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這個系列有一段時間了。從公告暫停解讀諮詢服務那一刻,我就在想,這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來實驗(亦是考驗)身為投射者的核心預設:「休息」,是聚積「生產力」的必要過程;懂得「喊停」,能幫助投射者回歸自我賦權。
所以,將近一年的時間,我保持單純的身分,僅作為一個照顧者,照顧癌症移轉的爸爸,也照顧中年維艱的自己。
在文章的標題,我曾猶疑要不要把「成功」這兩個字放進去,想了想,對於「成功」,如今我追求的,已非步步青雲,而是步履輕盈。因此,我願意和投射者朋友們分享的,就是這種漫步的心境,朝自己內在的聖殿行進。
關於投射者何以安身立命,我一直很喜歡夏娜.科尼利厄斯 & 戴娜.斯泰爾斯(Shayna Cornelius & Dana Stiles)在《人類圖,你的生活實用演練》一書中提到的觀點:「相較於生產者,擁有穩定運作的薦骨引擎,能讓它們整天航行,身為投射者,你並不是船,而是燈塔,你不是被設計用來下水的。你必須一磚一瓦,建構起燈塔的外牆,投入讓你著迷的項目,清楚你想要分享甚麼,以觀點替人引路。」
我聽過許多投射者的親身經歷,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最後總會殊途同歸、驗證一個堅定不移的真理:只要能量投注得宜,投射者的專注力,會在周遭產生仿若磁吸的效果,自動吸引邀約、機會、賞識前來。
「專注」,聽起來不難,之所以分心,是因為我們更「關注」於與自身目標無關的事物,像是迎合主流價值觀感,努力讓自己變得有用。或者對於他人言行評價「反應」過度,認為自己竭盡心力,卻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被強烈的嫉妒、憤怒、委屈,沖昏了頭,嚐盡苦澀的總和。
唯有當投射者破除「向外關注」、「反應過度」的盲點,將強大的聚焦力轉用於「內在建設」,才會開啟自我賦權的轉折,能強烈感受到龐大的能量,完全足夠支撐自己完成心中所想。
人生,會有甚麼比擇你所愛、愛你所愛,更接近成功?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曾經烏雲罩頂的中年危機,突然不再狂風暴雨,我知道,我比過去更明白自己、更願意替自己做出決定。
趁著兩天意外的颱風假期,我將這段時間實踐的幾個生活守則,紀錄在這裡。這幾項生活守則,圍繞在「專注打造自己」的主題。我總是想像,自己是一座燈塔、或一片電子告示板,與其擔憂要如何被別人看見,我優先考慮一個核心問題:在我心裡,甚麼是讓我由衷感到熱愛的東西,我願意不厭其煩地創造和傳達出去?
建議你也可以先從這個核心問題開始,哪怕要花個十天半個月來琢磨,都沒關係。實踐是漫長的路途,過程有高低有低;實踐也是個體化的發聲練習,重點是瞭解與掌握自己的獨特性,心裡不需要太著急。
🗼觀察出自己的黃金專注期,將自己最喜歡、對自己最重要的事,優先利用此時段完成。🗼
投射者的能量,不如生產者來得持久,所以格外需要有意識、有紀律地管理,使其投注在跟自己的內在建設有關的項目,才是正確的運作方式。
所以,細心觀察與感受,自己最有精神體力、最能全神貫注的時序,是甚麼時候?大概可以持續多久?這跟每個人的生理時鐘、日常作息有關,請留意自己一天至一周內的能量消長。
以我而言,我的四個能量引擎都缺乏穩定運作的動力,所以,一天當中我精神與專注力最頂的時間,是孩子都還沒起床的清晨,可以持續三小時左右。周一到周三,工作時有突發任務,體力與思緒瀕臨透支,週四與周五相對有點緩衝,周末是家庭時間,一般很難專注。
對自己的能量消長,有了基礎認識,我便優先將對自己重要的事,例如寫作、更新粉專、構思人類圖作業、陪伴爸爸,往這個時序挪動。
