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5|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五大盤點文化差異—我生活的廣州與台灣


從新北市淡水搬到三重近十年,來到了廣州市近兩年。廣州做為廣東省主要城市之一,在我還在上x100輩子時便和香港、澳門及其他九個廣東省內的相鄰城市註1共享“粵港澳大灣區”的名號,在地區尚為模糊的時期,有的人也有著自己是大灣區人的身分認同。沿海地區的城市從歷史上來看總是發展的早。


孫中山的故鄉、國民黨的黨部所在地-廣州

如標題所言,廣州市相較廣東省其他城市,在我來這裡後才意識到廣州與台灣有著相當深的淵源,同省的中山市也是(國父故鄉)。在這四處走訪你仍能在某些地方見到國民黨駐軍時期所遺留至今的建築與景點(黃埔軍校魯迅紀念館等著名景點)。如今從文化到生活,兩地雖同屬華人社會,在各方面有雷同之處,但隨著後期政治因素的劃分,兩岸也開始各自衍生出了自己的習俗風貌


1. 地方語言:

  在台灣,普通話、台語(閩南語)、客家話是主要語言,但廣州及港澳大灣區則以粵語為主。以目前生活體驗上來說大多能使用普通話交流,在香港較容易出現語言上的困境(說粵語者多)。廣州算相當包容的環境,除了主流粵語,四處走訪也能偶爾聽見客家、四川、潮汕、東北話、新疆維吾爾族語等方言…。不同地區講起普通話也自帶各種腔調,初期我常有"究竟如何把中文講成另外一種語言"的衝擊感。

這也大概可以說明中國政府為何要大力落實普通話的教育,在落實之前家庭與學校都說本地方言。時至今日學校已不講、不教方言了,許多父母仍重視方言並在家中和自己孩子多說粵語或廣東話,然而惋惜的是廣東友人們仍感慨當今講廣東話粵語的廣東孩子少了許多。


2. 人文社交:

  台灣人普遍被認為較為溫和、謙虛,注重禮儀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廣州人則大多相較單純、直接、務實些,這些能反映在交通通勤的行為上:雙北市即便是上下班學的巔峰時刻,多數人仍有禮讓及先下後上的認知,在非擁擠的狀況下,也盡可能保持禮貌的邊界感;廣州則是乘客下車時,人流也趕著擠上車,車廂或候車月台上人跟人的邊界感也相較少(廣州友人曰:廣東就是最會生人口最稠密的省區,你不知道嗎?)


3. 氣候:

  廣州天氣其實較為炎熱濕潤,夏季時溫度經常突破35℃,濕度高,讓人感到濕悶熱,作為一個新北人,在廣州只能說木質或食物放在室溫下,發霉速度之快。還有另一點是廣州偶爾會來個冰雹,還在四到六月,這特殊情形也算是給我趕上了,連龍捲風都有。當時廣州的台胞微信群組和本地廣州朋友圈都在傳發一張被冰雹砸死的雞以及龍捲風影片(?)。



4. 飲食:

  台灣吃湯麵、羹湯、滷肉雞腿排骨飯與鹽酥雞,廣州煲湯吃早茶,早茶其實與港茶餐廳類似,早茶是早上吃。整體來說廣州本地飲食貼近香港,吃茶點、有粵菜,後有佛山順德與客家菜。另一方面廣州因充斥各地不同人前來打工搬磚,所以也常能吃到其他地區如新疆、潮汕或湘川菜、重慶火鍋等地方菜色,亦有西餐與其他異國料理,故有【食在廣州】的稱號。
  唯獨缺點是外食口味重鹹油,日式料理少,幸好還有連鎖日料可選擇(藏壽司、すき家等)。最痛苦的是在這沒看到幾間拉麵,連給評的機會都沒有,我真的哭了(能吃到一間連鎖拉麵店就很感恩),個人猜想多與部分中國人對日本文化稍有感冒相關,所以即便能開張經營,能否令當地人買單又是另一回事


5.生活節奏:

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重鎮,工作節奏相對較快,人們步伐匆匆,忙於工作和生活,偶爾還是有著"沒辦法緩下腳步深入思考太多,只能做下去就對了"的倉促之感;相較台灣整體後期步入工業與資訊化的產業世代,至今大多的工作職位即便你仍需要執行勞動(以雙北而言),但對比廣州,你有更多時間停下來,耐心思考更多,生活節奏也相對緩慢。
生活品質與休閒的時間都是同樣注重,最大差異在於多了"思考布局"的時間,如果你是喜愛思考策略與規劃的人,那麼你來廣州初期會較辛苦,偶爾需要放空腦袋,用雙手清出腦袋內的東西。(還可能不是樹狀圖或簡報提案,而是直接要你先幹出幾個原型。囧)



人山人海廣州市


總結

  我們常見FB/IG/Twitter(X)/抖音以及現在熱門的Thread上兩岸人民在平台上相互拌嘴政治、國土認同、或某些文化等話題,這些溝通上的爭執與誤解源於政治、歷史、文化、教育與生活環境的差異,從兩邊的社會來看,我們彼此被塑造出不同的生活觀、價值觀、社交行為等,從國際上來看,兩岸對彼此在國際上的角色定位與看法故也有所不同。

初來乍到之時,通勤或社交上的溝通差異有時令我不適。我內向、深怕我的要求麻煩別人或怕拒絕他人,臉皮薄也很敏感,並不是很喜歡說話與要求都太直接的口吻。
在這步調快速的環境也生活兩年多,每分秒總是顯得珍貴,我漸漸地改變了心態與口吻,要求或回應都能相對直接些,比起擔心被拒絕或麻煩人,更需要擔心的是你是否比他人還要更委屈你自己

這些評比無法以偏概全所有人,僅能說是我個體社交時所感受到的心得,再嘗試以台灣人的身分,用客觀且帶入一點政治歷史的角度來闡述。

我感受造就這一切差異與感受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皆與過往歷史上兩岸分別所受教育、生活環境有相當關聯,萬事萬物是如此息息相關。我們也許曾共同譜寫一段故事,從某一刻開始各自寫下新章,而誰又從中拿走了誰的筆紙,成為了誰的代筆?


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來到這裡體驗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深入地了解到廣州的風貌,揣摩他們如何在此形塑他們的認知與思想。作為一個個體,我確實無法傳遞什麼給"社會"這個單位,但我在這裡與一些人結了緣分,某種程度上我堅信我在他們心裡種下種子。


註1-九大城市: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江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小職員的職場日誌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