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市集成長的速度已經到了體感有感的程度,無論是學校畢業晚會、主題式市集、活動型市集等等,每個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專長或特殊能力參與擺攤,讓更多人認識自己,也期望能賺取一些額外收入。但是擺攤前,有哪些人需要接洽?又有哪些東西需要準備呢?今天地球觀察家—熊熊就來告訴你,即便身為內向者也可以輕鬆擺攤上手的準備流程!
開始參與市集並成為攤商並不是太麻煩的事情,但是有一些關乎「攤商存活率」的要點必須由賣家自己先行釐清,才能在擺攤上獲得相對應的期待報酬。本文中鎖定的「市集」,指的並不是夜市或年貨大街類型的批發傳統市集,而是以「個人特色」為主軸所延伸出的主題式市集。
大致上分為下列三項:
在擺攤之前,有幾個問題你可能得要先問問自己下列這四個問題:
實際上,擺攤所會面臨到的困境還不少,但是身為攤主,自己所能掌控的無非就是「心態與目標的建立」,目標也並非決定了就不能再做調整,「設定目標」的目的只是為了確定自己在這段旅途的「方向」,否則只是跟風擺攤的話,黯然離場的時機會相當快。
多數人想要轉戰擺攤的最主要目的,無非是想擁有彈性的時間與努力就能明顯成長的財富,經營自己的事業比起受雇兼受氣還要迷人,但現實的殘酷就在於「努力並不一定就會有成果」,你得要往正確的方向努力,才能夠收穫自己期待的未來。
擺攤更是如此,所以目標的設定才顯得更加重要,否則營收、攤位費、經營時間以及人力成本的成本,真的不會比起受雇於人更加輕鬆。
確定自己想要賣的「服務」或「商品」之後,尋找主題符合的市集就是第二大任務。聽起來像廢話,但在市集爆炸的今日,隨便挑一個市集就跳先下去擺,除非特殊性或品牌形象夠讓人印象深刻,否則也只是淪為其他攤商的陪襯。
建議在挑選市集時,能夠先實地觀察並且推想跟自己的商品風格契不契合,雖然初次擺攤還沒有什麼概念,但是逛市集並不花錢(自我克制的部分我無能為力),先到目標市集觀察有無同性質的攤商、風格是如何、客流量大不、客群組成等等,都能成為你擺攤風格的參考依據。
同時,主題相同、風格相近的市集,攤商之間並不一定存在競爭關係,尤其是初次擺攤的新手,選擇同質性高的市集擺攤有下列的好處:
當然,自己的貨源要不要分享,這是自己的決定,但在交際前期不主動去追問,隨著時間與交情的培養,耐心地開拓屬於自己的資訊管道,卻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關於擺攤這件事,必須要適時地換位思考,例如身為顧客的你,會喜歡什麼風格的攤商?該如何陳列,身為顧客的你才會想靠近了解?身為顧客的你,看到攤主處於何種擺攤狀態,比較不會覺得有壓力?
當然,我們很難百分之百了解顧客心態,因此把握機會多多交流,並且在初期多嘗試不同風格的陳列方式,也是相當重要的。
決定想擺的商品與選定的市集之後,一定要提早至少「一個月至兩個月」的時間報名(當然還是要視各市集的報名期限而定),為自己留下足夠的緩衝空間去準備道具、商品以及宣告出攤,前期親友的支持是真的很重要(但請別強迫親友消費),光是讓自己的攤位有人氣並且熱絡起來,就已經可以吸引感興趣的人圍觀瞭解。而擺攤前的準備道具,基本如下:
就這樣啦~!有任何建議想分享,或是擺攤相關的疑問,都可以留言討論交流喔!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也別忘了愛心+收藏作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