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探索印度-3 Explore India-3

印度的種性制度(Caste System)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制度的變革和社會的進步。以下是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 阿育王(Ashoka)的統治(西元前268-232年)

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的皇帝阿育王在皈依佛教後,積極推動佛教的傳播,提倡平等和非暴力,試圖減輕種姓制度的影響。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 巴克蒂運動(7世紀至17世紀)

對印度社會、文化和宗教產生了深遠影響,推動了宗教改革和社會變革,促進了不同宗教和文化的融合與理解。它為後來的社會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並繼續影響著現代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生活。

  • 印度獨立運動(19世紀中期到1947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的過程)

多位獨立運動領袖,包括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和巴布薩赫布·安貝德卡爾(B.R. Ambedkar),致力於消除種姓歧視。

  • 印度憲法(1949年)

印度憲法由安貝德卡爾起草,於1949年通過,明確禁止基於種姓的歧視,並實施了一系列保留制政策,為低種姓和達利特在教育和公共部門就業提供保留名額。

  • 曼德爾委員會報告(1980年)

該委員會建議擴大保留制政策,涵蓋其他後進階層(Other Backward Classes, OBCs)。這一建議在1990年代得到了部分實施,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和政治爭論。通過這一政策,印度政府試圖平衡歷史上的社會不平等,促進各群體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融入。

  • Una事件(2016年7月11日)

古吉拉突邦的Una鎮發生了幾名達利特(Dalit)青年被暴力毆打事件,因為他們被指控殺牛,他們實際上只是處理一頭已經死去的牛的屍體。Una事件是印度社會中達利特權益保護的重要轉捩點之一,儘管事件本身是暴力和不公的表現,但它引發的社會反響和政治壓力推動了印度社會在種姓問題上的反思和變革。

  • 達利特文學和文化運動

自20世紀以來,達利特作家、詩人和活動家通過文學和藝術表達他們的經歷和抗爭,推動了社會對種姓問題的關注和反思。

重要作家和作品:

貝爾·霍辛(B.R. Ambedkar)《印度的種姓制度》(Annihilation of Caste, 1936年)
歐姆·普拉卡什·瓦爾米基(Om Prakash Valmiki)《猶太人》(Joothan, 1997年)
巴布薩赫布·安貝德卡爾(B. R. Ambedkar)《我不為奴:安貝德卡爾自傳》(Ambedkar: An Autobiography, 1941年)
阿爾曼·穆紮爾(Arjun Dangle)《毒汁》(Poisoned Bread, 1992年)
巴拉丁·尼爾·卡納特(Baburao Bagul)《我們的宇宙》(Our Watan, 1969年)


資料來源:ChatGP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