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衡多久進行一次最好?|小畢投資筆記

再平衡多久進行一次最好?|小畢投資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大家好,我是小畢,在投資上需要資產配置來分散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但是如果沒有進行再平衡,那麼有一天資產配置可能無法發揮原本分散風險的效益,原因是不同資產類別,會因為隨著時間會有不同的報酬率,造成經過一段時間後,資產的比例已經不是一開始配置時的狀況,隨著時間過去,比例可能會超過你可以承擔的風險,或是比例讓資產配置變成較保守。


一般再平衡最常見的方式是定期再平衡,例如每季,每半年或每年一次,那麼如何實際進行再平衡呢?我以每年再平衡為例,年初假設設定的股債比例為80%和20%,資產總價值為1000萬,也就是股票800萬和債券200萬,那麼年底發現股債比例變成90%和10%,資產總價值為1100萬,也就是股票990萬,債券110萬,這時如果要讓比例回到股債比例80%和20%,那麼股票價值就是880萬,債券價值220萬,所以我們必須賣掉股票110萬,然後買入110萬的債券。


那麼多久做一次再平衡比較好呢?先鋒集團在2015年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首先他們回測了從1926年到2014的歷史數據,資產組合在不同比例的股票和債券下的報酬和波動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當資產全部是股票時有最大的年化報酬率9.7%,波動率也是最大,最高年報酬是54.4%,最低年報酬是-43.5%,等於相差了97.9%,至於資產全部是債券時年化報酬率只有5.4%,但最高年報酬和最低年報酬則相差40.7%,也因為股票和債券的漲跌幅度不同,所以在資產累積或是提領過程中,資產組合股票和債券的比例一定會發生改變,所以就需要進行再平衡來恢復原本的設定比例。


先鋒集團的研究採用50%的股票搭配50%的債券,一樣回測從1926年到2014的歷史數據,可以看到每月,每季和每年進行再平衡的結果,結果顯示不同再平衡的頻率對於年化報酬率幾乎沒有差異,而年化波動率也是相同的狀況,此外每月再平衡由於進行再平衡的次數最多,所以也有最高的交易成本,至於不進行再平衡的話,雖然有較高的年化報酬率,但年化波動率也是增加到13.2%,從上面的結果我會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再平衡就可以了。


回到台灣市場的話又是如何呢?我利用Portfolio Visualizer網站來進行回測,由於網站沒有提供0050的數據,所以我採用安碩公司發行的ETF,代號EWT,追蹤的指數包含了台灣市場的大型股和中型股,成分股涵蓋了台股80%到90%市值,至於債券我選擇安碩公司發行的美國7到10年公債ETF,代號IEF,回測數據從2015年1月到2024年6月,結果可以看到50%的EWT搭配50%的IEF,結果一樣顯示不同再平衡的頻率對於年化報酬率幾乎沒有差異,而年化波動率也是相同的狀況,至於不進行再平衡的話,有較高的年化報酬率但是報酬率標準差也會跟著增加,另外我改變了EWT和IEF的比例,可以看到就算EWT的比例增加到80%或是降低到20%,再平衡的頻率對於相同EWT和IEF比例下的年化報酬率和報酬率標準差也是幾乎沒有差異。


從前面的結果我們知道長期來看,再平衡的頻率對於報酬並沒有顯著的差異,較高的再平衡頻率只會增加交易成本而傷害資產的報酬率,所以建議每年做一次再平衡就可以滿足維持資產配置風險的目的,之後的影片我會分享有最好的資產配置組合嗎?歡迎大家訂閱和分享我的頻道。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篇內容同步發表在我的youtube頻道







avatar-img
小畢的沙龍
52會員
83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小畢,這裡我會不定期分享個人投資和被動收入的心得和方法,歡迎大家追蹤和分享囉。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beeinvestnot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好,我是小畢,債券的報酬來源除了收取的利息外,還有就是價格變化而產生的資本利得,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有關,市場利率上升,之前的債券價格會下降,這樣才有人願意購買之前票面利率較低的債券,相反地,市場利率下降,之前的債券價格會上升。 那我們要怎麼評估利率對債券價格的影響呢?我們可以參考所謂的存續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退休時,通常都會採用4%法則,也就是當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但如果深入了解4%法則的話,會發現根據4%法則來決定要達到退休的資產可能會過度樂觀。 首先4%法則是由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他回測了美
大家好,我是小畢,不少投資人會選擇0050搭配0056作為資產組合,0050屬於市值型ETF,選擇0050期望獲得貼近大盤的報酬,至於0056屬於高股息ETF,選擇0056則期望獲得穩定的股息報酬,0050搭配0056的組合在退休後除了可以獲得整體市場報酬外,又可以有穩定的股息當作生活費,這樣看起來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大家好,我是小畢,財務自由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一般來說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指被動收入等於所需的花費,而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達到財務自由呢?一般建議就是所謂的4%法則,就是每年的生活開銷等於資產的4%時,或是資產等於年開銷的25倍,例如每年的生活費是40萬元,那麼你就必須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從數學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0050的投資人,目的除了希望讓自己的資產增加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期望0050在退休後能提供生活開銷,但是到底該從0050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太快耗盡資產造成無錢可用的狀況,或是資產只有0050的話退休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我在另一篇文章介紹了退休如何從0050
大家好,我是小畢,債券的報酬來源除了收取的利息外,還有就是價格變化而產生的資本利得,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有關,市場利率上升,之前的債券價格會下降,這樣才有人願意購買之前票面利率較低的債券,相反地,市場利率下降,之前的債券價格會上升。 那我們要怎麼評估利率對債券價格的影響呢?我們可以參考所謂的存續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退休時,通常都會採用4%法則,也就是當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但如果深入了解4%法則的話,會發現根據4%法則來決定要達到退休的資產可能會過度樂觀。 首先4%法則是由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他回測了美
大家好,我是小畢,不少投資人會選擇0050搭配0056作為資產組合,0050屬於市值型ETF,選擇0050期望獲得貼近大盤的報酬,至於0056屬於高股息ETF,選擇0056則期望獲得穩定的股息報酬,0050搭配0056的組合在退休後除了可以獲得整體市場報酬外,又可以有穩定的股息當作生活費,這樣看起來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大家好,我是小畢,財務自由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一般來說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指被動收入等於所需的花費,而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達到財務自由呢?一般建議就是所謂的4%法則,就是每年的生活開銷等於資產的4%時,或是資產等於年開銷的25倍,例如每年的生活費是40萬元,那麼你就必須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從數學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0050的投資人,目的除了希望讓自己的資產增加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期望0050在退休後能提供生活開銷,但是到底該從0050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太快耗盡資產造成無錢可用的狀況,或是資產只有0050的話退休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我在另一篇文章介紹了退休如何從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