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富爸爸,窮爸爸》世界變動越快,思想夠寬夠深才不會迷航

raw-image



你有在理財嗎?

何時開始關注理財的呢?

對於理財的想法是什麼呢?




2020年的疫情,啟動了世界加速器,變動快到好像發生什麼事,也不足為奇。其中,不分行業與世代,讓多數人很有感的是每半年就調漲的物價。剛開始調漲時,有種被薪資和物價夾在中間輾壓的痛苦感,漸漸地竟然習慣各店家牆上輪流出現的漲價告示。

也是在新冠肺炎那年,看見施昇輝老師說,投資總要有個開始,不然只會站在門外猶豫不決。在通膨和施老師的金句雙重推力,儘管害怕,終於踏出定期定額投資第一步。距離上次試圖研究理財,東看雜誌西看書,打算讀懂財報再進場,相隔14年。當年,越看越不懂,決定放下一切,安慰自己「我連統一發票不太會中,沒有偏財的命,還是專注其他地方吧。」閱讀幫助我豐富對於理財的認識,原來也有不用懂財報的理財方法,減少陌生感,才能帶來安心。《富爸爸,窮爸爸》就是經典必讀之一,這些年從不同地方都看到推薦閱讀本書。

閱讀豐富理財的認識 (圖/PIXABAY)

《富爸爸,窮爸爸》帶來的三個思想翻轉

作者羅伯特清崎用朋友的富爸爸和自己的窮爸爸帶給他的財務觀念,來說明各種能夠帶來財富的觀念,以及需要避免的心態及行為。現實生活中的羅伯特清崎,或許故事並非完全真人真事,他也曾經惡性倒閉公司。然而《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經歷27年,不僅曾出了20週年紀念版,現在市立圖書館電子書,預約排到219位,顯示書中的觀念仍有可學習性。

①別為了消除恐懼去工作

作者認為,為消除沒錢恐懼去工作,就只會看到眼前的工作和錢,無論是窮人或是富人,一旦心態如此,就變成金錢的奴隸。學習支配金錢,運用金錢再賺錢,例如他會用買賣房屋的收益去買想要的東西,而非預支/透支消費,再賺錢繳卡費。另一方面,慾望的內涵包括選擇工作時,最好能為自己帶來學習,賺錢很重要,倘若工作能力也有成長,更能拓展獲得財富的能力。

平心而論,恐懼是人類原始生理的好情緒,幫助我們遇到危險能立即決定戰鬥或是逃跑,提升存活率。書中「不帶著恐懼」的概念,提醒我若純粹戴恐懼變色眼鏡看到的世界,可能做出不符真心的決定,也有偏離現實的危險。「恐懼搭配內在智慧」讓人更有動力去做出改變,因為恐懼懂得停下來傾聽內在聲音,選擇適合的因應方式,比單純恐懼帶來更豐富、更有力量的行動。我則是希望可以開心賺錢,幸福花錢。因為賺錢代表我有能力幫助世界,花錢是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感謝提供服務的人。

②真正的資產,是不需要親自做,就能帶來收入

羅伯特清崎舉例真正的資產包括,可以請人代為運作的事業;股票、債券、基金;產生收入的房地產;專利權;任何其他保值/增值,且在市場好流通的東西。他指的真正資產與近年主流理財很常提到的被動收入相似,只靠勞力去賺取的收入,當體能或健康下降時,將面臨收入銳減的風險。其中令我反思許久的是房地產,若有足夠資產,我也想要買一間收租,一間自助。理想很夢幻,現實很骨感,面對所在地區房租、房價一直漲,被長年租屋的房東一口氣漲三千塊房租,尊重房東也有生活要過,也有漲租的權力,我選擇搬家和買預售屋。透過搬到租金較低的地方,留下更多現金,買多年後交屋的預售屋,為自己爭取投資增加財富的時間。

或許如作者所說,他並不是要每個人都出來創業當老闆,是想要強調關注自己的事業(真正的資產)才能幫助人們走上致富的路。換句話說,能夠在處理資產時,試著增加真正資產的比例,至少能避免每一分錢都用勞力賺取,甚至為了賺多一些犧牲生活品質。有好幾年,想要增加收入,我同時做專職和數份兼職,有種靈魂被抽乾的空洞感,直到某天發現要是當下死掉,我一定會後悔,趕緊調整工作和生活的比例。帶著對真正資產的覺知,至少不會偏離善加理財太遠。

學習有形無形的知識,累積的高度帶我們看見更寬廣的風景(圖/PIXABAY)

③學習並掌握多項技能,收入更能顯著增長

書中舉例就像女記者詢問他怎樣能成為暢銷作家,他建議對方去學銷售,記者大怒覺得他這樣汙損了文學的價值。羅伯特清崎說,自己絕對不是最好的作家,但他可以當最暢銷的作家。同理,他詢問課堂學員,是否有信心做出比麥當勞好吃的漢堡,大家都點頭,但麥當勞可以成功賺錢,不是因為漢堡最好吃,而是有出色的商業系統。因此,他認為世界上有許多有才華的窮人,是由於沒有行銷、與人互動互惠等技能所造成。

我想到,富有的人多半具有較寬廣的視角,更能看見商機,彈性變通不被時代淘汰,而這樣的開放是從願意瞭解和學習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知識而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是精通政治、經濟學、文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物理學的通才。習慣現代專精分工的我,有時候與不同領域朋友聊天,或是閱讀書籍,才有機會看見同樣事情的不同切入點,甚至驚訝自己觀點如此的狹隘,同溫層太厚?!

結語:清楚我們的目標,多認識與嘗試,都是好事

閱讀書籍不會每個觀念都符合我們的價值觀,但有一點很清楚的是,書中的作者很清楚,他想要賺錢,想賺越多錢越好。他建立信念,累積工作能力,上置產及各種能賺錢的課程,都是為了累積更多財富。我想要足夠的錢,想要在這過程中去體驗、挑戰與超越自我的人生課題。目標有多清楚,代表對自己認識多深,也就更能挑選出符合自身價值觀與特質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行動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