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與溫帶森林的親密關係

狼與溫帶森林的親密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書名看似嚴肅,其實內容深入淺出,老少咸宜,是一本不錯的生物科普讀物,精美又童趣的繪圖亦增添不少閱讀樂趣。若對動物有興趣,相信會讀的津津有味,順便吸收一點生態知識。

儘管南洋沒有原生狼,但一般人對狼並不陌生,小紅帽、七隻小羊、中山狼等等民間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加上影視動畫的描繪,一般人認定狼是凶狠狡詐的動物。人們對狼的偏見非常普遍,加上為了墾荒和保護家畜,導致許多地區的狼早已滅絕多年。我們應記取教訓,野生動物一旦滅絕,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縱使有幸復育某些生物,亦須耗費龐大資源,但成敗難說,更何況有些生物早已永遠消失。推廣生態保育觀念,共同愛護天然環境,是現代人的責任。

原來狼警覺性高且膽小,善於匿跡,其實不容易在野外發現狼的身影,連專門研究狼的學者,都極少親眼目賭。學者因而發明狼嗥調查,在七、八月幼狼出巢時,研究人員模仿狼嗥,試探是否有幼狼回應,因為成年的狼不太回應,藉此瞭解是否有狼群棲息和幼狼繁衍等等。加拿大某公園也以狼嗥調查,帶領觀眾自然體驗,到了調查地點,工作人員模仿狼嗥,觀眾靜聲傾聽是否有狼嗥呼應,當然有時毫無回應。這個活動很有意思。

直到保育觀念興盛,部份學者提倡復育某些在野外滅絕的生物,成功案例如北美野牛,近年來黃石公園復育狼也備受矚目。黃石公園本來有狼,因人為獵補滅絕,狼絕跡之後,鹿、郊狼大量繁衍,鹿吃掉大量植物,郊狼吃掉大量小動物,交錯影響導致活躍於黃石公園的物種越來越少。1966年生物學家向國會提案將狼再引入黃石公園,經歷多年努力,1995年總算自加拿大引進三十一匹狼,五年後繁衍為一百多匹。鹿的數量減少,森林、草原蒼翠許多,河岸植被也逐漸恢復,河狸、水鳥等動物又回來了。郊狼減少,猛禽、紅狐數量大增。為數不多的狼,確實豐富了黃石公園的環境。目前仍有很多生物學家繼續觀察、研究黃石公園的變化。狼的復育不全是好消息,附近的畜牧者不歡迎溢出公園的狼。關於狼的獵補與保育,依然是討論中的議題。

日本原生的日本狼、蝦夷狼,早已絕跡百年。各地森林因鹿、獼猴因無天敵而過度繁殖,植物被啃蝕殆盡,形成明顯的鹿線,導致森林無法更新、物種減少,影響水土保持等等弊端。作者表明立場,希望未來狼能重返日本森林,讓森林再現繁盛。

狼是溫帶森林的關鍵種,不知南洋的熱帶雨林,是否也有類似的關鍵種?期待本地學者也寫出類似的書,讓大馬人認識熱帶雨林的美妙與神奇。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5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理查.費曼是美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8年逝世。《別鬧了,費曼先生》並非一般的自傳,而是費曼和友人之子雷頓,長期一起打鼓,雷頓之後將與費曼聊天的內容整理編輯,經費曼同意出版。雖非費曼親筆撰述,總是本人首肯的紀錄,可視為現身說法。 《別鬧了,費曼先生》首先是「小頑童
日前一則國際新聞,我忍不住和先生分享,《第一對開本》五月底將在倫敦拍賣。先生隨即接話,安伯托.艾可若仍在世,一定會去競標。先生倒不是隨口胡說,讀過艾可小說《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的讀者都知道,艾可對《第一對開本》戀慕不已,甚至設法寫出一本《第一對開本》,讓自己乾過癮。 西洋古書界《第一對開本》(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先生大叫一聲,我看見一隻蝙蝠飛近他的臉,苦主連忙衝出書房,逃至小客廳。我尾隨安慰先生,幸好蝙蝠雖然飛的近,並未撲上他的臉,否則即使把皮膚洗爛,恐怕也很消除先生心中的陰影。熱帶蝙蝠多,偶爾飛進書房不奇怪,我早已見怪不怪,就算頭頂飛著兩隻蝙蝠亦無妨,反正牠們飛一飛就會離開。 隔天書房又飛入一隻蝙蝠,
日前和友人閒聊,談及我們都認識的另一位朋友,我很驚訝她竟悄悄去了澳洲。原來她的婚姻出狀況,她接受澳洲姊姊的邀請,暫時離開紛亂傷心的環境。或許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放鬆,朋友能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朋友原是大家眼中的好命貴婦。誰知丈夫從年初開始對她諸多挑剔。時而表示公司需要資金週轉,想將她名下
為了參加娘家弟弟的婚宴,我們夫妻自馬六甲返台一趟,順便渡假。遠遊雖好,終究得回家,舟車勞頓凌晨才到家門,儘管昏暗,我仍一眼確認,庭院那棵原已結果的哈密瓜只剩枯藤。儘管一段時間無人照料,幸而紅毛榴槤、柿子長得很好,這幾棵果樹生命力強,嬌客不嬌,真好。 家公生前種了十幾棵羅漢松,但先生懶得澆水,羅漢
理查.費曼是美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8年逝世。《別鬧了,費曼先生》並非一般的自傳,而是費曼和友人之子雷頓,長期一起打鼓,雷頓之後將與費曼聊天的內容整理編輯,經費曼同意出版。雖非費曼親筆撰述,總是本人首肯的紀錄,可視為現身說法。 《別鬧了,費曼先生》首先是「小頑童
日前一則國際新聞,我忍不住和先生分享,《第一對開本》五月底將在倫敦拍賣。先生隨即接話,安伯托.艾可若仍在世,一定會去競標。先生倒不是隨口胡說,讀過艾可小說《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的讀者都知道,艾可對《第一對開本》戀慕不已,甚至設法寫出一本《第一對開本》,讓自己乾過癮。 西洋古書界《第一對開本》(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先生大叫一聲,我看見一隻蝙蝠飛近他的臉,苦主連忙衝出書房,逃至小客廳。我尾隨安慰先生,幸好蝙蝠雖然飛的近,並未撲上他的臉,否則即使把皮膚洗爛,恐怕也很消除先生心中的陰影。熱帶蝙蝠多,偶爾飛進書房不奇怪,我早已見怪不怪,就算頭頂飛著兩隻蝙蝠亦無妨,反正牠們飛一飛就會離開。 隔天書房又飛入一隻蝙蝠,
日前和友人閒聊,談及我們都認識的另一位朋友,我很驚訝她竟悄悄去了澳洲。原來她的婚姻出狀況,她接受澳洲姊姊的邀請,暫時離開紛亂傷心的環境。或許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放鬆,朋友能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朋友原是大家眼中的好命貴婦。誰知丈夫從年初開始對她諸多挑剔。時而表示公司需要資金週轉,想將她名下
為了參加娘家弟弟的婚宴,我們夫妻自馬六甲返台一趟,順便渡假。遠遊雖好,終究得回家,舟車勞頓凌晨才到家門,儘管昏暗,我仍一眼確認,庭院那棵原已結果的哈密瓜只剩枯藤。儘管一段時間無人照料,幸而紅毛榴槤、柿子長得很好,這幾棵果樹生命力強,嬌客不嬌,真好。 家公生前種了十幾棵羅漢松,但先生懶得澆水,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