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當沖交易:獲利機會還是虧損陷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史哥,為了增加交流及資訊分享,我創設了FB社群帳號。每日我將於社群中分享資本市場時事新聞發布短文心得,於方格子發表新文章時,也會第一時間於社群通知,也會將邀請市場上的高手及專業從業者分享它們的見解。歡迎大家加入 「職人金融視角」!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作者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作為波克夏公司的副董事長,一直以來都是巴菲特最親密的朋友和投資夥伴。這本書收錄了查理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其中最特別的是收錄了『蒙格十一講』中的第一講『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悲慘』。蒙格通過反向思考的方式,提供了讓生活變得悲慘的“處方”, 讓讀者知道應該避免哪些行為。

同樣,在投資領域,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反向思維來探討什麼是保證輸錢的『處方』,並避免出現這些行為,以提高獲利機會。

當沖交易的現狀

在台灣,當沖交易(當日沖銷)作為一種高風險的投資策略,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尤其是較為年輕的族群。然而,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和統計數據顯示,當沖交易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並非一條致富之路,反而是一種保證輸錢的“處方”。

多頭市場下的當沖表現

2023年起,台灣股市呈現強勁的多頭市場,加權指數全年漲幅達到26.82%,日均交易量成長了45%,股民平均每人賺了89.91萬元。然而,儘管大盤表現亮眼,當沖交易者卻依然陷入虧損的泥潭。根據統計,2023年當沖交易者的總虧損達到239億元,平均每戶虧損24萬元。這意味著,即使在多頭市場下,採用當沖策略的投資者仍然面臨巨大風險,人均虧損金額相當驚人。

raw-image

當沖策略的期望值分析

期望值是評估一個投資策略長期表現的重要指標。

其計算方法為:贏的機率 × 贏錢的金額 – 輸的機率 × 輸錢的金額。

當一套交易策略的期望值為正,則長期執行有機會獲利,反之則會虧損。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數據,有53%的當沖交易者是賺錢的,而47%的人是虧損的。然而,就金額而言,虧損的總額大於獲利的總額,這53%是賺233.5億元,47%是賠了524.76億元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設算當沖交易的期望值:

贏的機率 × 贏錢的金額 – 輸的機率 × 輸錢的金額。

47.07% × 233.49億元 + 52.93% × -524.76億元 =-167.85億元

這一數據顯示,當沖作為交易策略,其期望值為負,長期執行必然虧損。

raw-image

AI與高頻交易的挑戰:

根據2024年7月10日的工商時報報導,一些個人投顧利用AI技術進行當沖交易,並且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例如,證交所旁的兩家公司雇用了300位印度人工程師,通過機器人理財在一個月內大賺1億元。然而,這些行為並未受到金管會的有效監管。

此外,證交所的統計顯示,當沖獲利的投資者僅有23人,卻賺走了207億元,平均每人賺了9億元。相比之下,境外法人賺了194億元,而國內自然人卻虧損了291億元,國內法人也虧損了3.56億元。這些數據表明,外資法人通過AI和高頻交易策略獲得了大部分的當沖收益,而普通投資者無法像外資法人可以請300位軟體工程師設計AI交易程式,或者是投入資本設置高性能機房設備來進行交易,故無法與之競爭,只能成為市場的“韭菜”。

raw-image

當沖對市場的影響

當沖交易可以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投資者在發現盤勢異常時可以通過當日平倉來降低隔夜風險。然而,當沖作為主要交易策略,其高風險性和低回報性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並不友好。根據上述數據和新聞報導,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沖交易策略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是一場高風險且低回報的賭博。

結語

近期,隨著台股的熱絡,熱門個股如台積電和聯發科出現鉅額違約交割的情況。這些個股因交投熱絡、短線交易波動大,當沖交易者往往因短線發生轉折而無法及時反向沖銷,最終導致違約交割。這些案例進一步證明了當沖交易的高風險性。以查理.蒙格的反向思考理論而言,當了解了什麼樣的策略容易導致虧損,我們就更應該集中精力的避開,以提升投資的獲利機會。

如何避免當沖的投資陷阱

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當沖交易的高風險性,並採取以下方式來調整心態和投資策略:

  1. 累積資本:在資本尚未達到一定規模時,應該專注於本業,逐步累積資本。這樣可以為未來的投資奠定堅實的基礎,避免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高風險的當沖交易。
  2. 紀錄每筆交易成本:詳細紀錄每筆交易的手續費和交易稅,每月檢視這些費用對總體獲利的影響。這樣可以幫助投資者更清楚地了解交易成本,並調整交易策略以最大化淨收益。
  3. 保持耐心:投資是一場長期的旅程,需要保持耐心,等待市場回報的積累。不要因為短期波動而輕易改變投資策略。穩健的長期投資通常能帶來更高的回報和更低的風險。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當沖交易的風險,並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在投資的道路上,穩健和理性永遠是最重要的。




