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華社悲情與公民社會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個星期到怡保郊區一間購物中心的戲院觀看《五月雪》。雖然不知道為何怡保市中心的戲院為何沒有上映,但在這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的戲院院廳,還是有十多位觀眾一同觀賞這部多處被消聲和模糊化的電影。觀眾全都是華裔,顯示部份馬來西亞華裔還是關注和好奇五一三族群暴動這議題,這段歷史傷痕「並沒有過去」。

raw-image

被消音和模糊化的,大多數都是比較直接和尖銳針對馬來西亞族群關係和宗教課題的片段以及元素。片尾曲由台灣歌手萬芳(同時飾演電影第二部分的女主人公)演唱,歌詞中提到1969年暴動的字眼部分雖然沒有被消音,但沒有任何(中文和馬來文)字幕,顯示電檢局想盡辦法疏離馬來裔觀眾,希望他們「看不見」這部電影。

雖然經過消音和模糊化,皇帝與蘇丹洗腳水、對《馬來紀年》的批判、粵劇歌曲歌詞等意象和象徵,都明顯寓意著《五月雪》是一部馬來西亞華裔療傷控訴、對馬來民族主義叫囂之作。一些馬來西亞華裔「進步知識分子」如陳利威,就認為華社和華裔文化(史)工作者理應反省暴動的受害者不僅是華裔,更要了解馬來裔的憤怒,對他們的困境要有共情同理。華社邊緣化其他族群的悲痛,沈溺於「受害者」情意結,不但對族群療傷沒有幫助,而且還「符合大中華圈口味」。[1]

在台灣念書的評論人鄧世軒,指出這部電影臉譜化了馬來裔和華裔的形象,用了正邪分明、族群對立的框架去詮釋這個錯綜複雜的暴動事件,不但讓華社無法從悲情上解脫昇華,也可能會墮入類似「勿忘國恥」的民族主義意識。[2] 同樣在台灣念書的另一位評論人曾麗萍,認為《五月雪》訴諸華裔悲情,鞏固了馬來裔(加害者)和華裔(受害者)的二元結構。電影排除了暴動事件中族群互相幫忙和保護的敘述,無法推動馬來西亞的民主化進程和跨族群公民社會。[3]

我不理解為何馬來西亞華社的控訴,就直接「符合大中華圈口味」,又或者成為「勿忘國恥」的民族宣言?這種簡化的推論,基本上也特意排除了馬來西亞華裔本土化進程和複雜的身分認同糾結。華社「沉冤不得雪」,難道真的會「重投祖國懷抱」?[4]

其實,以上評論的邏輯非常簡單,那就是你打了他族(馬來裔)五十大板,你也要打自己人(華裔)五十大板(一板都不能少)。華社如果只看和關心自己,就是「大中華主義」,更要多打五十大板。這些「進步知識分子」的厲害絕招,就是擅長泡製馬來西亞華社的「罪惡情結」(guilt complex):你疏遠友族,不夠關心友族,你不願脫離自己族群文化的舒適圈,那你就有「大中華意識」;你不願意成為馬來西亞人,那也不要怪自己被邊緣化,那是你咎由自取,你沒有立場爭取平等公民地位。這些評論強調對待五一三事件不要那麼二元對立化,但面對馬來西亞華裔的身分認同問題卻那麼輕易的二元對立化(中華/馬來西亞)。

raw-image

(取自《五月雪》臉書官方專頁)


但電影作品如《五月雪》的自我療傷和控訴、解構和嘲弄具有排他意識的(馬來)民族主義到底有什麼問題?電影處理和刻畫馬來裔的框架,完全是在對峙馬來民族主義以及它所衍生的族群政治這整個系統,是一種政治介入,不是種族偏見。持續的政治恐嚇、檔案的封鎖,五一三事件持續被族群政治利用和操弄,難道這樣的政治批判犯了滔天大罪?

電影是藝術,也是感情載體,電影創作者本來就有訴諸自己(對事件)的感情和感受的需求,並不一定要附庸於知識分子想像的理想公民社會和國族建構。我不否定公民社會的重要性。電影是公民社會的一環,它可以介入公民社會、給政治禁忌啄開缺口、鬆動僵化的話語、鼓動討論和思考。但不要搞錯,拍電影並不等同於搞社會運動,擁有社運意識的知識分子不需要動不動就祭起公民社會政治正確大旗,把電影看成僅僅是跨族群公民社會和建國的工具,簡化電影藝術所帶來的意義與詮釋。

了解馬來裔的困境固然重要,五一三事件中族群關係並非全然惡劣也值得去爬梳探索,也許陸續有人(華社·)會進行,但衡量單一作品如電影有沒有做到,是强人所難、雞蛋裡挑骨頭。電影/藝術工作者應該專注自己的創作意識和手法,以及所關注的議題角度。如果檔案被封鎖,在田調上所獲得的資訊有限,又或者創作者比較擅於處理華裔的感情表達,那硬要處理馬來裔的情緒只會讓電影的感情表達失真,淪為廉價的意識形態工具。馬來裔的困境也許就讓那些可以掌握的創作者來處理,我們應該期待論述和話語的多樣化,而不是尋求完美表達公民意識的單一作品。自由表達的場域和眾聲喧嘩的論述,難道不是公民社會的完美展現?

