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對照]【被愛的需要 Ch.2】滿足被愛的需要!從女性的心性發展開始說殘缺與醜陋

[讀書筆記、對照]【被愛的需要 Ch.2】滿足被愛的需要!從女性的心性發展開始說殘缺與醜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事實上,即使是「愛」也總是在打迷糊仗。你希望被家人「所愛」,但你期待每個人「愛」的方式極為不同;你希望朋友都「愛」你,但意思其實是被朋友喜歡、欣賞或讚美。同樣,「被愛的需要」有時候更應該修正為「被喜歡的需要」、「被景仰的需要」、乃至「被需要的需要」。」

 

是啊!我本來就不太說「愛」,尤其開始上成長班,探索自己之後,更覺得這個「愛」學問很大,我無法去取用它,我只能分辨「喜歡」而已。對我來說,「愛」是情緒的,人的腦袋無法控制的,甚至是自己沒覺知到的;「喜歡」是理智的,可以知道,說出來。我跟先生絕裂之後,有時候朋友問起時,我的回答是:「我還愛不愛他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喜歡他。」我可以明確我「不喜歡他」,但無法回答我「不愛他」,因為我當時還會擔心他、在意他、為他做事,還有討厭、生氣、恨……,這也是愛啊!只是它是「負向愛」,當我知道了這些「愛」的以前沒想過的種種面貌之後,更不敢說「愛」了。

 

「精神分析認為這個差別,源於身體的(比較)經驗,因為臨床經驗發現,小女孩往往在看到男孩與自己的性器不同時,就會以一種小孩式的思考與想像,視自己為生理上有殘缺」

 

我以前看過的說法是,女孩看到男孩有陰莖,自己沒有,認為自己是殘缺的,少了那一塊,我認為那是社會形成的耶!整個家庭和社會的氛圍都以男性為尊,男性是對的、好的、模範的,當看到自己沒有男性的東西時,就認為自己是殘缺的,不知道精神分析這麼強調這點是怎麼來的?

 

我回想我小時候,我有2個哥哥,2個弟弟,我沒有這種我是殘缺的想法。看到成年男人穿褲子的時候,如果比較合身的話,會讓人看到那一包陰莖在那裏,多了那塊肉,我反而覺得那很醜,很尷尬,女生比較好,不會被人家看到那個地方的形狀。我知道那是我的「意識」和記憶,至於潛意識是怎樣的?我就不知道了。

 

「在 Lotte 的案例中,精神分析師 Reik 認為她突然想要絲綢連身裙,代表一次從屈辱到藉由虛榮心的恢復(a shift from mortification to a restoration by vanity)。這也是精神分析裡經典的說法,即小女孩在觀察到兩性差異後,會經驗到一種自己的生殖器不如男孩子的感受(是潛意識地發生,非經過教育的),這使得她們在日後,會嘗試以某種方式來補償這份屈辱,如虛榮心、變得漂亮、具吸引力的途徑來獲取讚美(被愛)。」

 

我覺得女生想要漂亮,以得到他人的欣賞、讚美、注意等等,也是社會和家庭形成的,當全部的氛圍都這樣,也時時以言語和行動表達時,每個人不都被影響嗎?從一落地就被形塑了,甚至懷孕期間就在形成了,因為胎兒是聽得到聲音的,要不集體潛意識的影響也無所不在,等於隨時都泡在這個染缸裏,不被染是不可能的。

 

女生除了想要漂亮外,還有乖巧、聽話、會做事等等,這也是博取他人讚美的方法,尤其當她長得不夠漂亮時。

 

「我發現「女性下體很醜」這個想法的確源自女性,而非男性本身,」

男性在結婚前—如果以結婚當作性生活的開始的話,根本沒看過女性的性器,如何知道它美醜呢?唯一的消息來源是聽其他的男人講的。

 

女性知道自己的性器長得模樣,尤其它是有皺摺的、黑黑的、隱藏起來的,自己又看不到,有分泌物流出來,又有味道……,加上每個月的月經,直覺就認為它是醜的,其實是麻煩的。

 

在家庭中要做哪些事,要怎麼做得多,做得好,男人根本不懂,沒看到,不在意,許多女人花了一輩子的生命在那些事情上面,因為在檢查、認可、評斷她做得「好不好」的是家中其他的女人,她擔心,如果其他的女人(尤其婆婆)認為她做得不好,而跟丈夫說的話,會影響先生對她的感情—喜歡、愛,還有維護她,和她站在同一邊、同一條戰線上,所以為了自己在婆家的生存而討好婆婆,依婆婆的標準做事,表面上是討好先生,維護那個家,只是家要怎麼維護?男人根本沒概念,這跟女人認為自己的性器很醜是女人自己評斷出來的一樣,只有女人了解女人(的種種和細節)。

 

付費限定文章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89會員
681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配合著<光的課程>的光,陪著我進行離婚的動作,將紀錄留下來,貼在吳淑姿的方格子裏 ▓這幾天我看到的不同是:   ●女婿的工作情況比較好   他做的是電腦軟體工作,常常換工作,女兒說,常常是到了新公司,人家給他的任務是短期的、暫時的,當原來說好的工作做完時,就沒事做,新分給他的工作,不是
「現在,讓我們換一個檢視關係的視角!從順著時間走,改為反過來思考(假設)許多關係在一開始(至少頭一年)其實已經找到一個「彼此之間」的平衡 [註1],由理想化或投射之類所造成的問題其實早已消退,因此我們可以改為去問:   是什麼讓這個原有的「平衡」開始變得「失衡」呢? 原本平衡中「有效」的關係模
最近在準備離婚。上週二(7/16)和孩子們談,聽了他們的意見,發現我原來的計劃太囉嗦了,又要顧慮到許多事,留下許多尾巴,其實是沒必要的,只是突然耗費能量而已。談完後,我決定搬離新店,提離婚,不要再和他有何關聯,對於財產的分配有了比較可行的想法。也聽到孩子們的想法,他們對於爸媽都是分別考慮和對待的,沒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配合著<光的課程>的光,陪著我進行離婚的動作,將紀錄留下來,貼在吳淑姿的方格子裏 ▓這幾天我看到的不同是:   ●女婿的工作情況比較好   他做的是電腦軟體工作,常常換工作,女兒說,常常是到了新公司,人家給他的任務是短期的、暫時的,當原來說好的工作做完時,就沒事做,新分給他的工作,不是
「現在,讓我們換一個檢視關係的視角!從順著時間走,改為反過來思考(假設)許多關係在一開始(至少頭一年)其實已經找到一個「彼此之間」的平衡 [註1],由理想化或投射之類所造成的問題其實早已消退,因此我們可以改為去問:   是什麼讓這個原有的「平衡」開始變得「失衡」呢? 原本平衡中「有效」的關係模
最近在準備離婚。上週二(7/16)和孩子們談,聽了他們的意見,發現我原來的計劃太囉嗦了,又要顧慮到許多事,留下許多尾巴,其實是沒必要的,只是突然耗費能量而已。談完後,我決定搬離新店,提離婚,不要再和他有何關聯,對於財產的分配有了比較可行的想法。也聽到孩子們的想法,他們對於爸媽都是分別考慮和對待的,沒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