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燃燒殆盡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約而同,最近好多朋友跟我說起心裡的感受,「覺得被掏空」、「對任何事情感到麻木、抗拒,不再有創作的興趣或靈感」、「各方面都更加努力,效能卻每況愈下」。聽起來很像我們陷入中年危機、甚至是經歷更年期前兆的過渡期,很容易忽略這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職業倦怠警訊。


在《你,燃燒殆盡了嗎?》一書中,作者Kandi Wiens博士,援引專家的話,來描述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一個指標,顯示出人們的本質與他們必須做的事情之間已經脫節,代表著對價值觀、尊嚴、精神和意志的侵蝕。」,在工作上,經常反覆出現以下徵兆:


🤕疲憊不堪和精力枯竭的感覺

🤕對工作感到憤世嫉俗或負面情緒

🤕職業效能下降(感覺自己效能低落或沒有發揮最佳水準)


老實說,前兩年,我一直深陷上述情緒無法自拔。在公司頻繁易主的險峻情勢下,撐過第一個難捱的五年,表面上形同倒吃甘蔗,然而心境苦大於甜。


我還注意到,自己在形容工作時,越來越頻繁地講出:我受夠了、根本就是被困住、沮喪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這一切都沒有意義、完全提不起勁,等等這些喪氣話。在在顯示,我可能正處於職業倦怠的暴風圈。


之所以會產生職業倦怠,主因之一,在於對工作投入過多的情感,細數每一個「多情」指標,我亦無一不中:


😈對批評反應過度

😈工作超時、在工作以外的場合一直談工作的事

😈總是想要討好別人

😈將自尊與工作表現掛勾,把工作視為成就感的主要來源


作為大半輩子的工作狂,一時之間要限制對工作的情感投入,談何容易?也曾嘗試過不少斷捨方式,總半途而廢。


我喜歡《你,燃燒殆盡了嗎?》書裡的犀利歸因,將職業倦怠,視為對工作中慢性情境壓力源的長期反應。換言之,不是我有問題,是我的工作出了問題。首要之務,是檢視公司組織有哪些不符個人需求和期望之處,未被滿足、長期不匹配的地方越多,職業倦怠的比例越高。


大家不妨衡量一下這些指標,同時感受看看,自己是否對某項指標特別在意,感覺緊張或焦慮?這便是觸發個人職業倦怠的因子。


🤢工作量:當個人的能力與工作要求不匹配時,就會出現問題。

🤢掌控性:實際獲得的自主權,如果不符合最佳表現所需,壓力就會更大。研究指出,缺乏職業掌控性和倦怠之間,呈現明顯的正相關。

🤢報酬:付出的努力和時間沒有得到相對回報,情緒會受到巨大打擊。

🤢價值觀:個人價值觀與組織所展現的價值觀不相容時,就會產生倦怠。

🤢公平:經常遭受偏見或不公平薪酬等待遇的員工,倦怠的可能性會提高兩倍以上。

🤢社群:缺乏社會支持和連結會讓人感到孤立,工作變得更艱鉅,因而耗盡精力,更容易倦怠。

🤢有毒的同事和老闆:散播負面情緒和有害行為,用高壓、憤世嫉俗、疏離感和士氣低落「汙染」工作環境,其他人必須替他們收拾爛攤子,最終導致自己陷入倦怠。


以我為例,自主掌控性低、以及報酬不成正比,最容易引發我倦怠反應的兩大觸媒,它們總是與自信低落與尋求外在肯定的創傷經驗掛勾在一起,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認清自己的倦怠源之後,我從這本書裡,獲得幾個關鍵學習,在此與大家共享:


✍️ 將心力與目標,聚焦於我實際可以控制的事情,凡超越我的控制所及,瀟灑let it be。


所以,我不再期許自己「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每天,我只「盡力協助」兩個優先問題。也許你會好奇,怎麼可能,一天工時好歹也八個小時,只專注兩個問題會不會太少?


