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人生4千個禮拜》 讀書摘要 第七章—我們不曾真正擁有時間、第八章—你在這裡

raw-image



>> 這樣的情形發生在小至我們日常的採買,像是我們自己已經有意識採買如果只估一小時來做這件事會太過樂觀,因此增加時間到兩小時,有著這樣的預期心理,我們就會變成就算花了兩小時還是做不完。擴大一點影響的層面的事件作為例子,當時澳洲政府在蓋雪梨歌劇院時,預估充裕的四年可以完成,結果總共耗時十四年才完工,成本也比原本預估高了十四倍。

>>舉例來說,就像很多人會提早去機場,但是有人可能會提早四個小時或半天以上就先去,其實這樣就算是過度的未雨綢繆,因為就算一路順利的提早到了機場,接下來就要焦慮火車趕不趕得及,這樣心情就永遠無法趕到放鬆。這邊作者就提了一個很有意像的例子,我們的計畫就像是某種套鎖,從現在拋出去套住未來,要未來聽命行事。然而計畫只是說明自己當下的意願、提出自己目前認為理想上,希望對於未來如何施展自身微薄的影響力,而未來當然沒有必要聽我們的。


>>人生有太多個你重視的事情之所以發生,都來自於你不曾有機會選擇的情境。

>>如果我們對於未來會發生的事情不過分在意,就不會要求確保未來一定按照自己的意思走,這樣看著事情是否會隨自己預料中的發展的時候,就不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作者舉遊客到大英博物館參觀的例子,人們通常都忙著用手機跟相機記錄,為了未來想重溫回憶的時候用,這樣反而導致無法體驗展覽的本身。另外,這種把關注點放在未來的心態,很可能導致暗示自己目前還沒感受到幸福與滿足,因此當下這個瞬間永遠不會讓人滿意。你覺得每一天需要過完,以達到更美好的未來,但那個未來不曾到來。再舉一個大家應該都很有感的例子,普世價值就是,讀好書為了考好大學,考好大學是為了找好工作,找好工作是為了買好房子,我們永遠都在追求下一步。

>>然而,這一切可能都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因為相信美好的生活在未來,就能不用面對現在的不開心了,這樣的觀點很值得我們思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