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J010|為什麼胡適的「假設」其實是「假說」?

「“發想法”,用文字來想就是"Idea",但更適合的英文字是“Abduction"。」


「Induction是歸納法,Deduction是演繹法,而Abduction是發想法。」


這2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川喜田二郎[1]的著書,


《発想法―創造性開発のために 》[2]的第4頁。


第一次接觸到Abduction這個概念,


是在閱讀芭芭拉明托 (Barbara Minto) [3]的名著《金字塔原理 》[4] 的附錄部分。


在台灣繁體中文的語境裡面,


Abduction的翻譯是「溯因推理」,


其表達的意思是,


你基於事實,回溯出背後可能的原因,


藉此找到最佳解釋「事情發生背後機制」的過程。


而這個「事情發生背後機制」就是所謂的「假說 Hypothesis」。


在台灣1990-2000年代的教育裡,


我們常聽到胡適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這個「假設」,直接翻譯成英文的Assumption,


使用起來其實很奇怪,


因為Assumption平常是用於理論的基礎前提,


而Assumption本身只能相信,不能驗證。


後來我才知道,胡適說的「假設」,


其實正確的意思是我們現在說的「假說 Hypothesis」。


相對於假設是一種前提條件,


可以在沒有實驗或證據支持下就被認為是正確的,


假說則是一種可以檢驗的陳述,


描述兩個與多個變量之間的關係。


而實際上,假說需要被「驗證」或者「證偽」,


才能確定假說的正確性。


如此,胡適的那句話,更適合現代語境的翻譯,


應該是:「大膽假說,小心求證。」


如此,川喜田二郎說的「發想法」,


也相當於根據事實去「提出假說」,


接著找證據去驗證。


《発想法―創造性開発のために》這本書出版於1966年,


當時是民國55年[5] ,台灣才剛開始第一屆國民大會,


《The Pyramid Principle:Logic in Writing and Thinking》這本書出版於1987年,


當時是民國76年[6],台灣才正式解除戒嚴。


看看歷史,不禁有些難過,


也難怪我們發現知識的能力與文化,


差日本與美國,這麼大一截。


Reference

[1]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7%9D%E5%96%9C%E7%94%B0%E4%BA%8C%E9%83%8E

[2] https://www.kinokuniya.co.jp/f/dsg-01-9784121801364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rbara_Minto

[4] https://www.barbaraminto.com/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66%E5%B9%B4%E8%87%BA%E7%81%A3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87%E5%B9%B4%E8%87%BA%E7%81%A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