在《五月雪》開場前,戲院播放了迎合馬來西亞國慶節日所攝製,有關2013年蘇祿武裝人員入侵東馬沙巴州事件(簡稱為「拿篤衝突」)的愛國電影Takluk: Lahad Datu預告片。比起預告片中流俗矯情的愛國情操,作為一部政治寓言的《五月雪》的修辭寓意更顯得意義非凡,值得細細品咂。我們不要噤聲消音,只要敘述嘉年華。


[1] 陳利威。1/10/2023。〈513事件的看見和看不見〉。《星洲網》。

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31001/yl/5022091

 

[2] 鄧世軒。29/11/2023。〈銀幕裡碎裂的513歷史:《五月雪》與它的大馬悲情華人視角〉。《聯合新聞網》。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606298

 

[3] 曾麗萍。1/12/2023。〈金馬舞台上的馬來西亞〉。《當今大馬》。

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688544

 

[4] 陳利威在星洲網的評論發表於《五月雪》在馬來西亞放映之前(電影先在台灣放映),也並非直接針對《五月雪》。但他最近在他的臉書貼文上大力讚賞《五月雪》,完全不提這部電影也有「華社悲情」框架。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馬來西亞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博士。現從事華語電影和華人文化研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1969年5月13號的流血衝突,死傷人數眾說紛紜。我因為玩手遊結識一名馬來西亞華裔朋友,大概四十多歲,我跟他蠻投緣的,言談間有時會透露對政治的不平,但基本上對馬來西亞的認同感覺是好的,隨後我聽說這個513事件,才意識到這是很深的傷痕。因此本片上映時我就頗有興趣,可惜沒趕上,這次世界民族電影節得以索票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五月雪》以馬來西亞沉重的種族血腥衝突事件的「513事件」為主題,非常非常好奇,香港是真的特意安排5月上映嗎?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許多人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印象,多是知識分子。這不只忽略了其他階層的受害者,對於知識分子的想像也頗為片面。基於台灣現在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威權時代的教育,我們往往將共產黨視為壓迫者,而忽略了共產黨及被牽連者同為受害者的面向。 本影片所介紹的大江屋事件,就是確實抓到真的共產黨,但同時牽連許多無辜民眾的案例。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Thumbnail
馬來西亞新銳導演張吉安繼《南巫》後,以《五月雪》帶來大馬「513事件」的另類詮釋,將當地華人移民帶去的「大戲」(歌仔戲)作為穿針引線的工具,自然也少不了招牌的魔幻演出手法,呈現了漢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奇妙揉合體,以及對馬來大國主義的探索,拿下六十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相當有意思。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1969年5月13號的流血衝突,死傷人數眾說紛紜。我因為玩手遊結識一名馬來西亞華裔朋友,大概四十多歲,我跟他蠻投緣的,言談間有時會透露對政治的不平,但基本上對馬來西亞的認同感覺是好的,隨後我聽說這個513事件,才意識到這是很深的傷痕。因此本片上映時我就頗有興趣,可惜沒趕上,這次世界民族電影節得以索票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五月雪》以馬來西亞沉重的種族血腥衝突事件的「513事件」為主題,非常非常好奇,香港是真的特意安排5月上映嗎?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許多人對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印象,多是知識分子。這不只忽略了其他階層的受害者,對於知識分子的想像也頗為片面。基於台灣現在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威權時代的教育,我們往往將共產黨視為壓迫者,而忽略了共產黨及被牽連者同為受害者的面向。 本影片所介紹的大江屋事件,就是確實抓到真的共產黨,但同時牽連許多無辜民眾的案例。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Thumbnail
馬來西亞新銳導演張吉安繼《南巫》後,以《五月雪》帶來大馬「513事件」的另類詮釋,將當地華人移民帶去的「大戲」(歌仔戲)作為穿針引線的工具,自然也少不了招牌的魔幻演出手法,呈現了漢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奇妙揉合體,以及對馬來大國主義的探索,拿下六十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相當有意思。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