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台三邊互動大揭密》

《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台三邊互動大揭密》


作者是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中文書名很浮誇,單看書名很容易讓人皺眉,實際上這本書是實打實的學術著作。


這本書可能台派看了會覺得不是很舒服(首先推薦人是中研院張淑雅教授),但我認為身為台派其實更應該閱讀這本書。


我個人列出幾個推薦的點:


1.打破「共和黨親台」、「民主黨賣台」的既定印象。


書中不停挑戰這條刻板印象,列舉共和黨「賣台」的政策和民主黨「親台」的作為,本書將美國政府的決策影響鎖定在正副總統、國務卿、國會、國際局勢和國內局勢五個面向上。美國對台政策實際上受五個面向的影響,是不停在變動的,所以絕對不是某位政治學博士說「拜登上台,台美關係不變」,或是台派所憂心的「民主黨上台會賣台」,需要綜合考量上述五個面向,才有可能觀察出美國對台政策的變化。


2.中國的角色


往往台派會認為美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和「賣台」導致「中國或成最大贏家」。本書也考量了中國的視角,許多時候中國其實並不滿意,甚至因為外交結果不如預期而發生黨內鬥爭。此外,美國並非傻傻地任中國予取予求。尼克森以後,歷任美國總統幾乎都檢討、批判、修正尼克森的對中政策,實際上尼克森急於求成,幾乎讓後來的美國政府兵荒馬亂,尤其表現在卡特時期。


3.「互不信賴」


這是唐耐心從台、美外交關係歸納出的特徵。由於互不信賴,美、台之間情報不暢通,台灣這邊就會開始劍走偏鋒,例如王昇的劉少康辦公室、新竹核彈計畫、特務開始滲透進美國本土甚至美國政府盜取情資。有趣的是,唐耐心指出美國可以這樣隨意對台灣,是因為美國政府知曉台灣的兩蔣威權政府需要美國支持才得以維繫,所以並不太將台灣的權益放在心上--包括當時台獨份子也希望美國中斷對兩蔣政府的支持--但到了民主化後的李登輝政府時期,民主化政府彈性就多得多,使美國政府無法預料新任總統會採取何種外交模式,反而對待台灣會更加小心翼翼,這個現象是非常值得我們深究的。


4.總檢討


這本書寫作於陳水扁政府末期、馬英九政府初期,因此結語自然是對馬英九政府的期待,我們從事後諸葛的眼光來看當然會莞爾一笑。但本書依然有許多我們可以參照的點,首先就是民主化政府的維持,保持彈性,使得美國(或其他國家)對台灣必須小心翼翼;其次是情報的互通,唐耐心已經指出「互不信賴」和「情報閉塞」是惡性循環,這件事不就表現在最近國民黨的「被養套殺」上嗎?「不信賴」導致「無法取得情報」進而導致「劍走偏鋒」,國民黨和美國雙邊關係更加惡化是可以預期的。最後是中國的角色,從中方也無法取得蕭大使出席就任典禮的情報上來看,中國也和國民黨一樣,進入中、美關係的惡性循環,實際上可能可以說,中國已經逐漸成為1970年代末的中華民國,正在力挽「台、美關係正常化」、「台灣成為一個有別於中國的獨立國家」的狂瀾。


樂觀看待,但扎穩馬步。


唐耐心這本書可以給我們對目前的三邊關係,有更多的思考跟啟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