答案是不會。有時兩個優先問題還嫌多。因為在工作當中,我們真正能控制的事情,其實超乎想像得少,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當成自己的問題,硬把自己工作成一個受害者。仔細檢查所有的工作承諾,你會發現有些可以交託給別人、有些沒必要開始、有些可以從清單中去除。


✍️ 大膽承認自己的脆弱與需要,優先照顧自己的脆弱與需要。


自從我又重回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角色之後,我開口求援的次數,多過過去二十多年的職場總和。面對對方詢問:「有甚麼我可以幫得上忙的嗎?」我一定認真思索,有機會借力聯盟,絕不單打獨鬥。


這麼做的結果,有效解決了失衡的分工,還令我意外拓展了不同層面的「韌性關係」,如書中所提:我找到提供同理與支持的人、替我理解辦公室政治的人、幫助我重拾信心做出反擊和自我辯護的人、能使我維持洞察或轉換觀點的人、具備足夠幽默,讓我對自己和處境一笑置之的人。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也不必一個人。


✍️ 堅守自己的核心認同,記得騰出時間,去做工作以外,真正帶給自己快樂的事情。


職業倦怠是溫水煮青蛙的過程,我們身在其中,會漸次失去對周遭事物的感知與熱情,而逐步變得麻木,覺得人生喪失意義,毫無樂趣可言。請對自己的麻木、無趣保持基本的覺察,工作場域的價值認同,從來無法定義一個人的全部意義。


也許你還不那麼清楚或確定,自己的核心認同是甚麼。不要緊,你一定知道做些甚麼會讓你感到快樂,放手去做,快樂往往比產值,更能告訴我們,自己究竟是誰。


我爸曾經是在職場上鞠躬盡瘁的工作者,他所樹立的職場成就,是我窮盡一生都無法企及的。而我現在知道,我不必證明自己可以超越他的成就。我的人生,可以另有建樹,毋須過度建設。


在他生病的這幾年,我也清楚意識到,生命如此短暫,不應該在令自己疲憊、虛弱、負重的工作中度過,而是思考,如何善用自己的力量,做出正面的影響;如何與生命中的人與事,建立起深刻的連結。


