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被色縛是為真繫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若被色縛是為真繫縛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大莊嚴論經》,在《大正藏》第 4 冊 282 頁下欄到 283 頁的上欄。

經上說:如果能聽聞正法,就能從束縛中得到解脫。

過去曾聽說過,德叉尸羅國有個犯罪的人被關在僧眾房舍的區域中,夜晚僧眾們說法時,這些犯罪的人就到僧中依著次第坐下來聽法。

有一位比丘講有關於「生死的流轉與還滅」的經典,他說:「佛曾經告訴比丘們:『凡夫愚昧不聽聞正法的人,不能明了「色」的真相:不知道「色」只不過是因緣和合,是無常生滅法;由於對於色沒有正確的認識而產生喜樂、貪愛,心生染著;無法深刻體會「色」的過患會帶來種種的痛苦;不知道對色厭離,不知道調伏、斷除對「色」的貪欲,求得真正的出離。一切眾生不能如實了知「色」的種種過患,這樣子被「色」繫縛,就是真正的被繫縛住了。

被「色」繫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眼見端正莊嚴的色相,立即產生喜樂、貪愛,就是被「色」所繫縛。

一個被「色」繫縛的人,內身全部被牢牢地綑綁住,於生死輪迴中不知色的根源,就這樣子漂流在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找不到一個可以安穩得度的地方。由於不知道出離生死,因此被緊緊綑綁在生死輪迴中,從這一生又繫縛到下一生。』」

這時被囚禁的罪人聽到比丘的開示,深深地思惟其中的義理,常常憶念受持不忘,朗讀、背誦都非常流利通暢。那時,國王派人來解除罪人的手銬腳鐐,他的親友、眷屬、跟隨在旁邊的人,知道這個人獲得釋放,大家都很開心前來問候。

可是,這位剛重獲自由的人,卻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你們只看到我獲得釋放,心生歡喜前來安慰問候我。其實我只是從牢籠裡面釋放出來而已,可是,我與一般愚癡的凡夫眾生一樣,還是經常被繫縛住而不曾得到解脫啊!

不只是色繫縛住凡夫,所有的五取蘊(五取蘊就是對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執著),所有的五取蘊都像色法一樣綑綁著一切凡夫眾生;不但活著的時候被束縛,死了到三惡道那裡去也是一樣被繫縛,甚至生到天界也是如此。

從今生到後世,都不曾離開過束縛。凡夫就這樣被繫縛著,在三界中,不斷地輪迴,一次又一次地來三界受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永無止息。

我從那位法師的言談中聽到這樣的話;我耳中所聽到這些話,是具有一切種智的佛陀所開示的。(佛說的法,透過法師們展轉相傳,終於今天才傳到我的耳中。)一切的煩惱牢牢地綑綁我的心,就好像被牛軛套住一樣。我一直背負著這樣的枷鎖,從來不曾卸下過;為什麼你們卻說我已經解開繫縛獲得解脫了呢?

如果你們真的關心我、愛護我的話,請幫我啟奏國王,請求國王讓我出家。唯有具備正見獲得見道現前,到達寂滅涅槃的彼岸,若能證得這樣的境地,才可以說是真正的解脫!

如果可以出家,便是遠離枷鎖,能有機會得到真實的解脫。」

那時,眷屬們聽了這些話,便啟奏國王,國王就允許這個人出家。他出家之後,由於精進修道,最後證得了阿羅漢果。

像這位被禁閉在僧房區域的罪人,由於聽法的緣故都能得到解脫,更何況是特意去聽法的人!所以,各位行者應該經常前去寺院、塔廟認真聽法。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聽法真的、真的很重要!這個罪人他因為聽了正法,同時也有善根,體悟到真正的繫縛並不是因為被關在牢籠裡才不自由,而是由於煩惱,所以被繫縛在三界裡得不到解脫。

即使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凡夫眾生還是被煩惱所綑綁著,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這樣的不自由,不只是這輩子而已;以時間上來講,從今生到後世;從空間上來說,從人到三惡道,甚至到三界天(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只不過是從一個牢籠換到另外一個牢籠而已,並沒有超三界得到真正的解脫!

經文中提到,罪人被關在監獄裡還不是真正的繫縛;如果被「色」所繫縛,那才是真正的繫縛。這裡所說的「色」,不只是美色喔,還包括對一切物質的貪求,對自身的貪愛,這些都是繫縛。

而且以五蘊來說,不只是「色」能繫縛凡夫眾生,受、想、行、識也會繫縛著我們,一切的五取蘊都會。例如貪、瞋、癡這些心所,錯誤的觀念,或者對某些人、事、物的看法,這些錯誤的見解、行為都同樣是繫縛。

各位是不是覺得已經自由自在解脫了呢?或者是覺得:非常不自由,非常不自在。那為什麼不自在?或許有的人由於身體的病痛不能夠自由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去旅遊;或許有的人是因為經濟的壓力而喘不過氣來;或許有人覺得因為有家庭或者家人的繫縛,所以不自由。其實,真正繫縛的根源都不是這些身體病痛或者是家人,而是我們的煩惱!

由於煩惱──有貪瞋癡的煩惱,而造了業──身口意的業,而感得三界業報身,再來三界輪迴,就在三界裡面一個牢籠換另外一個牢籠,不斷地在三界輪轉。

所以我們必須斷除貪瞋癡等煩惱,去除對色、受、想、行、識的執著,不再造有漏業,才不會感得業報身來三界輪迴;唯有這樣,那才是真正的解脫。

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色:泛指一切現象。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反省,有時候我們不瞭解實情,可能人家無心的一個言語,或者一個動作,但是,我們總以為人家是不是看不起我,心裡就起煩惱。有時候更造了惡口,或者打罵,甚至殺業,其實這些都是得不償失,最後損傷的還是自己。我們造了因,得到的果是如影隨形。希望大家能夠謹慎身、口、意三業,精進不要放逸。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學佛要先從「看好自己,接納自己」開始;不要從「否定自己,追求聖人」的角度開始。做不到,硬要裝,撐不久的。接納自己現在不完美,找一個你喜歡的菩薩形象,然後好好的讓自己雕琢出來比較實際。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反省,有時候我們不瞭解實情,可能人家無心的一個言語,或者一個動作,但是,我們總以為人家是不是看不起我,心裡就起煩惱。有時候更造了惡口,或者打罵,甚至殺業,其實這些都是得不償失,最後損傷的還是自己。我們造了因,得到的果是如影隨形。希望大家能夠謹慎身、口、意三業,精進不要放逸。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學佛要先從「看好自己,接納自己」開始;不要從「否定自己,追求聖人」的角度開始。做不到,硬要裝,撐不久的。接納自己現在不完美,找一個你喜歡的菩薩形象,然後好好的讓自己雕琢出來比較實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輪迴」與「煩惱」之間有何關係呢?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輪迴」與「煩惱」之間有何關係呢?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