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早期現象學方法:形式顯示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講者:洪裕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時間:2021.7.10


1. 傳統現象學方法的困難:現象學的目標是回歸事物、現象本身,找到恰當的方法、語言表述現象,但用語言表述現象的傳統現象學方法會遇到困難。


2. 那托普(Paul Natorp, 1854-1924)對現象學的批判:(1)胡塞爾的反思描述法停止「體驗之河」,即停止在時間的流逝、變動中體驗,使現象學去生命化,將體驗(erleben)變成觀看(erblicken),將對象轉化成與自身相對立的物件(Gegenstand)。(2)描述法非直接的、純粹的;描述依靠語言,語言又依靠概念,使體驗成為抽象化的體驗。


3. 以理論科學為例:理論科學的特徵為(1)命題的客體化機制:命題三要素:展示、述謂、傳達,使對象成為去生命化的客體物件。(2)種屬歸序邏輯:概念化研究,融入更大、更普遍的質料脈絡裡。如:活物/生物>動物>狗。


4. 海德格的問題意識:欲解決現象學客體化、概念化去生命化的困難,以新的表述語言,使體驗之河不停滯。


5. 意義三面向:(1)內容意義:現象是什麼(what),如:屋頂上的狗。(2)關涉意義:如何經驗現象(how),如:被看到/視覺。(3)踐行/實作意義:現象如何具體實現(how),如:正在看。海德格認為現象學是此三者的整體。


6. 海德格提出「形式顯示」Formale Anzeige:或稱形式指引(1)形式:不關注內容,不同於理論科學普遍化的內容,如:從狗是動物(內容),轉為狗是對象(經驗中被給予的對象)。海德格認為不看內容,從重視「內容意義」轉向「關涉意義」同樣掩蓋「踐行/實作意義」。(2)指引:不先假定是理論,而是懸而不定的狀態,保障「踐行/實作意義」保持開放、自由。


7. 形式顯示未表達,不限定、什麼也沒說,只是「指向」、暗示把握現象的途徑;是開始理解之旅、開始、在路途上、有待踐行,而非最後的斷言、結束、抵達終點、已經完成。


8. 形式顯示功能:(1)消極警示與防範:非完全充分界定,防理論科學傾向。活動的實現(Realize)使意義得到理解。(2)積極引導與轉化:引導理解/把握現象之「方向」,轉化理論科學傾向,非反思(智性)的基本姿態。為恆常的奮鬥,不斷的名詞動詞化,避免與對象客體化。


9. 形式顯示如何回應挑戰:概念使用不同於理論科學,不界定內容意義(有待充實)。使「關涉意義」懸而不定(有待踐行)。聚焦「踐行/實作意義」(無話可說、空概念)。透過踐行「關涉意義」充實「內容意義」,去體驗而非觀看,啟動體驗之河。


10. 海德格沒有要建立方法、系統,而是指向一條「路」。提出轉化要求,本身不促成轉化、不作決斷。


11. 非反對理論科學:形式顯示拒絕理論科學的優先性,而非反對理論科學。洪裕元博士以「談戀愛」不同於「論戀愛」為例,說明理論科學透過智性的理解是衍伸的非原初的姿態。又如當信仰變成學科、認識很多教義就不再是信仰,信仰是活出來的、是生活的方式。


12. 形式顯示的精神:精神是不要做出結論、放諸思海的結論。有模糊的部分表示是開方的。如:海德格晚期,透過使用不同的語言、換詞。


13. 形式顯示的空概念非完全沒有概念:其概念為指示代名詞,如:這裡、那裡,指向現象、經驗的對象。亦是一種呼格(Vocative),只能當作專有名詞使用,沒辦法當作概念、普遍使用,如:寵物小黃。


14. 形式顯示仍須透過言說呈現:體驗若要呈現現象,仍要透過言說。形式顯示作為一條路必須要有起點,起點便是意義三面向所預設的理論。但路徑卻是活出來的、邊走邊修正的。


15. 海德格現象學:讓現象彰顯自身,用LOGOS內在的語言不只是人的語言。從以人為中心,轉向萬事萬物內在的語言(表達)。故海德格不會採用主體的概念,因主體已預設主客對立。現象學欲打破傳統主客對立,現象是主客不能分,能分就沒有現象。


