在法國出生的黑人後代在身份認同上存在困惑,他們既不被特定人士認可為”法國人”,承襲著非洲的文化傳統它們在社會上也不被鼓勵為文化自豪,同時還得面對種族分化和歧視,也是他們需要面對的挑戰。這種身份認同的困境在德國也同樣存在,但由於法國更強調文化同化,黑人移民在融入主流文化的過程中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例如法國的公立學校不允許學生佩戴頭巾,在奧運期間也禁止運動員和觀眾身穿傳統教袍,這都是法國政府和教育體系對多元文化的壓迫和強加西方價值於他者的表現。


• 種族定性與歧視:現今社會中仍存在著對黑人的刻板印象和歧視,這種隱性的歧視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影響著黑人的社會地位和發展機會。如在求職過程中,黑人面試者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姓名或膚色而受到歧視,在街頭上也能感受到明顯氛圍,法蘭西的高盧人、非裔族群間存在著一條隱形的分界線,這到過不去的崁從特定領域(金融、通訊等行業)的就業比例就可見端倪。


法國黑人社群的未來:融合與挑戰的交織


現實的種族困境仍然存在。社會經濟地位的差距、文化認同的困境、以及不時浮現的種族偏見也都提醒著我們,法國距離真正的多元文化共融仍有一段路要走,但這也並非法國獨有的問題,在移民日漸稀鬆平常的現代,文化共融成了每國的必修課題,而要如何去看待和正視,就得從日常做起,像台灣國內普遍有歧視東南亞移工的現象,這些都值得去深思和警惕。


2024.06.1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文學、哲學、社會觀察,隨性的寫作角落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