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家人用獎勵制度確保我考好成績,背完九九乘法表可以玩電動,100分有10塊,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考不好會被打,上國中開始體驗到自由後,我就不想讀書了…我父母也從那時候開始對我失望透頂。」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這樣的孩子身邊不缺少大人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全書分為八個章節,不論你是好奇「沒有獎勵怎麼讓孩子願意讀書?」或是「沒有獎勵的班級,還能有向心力嗎?」的家長/老師,都能從這本書中看見那個不安的自己,其實渴望的不是獎勵或是成就,而是肯定與信心。
考試從「輔助」變成「目的」
成績從「過程」成了「目標」 -第一章〈當一個什麼樣的老師〉
上述的這段話你認同嗎?在成績與考試的背後,更深層的也許是害怕,家長與老師們害怕孩子落後他人、害怕一旦落後,未來會失去競爭力,因而在升學體制與就業市場無法享有資源,就這樣,孩子在毫無準備下承擔了大人們的恐懼,在本書第七章〈孩子怎麼看獎勵制度〉,學生戴寧寫了這段話
「可不可以從制度的縫隙裡,看見我真正的樣子?」
不只是家長需要看見孩子真正的樣子,老師們在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擔任亮語練習生的這幾個月,亮師們透過引導所帶領的團體風氣讓孩子建立互相提醒的正向氛圍,有些孩子雖然在課業上不突出,但是他們在班級裡的主動與負責,是許多人的學習對象。詳細細節一定要閱讀實人日誌_2024.04.02_讓我們溫柔掐滅它和本書第二章〈最動人的亮點式班級經營〉,深入瞭解班級經營的三大目標與三大心法。
「付出真心,才會受傷,於是每道傷疤都是值得驕傲的印記。」不論在阿亮老師演講或是這本書中再次看到這句話,心裡總是暖暖的。這句話接住了許多用心但是用錯方法的老師,我就是其中一個…看完本書第三章〈如何做出有感的課程設計〉及第四章〈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你會感受到自己回到學生時期,被接住被看見,當學習與生活結合,當老師時時刻刻用畫面來設計課程,學習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
我一直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句話「前進的方向,是我們給孩子的;前進的力量,卻是孩子給我們的。」當我失去前進的力量時,這本書給予了我前進的方向和重新開始的能量,《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是阿亮老師集結超過二十年現場經驗的心法,他的勇敢和實踐,會讓用心的你知道「你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