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聰明玉米」可以自己調整葉片角度!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因為植物能收到多少光,會影響到它們能進行多少光合作用,而葉片角度可以影響植物能收到多少光線(請看一下關於甘蔗葉片角度的研究),所以葉片角度對植物產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通常葉片「站」得越直,收到的光就越少。但是禾本科植物如甘蔗、玉米、水稻等,因為沒有分枝,所以葉片免不了會出現互相遮蔽的問題:上面的葉片接收到太多陽光,但下面的葉片卻曬不到太陽。而當農作物種得更密,就會讓葉片們全部都站得更直,於是接收到的光變少了,植物的產量就下降了。


許多研究,都想要找到能調整葉片角度的方法,但是過去找到的突變株,都會造成全部的葉片一起站起來或躺下去。如果能找到一種植物,上面的葉片站起來,下面的葉片躺下去,這樣大家都可以接收到足夠的陽光,豈不美哉?


當然,你可能會說:憨眠啦!哪來這種好事?最近的一個研究,還真的就發現這種好事了。而且更好的事情是,只需要「一個」基因的突變,就完成了。


這個基因被稱為lac1leaf angle architecture of smart canopy 1),大概可以翻成「聰明冠層」吧!它的葉片角度還真的是越往下躺得越平。


這麼厲害的基因,到底是影響到什麼呢?研究團隊把這個基因找出來發現它竟然是跟芸苔素(brassinosteroid)代謝有關。lac1是一個brassinosteroid C-22 羥化酶,會給芸苔素加上一個OH基,讓植物可以產生更多的芸苔素。


為什麼芸苔素合成,會造成這麼「厲害」的現象呢?研究團隊看了一下位於其他植物的同源基因。在阿拉伯芥,lac1的同源基因是dwf4,可是阿拉伯芥的dwf4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阿拉伯芥的dwf4很矮,但是lac1卻有正常的高度。


是不是玉米裡面還有類似lac1的基因呢?研究團隊看了一下,發現還有另外一個基因,與lac1有42%相同,而這個基因跟水稻的D11最像。


他們把這個基因給破壞掉以後,玉米就變矮了。如果再把lac1也拿掉,就會出現一棵很悲慘的玉米:具有矮矮的畸形葉片,花序也開得亂糟糟地。不過,研究團隊發現,只少了lac1的玉米,裡面的D11表現量會比較多。


所以,他們認為玉米裡面的lac1D11在功能上有部分重疊,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水稻裡面,而且水稻如果少了DWF4,葉子也會站得比較直,產量在種得比較密的時候也比較不會降低。


水稻的結果顯示玉米的這個lac1基因,可能真的大有可為。不過,研究團隊還是想知道到底玉米的lac1基因是怎麼辦到這樣聰明地調整葉片角度的。他們想到,過去他們自己的研究曾經找到另一個跟葉片角度有關的基因RAVL1,而且這個基因也跟芸苔素合成有關:RAVL1會活化另一個與芸苔素合成相關的酵素brd1的表現,讓芸苔素合成增加。


於是他們把少了RAVL1的玉米找出來研究,發現少了RAVL1lac1D11的表現都變少了。仔細看了lac1D11的基因,可以看到這兩個基因前面(啟動子)有RAVL1可以辨認的區域,而進一步的實驗也證明,RAVL1真的會結合到這兩個基因的啟動子上,讓這兩個基因的表現增加,造成葉片躺下來。


所以,RAVL1會造成lac1D11表現增加,這會讓芸苔素合成變多,然後葉片就會躺下來;在少了lac1 的玉米裡面 ,因為沒有了lac1,造成葉片就會站起來。但是為什麼只有上面的葉片站起來,下面的葉片還是躺著呢?而且越下面的葉片躺得越平?


當然,少了lac1還有D11,但是是誰在影響D11呢?


從上面的葉片到下面的葉片,唯一的變因就是光了。於是,研究團隊想到光敏素(phytochrome)。玉米有兩個光敏素A與兩個光敏素B,測試的結果發現,RAVL1只跟兩個光敏素A有互動,而且兩種型態(Pfr與Pr)都可以。仔細觀察缺少了光敏素A的玉米,它們的葉子也是越往下就躺得越平。


於是他們觀察了RAVL1在少了兩個光敏素A的玉米與野生種玉米裡的狀況。結果發現,遮蔭下RAVL1的量比較低,但是在少了兩個光敏素A的玉米中,RAVL1的量不管有沒有遮蔭都差不多。進一步的觀察發現,遮蔭會讓光敏素A越來越多,但是RAVL1卻越來越少。不過,在沒有光敏素A的玉米裡,不管遮蔭多久,RAVL1的量都維持不變。但是,當他們用26S蛋白酶體抑制劑處理遮蔭的玉米,這時候不管遮蔭多久,RAVL1的量也不會變。也就是說,光敏素A可能是透過26S蛋白酶體來分解RAVL1


最後,他們發現,在煙草中表現兩個光敏素A,可以讓RAVL1無法活化lac1D11的基因表現。但是如果用白光照射,因為光敏素A在白光下不穩定,所以lac1D11就可以表現了。


所以可以這麼說:光線影響了光敏素A的量,而光敏素A會把RAVL1送去分解掉,這樣就讓lac1D11無法合成更多。越下面的葉片光敏素A越多,RAVL1越少,lac1D11就越少,芸苔素就越少,於是葉片就躺得越平。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少了lac1的玉米,因為只剩下D11在工作,所以會出現越往下的葉片就躺得越平,越上面的反而站得更直的原因了。


說了那麼多,少了lac1的玉米,產量真的有比較多嗎?研究團隊進行了田野試驗,發現少了lac1的植物,在高密度(每公頃十五萬株)的狀況下,產量比野生種更好。


所以,這個「聰明玉米」因為一個基因的突變,讓它能夠隨著光線狀況調整自己的葉片角度,達成提升光合作用,也提升了產量。但是,這個現象僅限於玉米,在水稻,少了dwf4的水稻雖然葉片角度也變了,但好像就沒有那麼「神」啦!這也告訴了我們,雖然都是「草」,但是不同種的草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喔!


參考文獻:


Tian, J., Wang, C., Chen, F. et al. Maize smart-canopy architecture enhances yield at high densities.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669-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