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朋友知道我回鄉探望雙親,都叫我要盡情吃吃吃。這的確是件很邪惡但又賞心的樂事。
在英國生活3年,95%是在家做菜吃飯,所以吃得健康;看見老朋友他們都說我瘦了,原因就是飲食習慣的改變。
過去個多星期,已吃了很多不同美食。
我很喜歡到中式酒樓吃點心的,奶黃包子是必點項目。過往十數年,奶黃包子都出現很多創新款色,例如早期的流沙包子至近年的黑金奶黃包子,今次這個旋風奶黃包子賣相很可愛,味道正宗可口。
在英國的大城市也有中式酒家,但收費貴,我在英3年來光顧不足8次,回香港的這個星期已經4次。
3年在英國沒有吃過新鮮榴槤,只吃過榴槤酥及榴槤包子過過口癮。回到香港豈有不吃之理,有兩個晚上我就是吃榴槤當晚餐,懶理會否太熱氣,今趟吃了不知又要等上兩三年才可以吃了。在英國是可以買到的,不過也是那個原因,價錢太貴亦非新鮮,不捨得吃。
上圖是鮪魚蓉軍艦及鮪魚蓉配海膽蓉軍艦,下圖是鮭魚、北寄貝、帶子、八爪魚刺身。香港人熱愛日本文化,日式料理其門若市,我自己則非die-hard fans,不過香港的和風海鮮食材一定比英國的新鮮衞生,與Wasabi同吃很能刺激味蕾,吃罷有種滿足感。
這個湯底是鰹魚雞白湯,很香濃惹味;我選了伴蕎麥麵來吃,對於只去過日本沖繩的我來說,最正宗的日式拉麵是如何我不清楚,所以覺得這一碗拉麵,比我在英國吃過拿全國冠軍的拉麵好吃得多喔!
茶記即是茶餐廳,是香港本土飲食文化鼻祖,中西合璧的平民餐廳,是伴著每一個香港人成長的地方。西式的多士加蛋、港式的沙爹牛肉即食麵或蕃茄火腿通粉,配以餐飲,簡單但飽足。在香港常常吃到、買到的通心粉,本以為在英國很普遍,原來非也,螺絲粉和長通粉才是主流。3年來在英國飲了很多熱朱古力,回港後一定要飲多幾杯我很喜愛的「齋瀝」,即是不加奶的好立克,「瀝」是來自好立克英文Horlicks中的licks。諷刺的是,Horlicks其實由英國人發明的,但流行程度遠遠不及香港,就連在一般超市也不易買到好立克。
朋友推介我買這盒好立克糖帶回香港作手信,我只知香港曾經有售,孩童也喜歡吃,故買了兩盒分別贈與我孩子的同父異母弟妹,以及我的小兒甥,原來這手信這麽具代表性,這盒更印上150週年紀念,份外值得留念。
在香港,還有台菜、泰菜、越南菜、韓式料理、港式或日式火鍋、街頭小食等等,等著我在餘下旅程繼續吃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