 【近期文章】

從光寶科撤銷可轉債發行案看大型企業的籌資策略

解讀可轉債發行條款(三)-贖回權&賣回權

掛牌前夕突遭撤銷興櫃:星亞視覺(7753)的意外逆轉

如何挑選興櫃個股:專業投資者的指南(下)







感謝您閱讀此篇文章,您的支持,就是史哥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誠摯邀請您:

◆   按讚💖

◆   加入會員&追蹤📣

◆   分享🔗

◆   有任何建議或問題 也歡迎留言💬

◆  加入社群職人金融視角






















—來自史哥發佈於史哥的投資與資本市場實務經驗談 https://vocus.cc/article/66939653fd89780001b0447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史哥的投資與資本市場實務經驗談
271會員
67內容數
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與觀點,解析與分享資本市場時事、可轉換公司債、IPO及投資資訊。
2025/02/05
2024年,台灣資本市場延續多頭氣勢,上市櫃公司募資熱潮不斷,甚至沉寂多年的大型企業也重返籌資戰場。然而,在一片榮景中,興櫃市場卻浮現隱憂——根據統計,全年共有22家2024年登錄興櫃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這一現象不僅凸顯市場分化,更提醒投資者:熱潮下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2/05
2024年,台灣資本市場延續多頭氣勢,上市櫃公司募資熱潮不斷,甚至沉寂多年的大型企業也重返籌資戰場。然而,在一片榮景中,興櫃市場卻浮現隱憂——根據統計,全年共有22家2024年登錄興櫃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這一現象不僅凸顯市場分化,更提醒投資者:熱潮下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1/19
自2023年多頭市場已走了2年,2024 年的台灣資本市場,無論是指數表現還是籌資規模,都稱得上「強勢」。AI、電子供應鏈等題材帶動股價與估值不斷創新高,大型企業於海外或國內發行 CB、ECB、GDR 等。市場對新案的認購意願仍普遍熱絡,但部分指標已開始顯露降溫跡象,提供分析如內文
Thumbnail
2025/01/19
自2023年多頭市場已走了2年,2024 年的台灣資本市場,無論是指數表現還是籌資規模,都稱得上「強勢」。AI、電子供應鏈等題材帶動股價與估值不斷創新高,大型企業於海外或國內發行 CB、ECB、GDR 等。市場對新案的認購意願仍普遍熱絡,但部分指標已開始顯露降溫跡象,提供分析如內文
Thumbnail
2025/01/15
自2023年多頭市場已走了2年,2024 年的台灣資本市場,無論是指數表現還是籌資規模,都稱得上「強勢」。AI、電子供應鏈等題材帶動股價與估值不斷創新高,大型企業於海外或國內發行 CB、ECB、GDR 等。市場對新案的認購意願仍普遍熱絡,但部分指標已開始顯露降溫跡象,提供分析如內文
Thumbnail
2025/01/15
自2023年多頭市場已走了2年,2024 年的台灣資本市場,無論是指數表現還是籌資規模,都稱得上「強勢」。AI、電子供應鏈等題材帶動股價與估值不斷創新高,大型企業於海外或國內發行 CB、ECB、GDR 等。市場對新案的認購意願仍普遍熱絡,但部分指標已開始顯露降溫跡象,提供分析如內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從今年4月開始,一直連續上漲,漲了4500多點 市場上,突然蹦出了一堆股神,超華麗獲利對帳單 每個人都意氣風發,好像沒有這麼容易賺錢過 然而,我在這一役當中,因為選擇權的放棄治療 直接讓它放到結算歸零,從原本賺了69000多 一場交易之內就賠掉了29000多 最後只剩下賺40000
Thumbnail
從今年4月開始,一直連續上漲,漲了4500多點 市場上,突然蹦出了一堆股神,超華麗獲利對帳單 每個人都意氣風發,好像沒有這麼容易賺錢過 然而,我在這一役當中,因為選擇權的放棄治療 直接讓它放到結算歸零,從原本賺了69000多 一場交易之內就賠掉了29000多 最後只剩下賺40000
Thumbnail
當沖交易吸引了大量年輕投資者,但數據顯示,當沖交易在多頭市場下仍有高虧損風險,平均每戶虧損達24萬元。期望值分析也表明,當沖交易長期虧損。外資法人利用AI技術在當沖中大賺,而國內自然人虧損嚴重。投資者應該累積資本、紀錄交易成本、保持耐心,避免當沖陷阱,選擇穩健的長期投資策略。
Thumbnail
當沖交易吸引了大量年輕投資者,但數據顯示,當沖交易在多頭市場下仍有高虧損風險,平均每戶虧損達24萬元。期望值分析也表明,當沖交易長期虧損。外資法人利用AI技術在當沖中大賺,而國內自然人虧損嚴重。投資者應該累積資本、紀錄交易成本、保持耐心,避免當沖陷阱,選擇穩健的長期投資策略。