工作,只是幫助我們達成這些目標的中繼站,絕非歸途。所以,別在半路就把自己燃燒殆盡,未來還有好長的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裡的人類圖的沙龍
179會員
272內容數
2025/04/19
這一陣子,養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全拜最新閱讀的〈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所賜。 因為上班的時間比較彈性,早上,等先生孩子出門之後,我會利用清洗早餐杯盤的零碎時間,來替自己準備午餐和晚餐的便當。
2025/04/19
這一陣子,養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全拜最新閱讀的〈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所賜。 因為上班的時間比較彈性,早上,等先生孩子出門之後,我會利用清洗早餐杯盤的零碎時間,來替自己準備午餐和晚餐的便當。
2025/04/11
「今天,成為自己」,是我籌備多時的podcast節目,也是歷經去年震盪起伏之後,我認真想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開始時,我對這個節目抱持許多期待,就像是寫書一樣,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幫助到類似處境的朋友,更渴盼第一本書大賣特賣。
Thumbnail
2025/04/11
「今天,成為自己」,是我籌備多時的podcast節目,也是歷經去年震盪起伏之後,我認真想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開始時,我對這個節目抱持許多期待,就像是寫書一樣,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幫助到類似處境的朋友,更渴盼第一本書大賣特賣。
Thumbnail
2025/04/05
每回看崇義老師 李崇義/Charles Lee的書,總是會勾起許多深埋在往事裡的談話記憶。那些談話,都不是很愉快,最後也直接或間接導致關係的崩解及離散,隨著時間過去,變成不願觸碰的傷痂。
2025/04/05
每回看崇義老師 李崇義/Charles Lee的書,總是會勾起許多深埋在往事裡的談話記憶。那些談話,都不是很愉快,最後也直接或間接導致關係的崩解及離散,隨著時間過去,變成不願觸碰的傷痂。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這幾年我顯得特別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有自身的也有來自外在的,簡短分享
Thumbnail
這幾年我顯得特別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有自身的也有來自外在的,簡短分享
Thumbnail
有時候,應該說總是,我們都無法擺脫自己營造的那個世界。
Thumbnail
有時候,應該說總是,我們都無法擺脫自己營造的那個世界。
Thumbnail
不約而同,最近好多朋友跟我說起心裡的感受,「覺得被掏空」、「對任何事情感到麻木、抗拒,不再有創作的興趣或靈感」、「各方面都更加努力,效能卻每況愈下」。聽起來很像我們陷入中年危機、甚至是經歷更年期前兆的過渡期,很容易忽略這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職業倦怠警訊。
Thumbnail
不約而同,最近好多朋友跟我說起心裡的感受,「覺得被掏空」、「對任何事情感到麻木、抗拒,不再有創作的興趣或靈感」、「各方面都更加努力,效能卻每況愈下」。聽起來很像我們陷入中年危機、甚至是經歷更年期前兆的過渡期,很容易忽略這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職業倦怠警訊。
Thumbnail
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有點失去熱情了...
Thumbnail
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有點失去熱情了...
Thumbnail
你也突如其來覺得疲倦嗎?
Thumbnail
你也突如其來覺得疲倦嗎?
Thumbnail
可能已經上了疲勞的癮,壓力難以釋懷。
Thumbnail
可能已經上了疲勞的癮,壓力難以釋懷。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出現以下想法: ✅對生活鮮少熱情 ✅感到厭世 ✅容易倦怠,即使從事不討厭的事情仍是 ✅心累 ✅一天開始沒多久,已經累得癱在一旁 ✅想做點什麼,但想想還是算了 ✅在同樣的事情上打轉 ✅缺乏動力 只要超過三個,你已經有靈擾的問題了! 〝好誇張,怎麼可能,我又沒做什麼〞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出現以下想法: ✅對生活鮮少熱情 ✅感到厭世 ✅容易倦怠,即使從事不討厭的事情仍是 ✅心累 ✅一天開始沒多久,已經累得癱在一旁 ✅想做點什麼,但想想還是算了 ✅在同樣的事情上打轉 ✅缺乏動力 只要超過三個,你已經有靈擾的問題了! 〝好誇張,怎麼可能,我又沒做什麼〞
Thumbnail
2020/03/07 改變常常都不會愉快舒服,甚至,很多時候是痛苦,我們壓抑住的情緒情感,會增強黑暗的感受,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這麼做了。 我們對生活中很多事物的無力感,對生命裡很多經歷的挫折感,也都會形成能量影響這個世界,同樣的,我們給彼此的溫暖關懷,溫柔微笑,支持稱讚,也會流
Thumbnail
2020/03/07 改變常常都不會愉快舒服,甚至,很多時候是痛苦,我們壓抑住的情緒情感,會增強黑暗的感受,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這麼做了。 我們對生活中很多事物的無力感,對生命裡很多經歷的挫折感,也都會形成能量影響這個世界,同樣的,我們給彼此的溫暖關懷,溫柔微笑,支持稱讚,也會流
Thumbnail
所有創作之旅中難免會遇到,靈感枯竭的時刻,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世界好像突然顯得灰暗無光。 前幾次當然會覺得心灰意冷,覺得自己已經油盡燈枯了,但是這樣的次數多了以後,我開始學會去重新點燃那消逝的火花。
Thumbnail
所有創作之旅中難免會遇到,靈感枯竭的時刻,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世界好像突然顯得灰暗無光。 前幾次當然會覺得心灰意冷,覺得自己已經油盡燈枯了,但是這樣的次數多了以後,我開始學會去重新點燃那消逝的火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