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生態篇2 : 淺談生物防治

天敵的利用歷史悠久,早在公元304年,古代中國人便已經開始利用黃蠟蟻來防治柑橘角肩椿象。到了1919年,美國正式提出了「生物防治」這一術語,並推廣以天敵來控制害蟲。隨著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育、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等理念的興起,生物防治成為提升品質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手段。


生物防治基於生態平衡的原則,其目的是控制而非完全消滅害蟲。台灣在1982年成立了生物防治重點計畫,1983年我們也開始了天敵生物防治的研究,1987年農試所更成立了國家級的大型試驗研究推廣計畫。經過40多年的探索,台灣的生物防治之路可謂充滿坎坷,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天,我們來談談天敵昆蟲,尤其是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中又分為咀嚼性和刺吸式,黃斑粗喙椿象就是一種刺吸式的捕食性天敵。黃斑粗喙椿象,看似溫和卻實際上頗具威脅,其刺吸式的口器使其能夠有效地對付各類害蟲。這種椿象最早被大量繁殖來防治茶園中的茶蠶。由於茶葉曾經大量出口,因此需要減少農藥的使用,以防檢測不過關而無法出口。黃斑粗喙椿象的引入正是為了這一目的,它能夠有效地控制茶蠶,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


除了黃斑粗喙椿象,還有其他多種天敵昆蟲被應用於農業中。寄生蜂能夠控制茶捲葉蛾等害蟲,而草蛉則用於防治紅蜘蛛和蚜蟲等。這些天敵的有效使用大大減少了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農藥的廣泛使用逐漸成為農業的一個重要問題。過度依賴農藥導致了害蟲抗藥性的產生,使得傳統的化學防治手段變得不再有效。此外,農藥的使用也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這些問題促使農民重新關注天敵昆蟲的應用,希望通過自然敵人的力量來解決這些困擾。


不過,天敵的有效利用並非易事。農民在實際應用中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如天敵的飼養和釋放技術、資訊的透明度和準確性等問題。有效的天敵應用需要對害蟲生態和天敵生態有深入了解,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資訊不對等和技術支持不足使得一些天敵未能發揮應有的效能,這也是目前生物防治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總結來看,天敵昆蟲的應用在農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減少對農藥的依賴,還有助於維護生態平衡。然而,要充分發揮天敵的潛力,還需解決相關技術和資訊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農業管理理念的提升,我們期待天敵昆蟲在未來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