16. 早在海德格之前尼采已說過:「當我們使用概念時已在說謊,去異求同,抹煞個別差異性,統整統涉是對事物的扭曲。」


17. 心得:(1)「形式顯示」並非特別的「路」,類似柏格森的「直觀」(intuition),一樣在對抗笛卡兒以降的主客二元。直觀是非知識的、非本能、抵抗、不形成內容、擺脫內容、擺脫存有觀念的行動、簡單的行動,如同空概念的形式顯示,欲脫離智性意義轉向行動、實踐、體驗意義。(2)哲學論文常討論、釐清某哲學家的特定概念,我不是很清楚洪博士的研究領域,本篇論文釐清「形式顯示」對於其研究領域是否至關重要?因為從哲學史的發展看來,現象學後來轉向詮釋學,很多現象學的問題不再是問題了,如:從回到事物自身(本質)轉向回到事物自身(意義)。海德格認為「哲學是思考有意義的東西」,轉向還原事物與人的理解關係、意義關係。是否能將哲學研究朝向不那麼哲學的(理論性、智性)、形式顯示的方向發展,透過思考哲學(起點)、在理論的模糊與自我經驗的反思空間中,獲得活用、實踐、生活、循環的可能。

2021/7/12

6會員
528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海德格〈荷爾德林與詩的本質〉下篇但是,詩真的是最危險的活動嗎?荷爾德林曾寫道:「從前我能歡呼關於我們周身遭際的一個新真理,一個好觀點;現在我卻擔心,我最終不能勝任,就像古老的坦塔羅斯,他從諸神那裡所獲得的,遠超過了他能消化的。」  
Thumbnail
avatar
沈芝亭
2024-03-12
海德格〈荷爾德林與詩的本質〉上篇人們充滿勞績,然而詩意地 棲居在這片大地。 -荷爾德林 語言是「最清白無邪的事業」,又是「最危險的財富」,這兩者如何合在一起呢?我們先壓下這個問題,而來沉思以下三個先行的問題:一、語言是誰的財富?二、何以語言是最危險的財富?三、在何種意義上語言竟是一種財富?
Thumbnail
avatar
沈芝亭
2024-03-12
海邊吹風的絕世美女⋯⋯ 丹麥哥本哈根路易絲安娜現代美術館幾乎所有人出國都會去逛博物館。除了欣賞藝術作品之外,博物館的外觀設計也是一大重點。座落丹麥哥本哈根北方35公里、位在海邊的路易絲安娜現代美術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被譽為世界最美博物館,相信是來丹麥一遊不能錯過之處。
Thumbnail
avatar
JC Talks
2023-08-15
少一點掌控,多一點體驗:讀《海德格:其人及其時代》全幅生命的內容,只有用「生命」親自去體驗,才能領會。
Thumbnail
avatar
傅元罄
2022-12-19
海之濤:《推背圖》第44象、45象、46象、47象正解預言科學 摘要:   東西方都有許多的預言家,西方最有名的預言家是諾查丹瑪斯,東方最有名的預言家是唐代的袁天罡和李淳風。《推背圖》的預言第44象、第45象、第46象、第47象,是一個板塊,是歷史的關鍵大事和節點。    預言也是科學,預言家怎麼就這樣精准的預言了未來? 目前的科學家都只是講理論、講公式、講實
Thumbnail
avatar
John Chang
2021-10-12
哲學x電影|從恐懼死亡到活出本真:《銀翼殺手2049》與海德格哲學《銀翼殺手》從恐懼死亡的脫逃、抗拒死亡的打鬥、到接受死亡的低吟,呼應了海德格以面對死亡來理解「存有/存在」。三十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從工業革命到數位革命,人類整體經濟社會結構和對世界的認知依舊,但這一次,電影不再聚焦死亡,而進一步檢視出生的意義,演繹了活出「本真的生命」的人造人K。
Thumbnail
avatar
黃郁書
2021-09-26
面容與存在:從海德格到列維納斯  海德格《存在與時間》提出一個重要區分:「存在」不同於「存在者」。但值得人深思的是:海德格並沒有直截了當給我們一個「存在」的定義,而是以細緻卻較迂迴的方式進行討論。關於存在與存在者間的關係,他說: 使存在者之被規定為存在者的就是這個存在;無論我們怎樣討論存在者,存在者總已經是在存在已先被領會的基礎
avatar
傅元罄
2020-12-27
海德格的存在哲學海德格汲汲於研究人的存在狀態 (being),原本是想藉此解答終極的存有問題 (Being)。 海氏認為,人是一種屬己而有待實現的潛能,而且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死亡。 當人面對這麼一個孤獨局面時,採取決斷的態度,並敢於承擔自己的唯一性和個體性,他 / 她便進入「真誠的」(authentic) 生存狀態。
Thumbnail
avatar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8-03
海德格X《命運石之門:負荷領域的既視感》:人的本質就是人的記憶 海德格曾在他的巨著——《存在與時間》裡這麼說道:「人是時間性的存有」。這句話若要用哲學的說法來闡述,可能會變得很難懂。但如果透過《命運石之門》這部動漫,卻發現這個問題彷彿因此變地簡單了……因為這句話「人是時間性的存有」彷彿在說的就是:人的記憶就是人的本質。而存在與時間的關係,其實也就是記憶。  「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