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規則及原則,對於團隊有何影響】

【建立規則及原則,對於團隊有何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職場上這10幾年的時間,我經歷了許多管理上的挑戰,其中一個深刻的體會是,作為主管必須清楚地區分「建立規則」和「建立原則」之間的差異,並理解這兩者對團隊和組織的長期影響。


1. 定義:規則與原則的差異

規則是具體的行為指南,通常用來確保團隊在執行任務時遵循一致的流程與步驟。可以說是明確的規範,例如打卡時間、報告格式等。


而原則則更為廣泛,代表的是一種價值觀或信念,例如誠實、尊重、責任感等。規則可以隨情況變化而調整,而原則則應該是一種恆久不變的團隊核心導向。


2. 影響的原因:為什麼原則比規則更重要

在這段工作過程中,有看過一些團隊過於依賴規則,而忽視了原則的建立。在這種情況下,團隊成員往往只會關注如何遵守規則、或是找出規則中的盲點,而忽略了事情的根本原因與最終目的。結果當面對未曾預見的挑戰或變動時,團隊容易陷入僵局,因為規則無法涵蓋所有情境。


相反地當一個團隊有強大的原則做指導時,即便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下,成員也能夠根據這些原則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這樣的做法除了可以提升團隊的靈活性,也能讓每個成員在工作中,加入自己的判斷,讓執行更有方向感和責任感。


3. 注意事項:如何在管理中建立原則

(1) 明確原則並融入文化

主管需要明確表達組織的核心原則,並將這些原則融入日常工作中。這包括在每次決策、評估和反饋中都參考這些原則,讓團隊感受到它們的重要性。


(2) 彈性應對而非死守規則

在日常管理中,主管應該培養團隊的靈活思維,而不是死守規則。如果團隊成員理解並內化了原則,他們將能夠在規則不足以應對的情況下,依據原則做出正確的判斷。


(3) 持續反思與溝通

因為每位成員在理解跟執行上的程度不同,主管應該定期與團隊成員進行反思與溝通,檢視現有的規則與原則是否適應當下的環境。這不僅有助於持續改善團隊的運作,也能確保團隊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作為主管,建立原則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培養團隊的長遠思維。當我們做出每一個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到眼前的利益,更要思考它對團隊和公司的長期影響。


而規則則應該是靈活的工具,輔助團隊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率。若能夠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團隊將會變得更加堅韌、適應力更強,也會更具創造力。

avatar-img
興哥的職涯心得分享室
17會員
186內容數
● 職涯診所 資深Giver ● 履歷診療室 | 完成超過500 位同仁履歷健檢 ● 17年以上資歷專業問題解答人員,其擅長回覆項目涵蓋,面試、履歷健檢、新鮮人求職、工作效率提升、職場溝通、圖表數據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出社會幾年後,我一直維持者努力默默在做,不邀功且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態度,這個做法在工程師時期,大家的評價都是好的,後續也升任代理單位主管,卻開始進入撞牆期。 看著身旁同期的夥伴都順利升任主管,我卻仍在代理階段,後來有天我忍不住直接找高階主管面談,並花了20分鐘說明自己有多努力認真,期望高階主
剛換工作的人有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明明事情很多,但就是提不起勁開始做。就像是身體卡住一樣,就是沒辦法動起來。 然後內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效率太差?是不是我能力不夠?」。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來自內心還沒準備好、或是環境轉換瞬間壓力太大,導致行動停滯。對於還在摸索新環境的夥伴來說,是可以
當換到新工作、尤其是跨領域進入不同產業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自我懷疑的心情。 「怎麼別人一下就上手,我卻還是搞不清楚方向?」 「我以前都做得不錯啊,怎麼現在連基本流程都記不起來?」 「前輩已經教了好多次,我怎總還是會做錯?」 「我是不是不適合這領域…?」 這種陣痛期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經
剛出社會幾年後,我一直維持者努力默默在做,不邀功且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態度,這個做法在工程師時期,大家的評價都是好的,後續也升任代理單位主管,卻開始進入撞牆期。 看著身旁同期的夥伴都順利升任主管,我卻仍在代理階段,後來有天我忍不住直接找高階主管面談,並花了20分鐘說明自己有多努力認真,期望高階主
剛換工作的人有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明明事情很多,但就是提不起勁開始做。就像是身體卡住一樣,就是沒辦法動起來。 然後內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效率太差?是不是我能力不夠?」。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來自內心還沒準備好、或是環境轉換瞬間壓力太大,導致行動停滯。對於還在摸索新環境的夥伴來說,是可以
當換到新工作、尤其是跨領域進入不同產業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自我懷疑的心情。 「怎麼別人一下就上手,我卻還是搞不清楚方向?」 「我以前都做得不錯啊,怎麼現在連基本流程都記不起來?」 「前輩已經教了好多次,我怎總還是會做錯?」 「我是不是不適合這領域…?」 這種陣痛期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