這看似常識、又微小的一步,是自我賦權最關鍵的一步。它代表你願意接受自己的能量有限,而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優先。當懂得尊重自己的能量,周遭的人事會自動展現同等的尊重,不再將你的時間與精力,視為理所當然。
🗼過了能量黃金期,就休息,運用智慧「借電」與「充電」。你的洞察力,比勞動力更值錢!🗼
接下來這個守則,一開始實踐起來,會比較挑戰。因為投射者最擅長在工作上搶當拼命三郎,無時無刻都在勉強自己,要比別人更耐操、耐磨、耐擦撞。
可是,多數時候,你已經累壞了。忍耐與假裝,只是在脆化身體與心理健康,然後,只需要一點點意外,就會讓信心全面潰敗,以為自己不成材。
所以,每過了黃金專注期,我就會站起身來走一走,藉此提醒自己,「休息」的時間到了,接續的時間,我必須切換成「借電」與「充電」模式來運作。
我知道你想問,工作怎麼可能「休息」?職場上,的確不可能躺平休息,但你可以適度放下控制權與主導權,選擇和他人合作,借用他人的能量,來幫助專案達標。
記住,你不需要親自執行每一件事情,好好運用投射者的觀點優勢,釐清方向、分配資源,在事情起始之前,先聽取全部的意見,替自己創造俯瞰大局的制高點,如同《人類圖,你的生活實用演練》所言:「投射者不是用時間來賺錢,而是用智慧來賺錢。」,你的洞察力,比勞動力更值錢。
此外,善用「借電」的智慧,留意職場有沒有其他資源,能讓自己獲得額外的「充電」,諸如外訓機會、線上自主學習、甚至企業員工自組的各式社團,想辦法參與,讓工作的場合,不只是輸出,也有輸入的反饋。
如果組織欠缺這些安排,不要緊,有時,在職場保持閱讀與吸收新知的習慣,也是一種能量輸入。務必替自己在職場保留一些「充電」的餘裕。
🗼將夢想切成小塊,每完成一小塊,就替自己大聲喝采!🗼
請注意我的用字,「小塊」與「完成」。別把自己由衷熱愛的事情、念茲在茲的夢想,預設得太龐鉅,同樣地,也不需要將之看得太功利。一次前進一點點,有完成就好,不苛求完美達標。
我熱愛寫作,完成出書的夢想之後,我還想完成從中學就萌芽的志願:參與全國性的文學獎項。你看,我連動詞都調整完畢了,志在「參與」,不把注意力放在「得獎」。
也不瞞大家說,在遠流出版社春旭總編輯的鼓勵下,我將自己的第一本書《不辜負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投稿至一個新興的文學獎項,只有出版首本書籍的創作者,才有參賽資格。
前陣子,結果揭曉,哈哈,我落選了,這代表我再也無緣投報此一獎項。難過了一下下,轉念想想,突然覺得光榮起來,我一度因為工作、成家,荒廢了寫作很多年,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在中年寫出一本書,還趕上參加第一屆的新獎項。這樣的自己,真是太帥了啊!我決定頒給自己首獎。
雖然落選了,我仍持續寫著,準備明天恢復上班上課以後,在截稿期限前,將新寫好的稿件,投遞到另一個我慕名已久的文學獎。
我不知道評審會怎麼看待我的文學作品,老實講,我也不很在意,因為,這篇作品,投注了所有我對文字的熱愛,見證著我人生的跋涉與翻頁,我覺得自己很美好。
在簡介作者的報名欄位上,我形容自己是朝青春夢想匍匐前進的創作者,相信歲月不會把腳步走老。寫完這句話,即刻感受到深處的熱能,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貫串全身,這是我第一次深刻與自己的內在能量連結,當下震動莫名。
我花了將近二十年,試圖打造所謂成功的後中年,然而,所有的努力,都不如這段時間的自我鍛鍊,來得真實醒覺,謹此獻給所有的投射者。外在的毀譽,不足掛齒,你只需要心無懸念,專注往自己的所愛奔赴。
然後你會發現,你的能量,會讓你立足於最適切的地方;你的光芒,能引領與你一樣迷惘的人,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