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
含有「假設」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Toilet
2024/11/20
假設,只是假設
假設有一個人告訴你他知道即將要開獎的樂透號碼! 你會相信他嗎? 或者會覺得他有什麼意圖呢? 而又假設有另外一個人真的有知道每一期樂透號碼的能力! 他敢跟你說他知道這一期要開幾號嗎? 又...他敢每次都買嗎? 但如果中獎的關鍵祕密並不是事先知道結果! 而是其他更簡單許多的方法呢?
#
智慧
#
假設
#
樂透
1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18
【避免陷入假設陷阱:如何防止假設破壞你的工作與生活】
假設(Assumptions)常常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影響工作效率和人際關係。以下是實用框架與技巧,幫助你辨識、檢視並減少不必要的假設。 ▋REAL 框架:打破假設的關鍵步驟 1. Recognize(辨識) • 注意自己何時在做假設。 • 問自己:「我是在用猜測填補資訊空缺
#
假設
#
框架
#
思考框架
2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1
【碩博士生如何運用「發想法」提升研究創意:從Abduction到假說驗證】1. Abduction在研究中的應用
【碩博士生如何運用「發想法」提升研究創意:從Abduction到假說驗證】 ── 1. Abduction在研究中的應用 2. 假設與假說的區別 3. 大膽假說、小心驗證的研究技巧 在研究過程中,碩博士生常需要提出假說、設計實驗並驗證理論。尤其在台灣的學術環境裡,研究生們通常習慣使用
#
假說
#
假設
#
碩博士生
喜歡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05
【如何利用 Abduction 思考,提升研究發現的效率:給碩博士生的建議】
在撰寫論文或進行研究時,經常會遇到需要「發想」解釋現象的挑戰。而這種發想的過程,並不僅僅是 *idea* 的單純產生,而是更複雜的「Abduction 溯因推理」。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理解這種推理方式,可以幫助你提出更具說服力的假說,進一步提升研究的質量與效率。 ▌什麼是 Abduction
#
溯因推理
#
歸納法
#
演繹法
喜歡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09/11
【碩博士生必備的「假說思維」:掌握 Abduction 推理來強化研究創新】 ── 1. 如何運用溯因推理 2. 假設
【碩博士生必備的「假說思維」:掌握 Abduction 推理來強化研究創新】 ── 1. 如何運用溯因推理 2. 假設與假說的關鍵差異 3. 提升研究創造力的核心思維 作為碩博士生,研究的核心不僅僅是驗證既有理論,更重要的是提出創新的假說,探索未解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從現有的事實中推導出合
#
溯因推理
#
假設
#
假說
1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08/11
入門階段的碩博士生,研究過程中常見的3個重大錯誤: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
Idea
#
發想
#
靈感
5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07/20
我到美國後才發現,台灣的教育體系為我們內建的三個研究盲點:
1. 誤解Abduction與其他推理方法的區別 - 在台灣,Abduction通常被翻譯為「溯因推理」,是基於事實回溯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以找到最佳解釋「事情發生背後機制」的過程。然而,許多學生誤以為Abduction僅僅是「發想法」,未能理解其實質是提出假說並尋找證據驗證。 - 此
#
台灣教育
#
胡適
#
假說
8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06/30
J010|為什麼胡適的「假設」其實是「假說」?
「“發想法”,用文字來想就是"Idea",但更適合的英文字是“Abduction"。」 「Induction是歸納法,Deduction是演繹法,而Abduction是發想法。」 這2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川喜田二郎[1]的著書, 《発想法―創造性開発のために 》[2]的第4頁。
#
發想法
#
假設
#
假說思考
1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05/04
肩膀上的巨人:人類在科學世界的推展
透過這些具體化的凝結過程,抽象知識展現了它們通用性運用的潛力與使其得以成為文明環節的永恆性。整個文明的人在種種人造物中得到跨越時空的溝通,我們用相似的方式坐在椅子上、用相似的方式將食物盛進碗盤,千年中人們的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同步,人們的種種科學活動最終都要背負同屬於一切人類的文化與願景。
#
前圖紙
#
科學哲學
#
現象學
喜歡
留言
布魯斯的心智訓練天地
2024/03/11
會讓自己不同的,從來都不是新環境 --- 逆思維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
思維
#
重新思考
#
辯論
40
20
冰菲特🩵 Mindset Butler/Love Coach
5
感謝分享!除了「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科學家」,在職場上我也會以企業家的思維去看待一些特定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