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如何看待科技。

未来已至,你跑得过萝卜快跑吗?
From 王局拍案20240711 王志安 YT.

無人駕駛技術若沒有到現在武漢這樣子的層級,早就在網際網路實現《地球是平的》的地球村裡面臨淘汰。 無人駕駛汽車,做為一項全新的前沿技術怎麼說會被淘汰?

交通存在的本質,是為解決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問題,而無人駕駛汽車只是在公路上,並非是最快的選擇,最快的選擇在現在已經有高速鐵路,而還有更快的網際網路,不用親臨現場卻可解決各種大小事務,畢竟事必躬親的細節化管理也沒人受得了。 而在科學理論上,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的空間摺疊理論,已經出來數十年,甚至還有「費城實驗」這樣子的都市傳說,指向我們通往空間傳送的科技理論,在數十年前就已經擁有。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無人駕駛汽車即便實現,也並非最高效率的最優選擇,不是嗎?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只要相信人性,就能始終走在科技前面。 如果人性會走向滅亡,那麼也不應該讓科技背黑鍋;如果人性走向無限,那麼每一次有新的科技就會自然雀躍。

沒有人駕駛的交通工具,是為服務人而存在時,只是讓交通工具更像我們自己的手腳。 出租車司機、計程車司機,就可以再將服務昇華,可以做目的地推薦的導遊,或著是景點介紹的陪伴員,讓未來一定太依賴無人駕駛車輛,而不熟悉地圖的人們,隨時都可以知道原來哪個好地方離我這麼近。  而景點陪伴員與說故事導遊,都還只是讓人知曉機會成本的職業,還可以有昇華感受的旅途安排規劃員,讓每一次搭乘無人駕駛車,即便目的地是辦公,也能像旅行。 例如古蹟之旅,便可以客製化行程,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多設幾個點,讓在前往公司的路上,就像是一場小旅行。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科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