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同一本財經商管書,大家的評價會如此不同?

看到Threads上有人在徵財經、商管的書單,讓我想到了以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同一本財經商業書,大家的評價會如此不同?」

剛好看完 Nicolas Cole 最近出的一部影片 〈How To Find Your Voice As A Writer〉 他分析了怎麼找到自己寫作的「聲線」 ,他正是用用財經書籍來舉例。

針對非創作類型的文章,他有一個4A架構來分類

1.Actionable:有步驟的工具書。
這類書偏向 How to類型的,裡面的內容甚至實際到告訴你要和你的第四台公司協商 如:Sethi, Ramit 寫的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

2.Analytical:分析型
主要是挖掘數據背後模式,像是 Ray Dalio《原則》

3.Aspiration :志向抱負型 我可以,你也可以的故事,偏勵志。
他這邊舉的例子是 羅勃特.T.清崎 的《窮爸爸、富爸爸》

4.Anthropological :人類行為類型的書,解釋為何人類會這樣看待事情,
例如:
Morgan Housel的《致富心態》,這種書不是超級實務,告訴你實際上怎麼做的書,也不是那種我行你也可以的心靈雞湯。

Nicolas Cole這樣的精闢分類也解釋了,當你朋友超推一本書,你翻了第一頁看不下去的原因。

關鍵在於彼此預期的落差,你朋友可能很喜歡很實用的書, 但你比較愛的是分析型,因為聲線與取向的不同,產生了觀感上的差異。

在創作端會是聲線與風格的選擇,在讀者端則是品味上的差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