Thumbnail
最近,很多人不是已經貸款買股票,就是正前往股票質押的路上。 在社群上,就有人PO出他自己投資的狀況,現在台股這麼火熱,他看到他週遭的朋友賺了幾十幾百萬, 所以心癢癢的。 於是貸款一百萬,買進朋友推薦的一檔AI概念股,結果結局並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Thumbnail
最近,很多人不是已經貸款買股票,就是正前往股票質押的路上。 在社群上,就有人PO出他自己投資的狀況,現在台股這麼火熱,他看到他週遭的朋友賺了幾十幾百萬, 所以心癢癢的。 於是貸款一百萬,買進朋友推薦的一檔AI概念股,結果結局並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Thumbnail
【股市投資當自己的經理人】 漲,沒人為了想賠錢才買股票,但是往往都是賠錢收場。由於個人因素我開了許許多多的證券和期貨帳戶,我也曾經私底下問過營業員,到底有多少人賺錢?實在是少之又少,定期定額買基金都會贏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難道是技術不好嗎?還真不是,每一檔曾經的飆股
Thumbnail
【股市投資當自己的經理人】 漲,沒人為了想賠錢才買股票,但是往往都是賠錢收場。由於個人因素我開了許許多多的證券和期貨帳戶,我也曾經私底下問過營業員,到底有多少人賺錢?實在是少之又少,定期定額買基金都會贏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難道是技術不好嗎?還真不是,每一檔曾經的飆股
Thumbnail
為什麼當沖是個應該戒掉的壞習慣?
Thumbnail
為什麼當沖是個應該戒掉的壞習慣?
Thumbnail
股市群組裡的財富終究反應實力,運氣賺實力賠,沒有真正懂原理,想靠跟單賺錢,整個交易過程,你不會有任何實質的進步,即使短期獲利,由於人的慾望無窮,詐騙集團在取得自己的信任之後,就可以用各種手段把錢拐走。
Thumbnail
股市群組裡的財富終究反應實力,運氣賺實力賠,沒有真正懂原理,想靠跟單賺錢,整個交易過程,你不會有任何實質的進步,即使短期獲利,由於人的慾望無窮,詐騙集團在取得自己的信任之後,就可以用各種手段把錢拐走。
Thumbnail
股市愈來愈熱絡,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好”消息,也有新一代的股神出現了,開槓桿、當沖,大概都是短時間成就”股神“的方法之一,這裡不討論當沖好不好。這個真的看個人,每種方法都有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人,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但是這邊要給要做當沖的新手朋友們給個小提醒,做當沖除了賺錢、賠錢外,還要小心違
Thumbnail
股市愈來愈熱絡,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好”消息,也有新一代的股神出現了,開槓桿、當沖,大概都是短時間成就”股神“的方法之一,這裡不討論當沖好不好。這個真的看個人,每種方法都有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人,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但是這邊要給要做當沖的新手朋友們給個小提醒,做當沖除了賺錢、賠錢外,還要小心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特定股票的交易計畫,以及經驗分享和建議。此外,也提及如何根據風險進行交易,並傳達投資股市需要耐心和計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特定股票的交易計畫,以及經驗分享和建議。此外,也提及如何根據風險進行交易,並傳達投資股市需要耐心和計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連小學生都能暴打陸港股投資人一頓
Thumbnail
連小學生都能暴打陸港股投資人一頓
Thumbnail
在淺碟的台股市場中 很容易在有大戶進駐時 就變成是一個人的武林了 短線交易比的是手速、盤感、趨勢、籌碼、心理 公司基本面、賺不賺錢完全不重要 短線交易就是人與人的對戰廝殺 最近AI議題延燒 有心人士利用討論區帶風向無所不用其極 許多公司的"股價"就成為獵殺提款對象   稍微看
Thumbnail
在淺碟的台股市場中 很容易在有大戶進駐時 就變成是一個人的武林了 短線交易比的是手速、盤感、趨勢、籌碼、心理 公司基本面、賺不賺錢完全不重要 短線交易就是人與人的對戰廝殺 最近AI議題延燒 有心人士利用討論區帶風向無所不用其極 許多公司的"股價"就成為獵殺提款對象   稍微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