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如何透過提問完成目標-精準提問的力量讀後心得#87

許多人都會在遇到需要執行的事情,例如規劃任務、決定行程的時候直接動手進行,直接動手不能說錯,但是會容易失去方向,只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或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這就有賴於不停地提問,先把問題列出來,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完成任務,不論是問自己或問屬下,把所提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才能在一張白紙的時候慢慢築起整份藍圖。

raw-image


《精準提問的力量》的作者法蘭克・賽斯諾(Frank Sesno)本職是一名記者,在本書透過過去訪談以及所見所聞吸取經驗,告訴我們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有效的提問,達成任務,作者提出以下的11種提問類型:

  • 診斷型提問:幫助找出問題根源。
  • 策略型提問:幫助制定計畫和長期目標。
  • 同理型提問:幫助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內心想法。
  • 搭橋型提問:幫助建立關係和互信。
  • 衝突型提問:幫助應對爭議和對抗。
  • 創意型提問:幫助激發創新思考。
  • 任務型提問:幫助設定和完成任務。
  • 科學型提問:幫助進行研究和實驗。
  • 面試型提問:幫助了解他人的技能和潛力。
  • 有趣型提問:幫助讓對話更有趣和輕鬆。
  • 遺產型提問:幫助了解生命重要的成就。

對於作者所提出的提問類型,筆者提兩個比較印象深刻的提問方式。

策略型提問

策略型提問主要的目的式建構一個清晰的策略地圖,幫助我們了解策略的各個面向是否能夠帶領我們走向目標,例如當公司希望採取某個執行策略時,可以問業務經理(或自己)如何設計有效的計畫目標並檢核是否有我們沒有想到的風險。

又或是在人生採取重大決策前,向自己提出策略型提問最主要是要梳理人生的各種重大決定可能會有什麼機會成本,問自己達到目標有什麼需要達成的事項或前提。

首先在設定長期目標上面,長期目標通常很難想像,也因此更需要想像力去具體化最終的結果,這時候可以透過不斷的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要採取這樣的策略?這能帶來什麼和現在不同的未來?

作者在本書還有提到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想像未來成功時的狀況,例如贏得奧運金牌,當時的環境背景是什麼?身邊會有哪些人會來恭喜你?站上頒獎台會有什麼感言?從這樣的具體想像中往回推想會達成這樣的成就,中間可能會經歷什麼?可能會需要哪些必要技能?可能會受到哪些人的幫助?這些都是帶來改變的轉捩點,當深入思考長期可能會需要那些要素後,前方的道路就比較不會那麼模糊不清。

透過不斷的詢問自己對未來的想像,接下來需要詢問的是有關於風險及可能的阻礙,當計畫的評估是可行的,並且未來可能也有機會帶來不錯的回報,我們需要根據已有的資訊評估可能的阻礙是什麼?阻礙可能是人可能是環境或財力?甚至是沒有持續精進也是一種風險,當我們的計畫可以想到各方各面可能帶來的挑戰及結果後,對於結果就不會總是抱著天真的樂觀,太過樂觀的想像可能會讓我們在執行計畫時缺少靈活性,因此在這一個階段詢問自己負面的提問會有助於評估合理的結果以及計劃容錯率。

接下來是如何衡量成功,問自己怎麼樣才能算是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度量自己有在進步?對於人生規劃來說,一個決定影響的可能是往後數年的人生規劃,所以我認為這一點需要持續的提問,不斷地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才能夠確認是不是能夠達成目標。

策略型提問問的不只是對於成長藍圖的建立,還有對於自身的理解,但以提出策略的執行框架來說,我認為這些提問是作者給的一個大框架,框架下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自我審問,一個策略的好壞不僅僅建立在自認為未來很好就完事了,更多是在於對於策略的掌握度、各種限制的取捨拿捏,才能夠造就一個可執行、合理期待的未來。

有趣型提問

作者提出的有趣型提問主要的應用會是在人與人的交流,加深關係及創造良善互動,有趣型互動猶如搭建溝通的橋樑,讓人與人能持續透過輕鬆的閒聊開啟富有創造力的對話。

現代人往往活在虛擬的世界當中,在現實世界往往不知道如何打破沉默,作者提到,其實提問就是一個創造互動的模式,有趣的問題往往就是可以打破沉默的開場,並從一個點延伸到線、面,我認為創造開場的提問會比較是通俗、廣泛的議題,例如最近吃了什麼好吃的餐廳?是否有收看OOXX賽事的習慣?這種開場式的提問激發了雙方對於自我經驗的探詢,並可以透過提問的過程找到可以深入的細節。

當進入狀況後,可以再藉由第二個階段去進一步讓對話加溫,例如讓雙方有一個共同的想像,這個想像不一定要基於現實過歷史經驗,可以是天馬行空的幻想,例如討論上了火星後的人類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如果這間餐廳蓋在我家隔壁會不會讓我更有意願去消費?透過進一步的對話更了解彼此探索未知,進入一個只屬於兩方對話者的對話中。

另外,在溝通的過程當中穿插幽默和輕鬆的氛圍,也是提問型互動的關鍵元素,這不僅代表的是這一次對話中的樂趣,也隱含了下一次互動的可能。

一個良好的互動就像是在玩傳接球,能夠一直有來有回的傳接球時,就像在為彼此關係加溫,還能夠探索不同的觀點,了解對方價值觀,如果彼此觀點不同也不用急於切割,畢竟這只是在閒聊不是在談生意,了解對方觀點等同了解對方多一點,在真的要合作或共事時也能讓自己有選擇性(是否要跟他搭檔或合作),有趣型提問重點在於不讓氣氛冷卻,在於讓自己能夠持續開啟對話。


我認為這本書的作者因為是一位記者,對於政治議題會有比較多實務經驗的舉例,但我認為舉例的內容會稍顯冗長,對於實際提問的場景並沒有一個通用的釋例,而且對於提問來說看完會有種仍然不知道如何提問的困惑,不過好在書末有針對提問作出章節總結,稍微能夠理解作者想傳達的提問技巧,但實際上要使用還是需要練習,畢竟要問到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提問者會於對話的熟悉程度。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要仔細傾聽,不只是聽清楚對方想表達什麼,而且應該要觀察對方,包含肢體語言、聲調、表情等等,來確知雙方是否有在同一個ZONE中。

個人認為如果有時間,本書還是很值得慢慢品味,但是如果想要直接了解書中核心觀念,大概可以翻閱作者的舉例及書末總結,但如果對於作者會一直提及的政治角力的舉例很有興趣的,我認為本書是一個很好的教我們溝通的藝術。

溝通本來就是一種藝術,如何建立人與人的連結一直都不是簡單的事情,而提問正是溝通當中最關鍵的部分,提問一般來說較少具備個人主觀的觀點(除非是用提問的方式來質問,書中另外有提到這類的提問技巧),當一個提問能夠有效搭起橋樑時,就會更能加速加深對自己或他人的理解,並達到最終的目的。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希望你可以:1️⃣ 動動手按一下愛心❤2️⃣追蹤我的方格子3️⃣追蹤我的粉絲專業、IG4️⃣或不吝按下「贊助」不吝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我也會把你們的支持當作動力持續更新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teve觀察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