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慈悲要從不傷害人的前提下善待自己開始| 噶瑪香香


raw-image


看到好東西時,總是想跟別人分享。分一分結果輪到自己時都沒剩下,造成自己的煩惱。(這也是習氣跟愚痴的顯現)。


有個同修開了補教班,怕小孩子受教權影響,讓家長拖欠學費,怎知食而知味的家長卻因此長期不繳錢,造成同修壓力頗大。後來請示了師父,寄出了存證信函給那些家長。或許錢是要不回來了,但至少能遏止對方的行為,也解了當事人的心結。


師父說,世間(俗)法還是要用世間(俗)法解決。


#慈悲要從不傷害人的前提下善待自己開始

我們所謂的利益眾生的見地是對的嗎?

1.如因為自己的善良,造成自己的困擾,就對自己不慈悲了。修行需要資糧~ 若是因此產生煩惱,心思散亂,心無法平靜,後續衍生的問題,會不會造就另一個不滿的自己?

2.沒有錢,如何修行,出家也是需要有人供養的。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要能滿足。

3.放縱家長行為,增長了對方的貪心,寄出存證信函,還可能導致對方起瞋心。過程中小孩也有樣學樣。 所以,善行達到了效果,還是反效果?行善要圓滿不容易啊~ (發心+過程+結果=圓滿)

4.布施的練習,適合讓自己有點痛(捨)的感覺,主要在對治貪欲。但不該造成跟自己過不去,因而喪失慈悲心。100元有點痛,那就布施110元吧。剛開始要量力而為去練習。並做好財務管理的規劃。



其實大家都有這種誤區。


#慈悲需要智慧

#布施該量力而為

#眾生也包含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